崇文教育集團探索「新班級教育」,構建適合每一位學生的課堂

2020-12-05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金丹丹 通訊員 楊帆 項鎮南

未來的理想教育是什麼樣的?

11月26日—27日,「新班級教育:未來的理想教育」2020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在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進行。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新班級教育:未來的理想教育」,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名校長、一線老師們一起探尋多途徑、多方位、多層次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創新方略,力求解決班級在課程、教學、評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生命成長。

杭州市崇文實驗學校是全國第一所專門為小班化教育設計的學校,也是全國第一所全面實施「新班級教育」實驗的學校。

學校以「小班化教育」為切入口,針對傳統班級教育存在的弊端,探索了集課程開發、教學改革、評價多元、教師發展、治理創新為一體的「新班級教育」模式。

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團總校長俞國娣在《重塑兒童學習:新班級教育的實踐探索》的報告中,和嘉賓們分享了崇文探索「新班級教育」的初心、實踐探索與發展歷程、願景、實踐路徑。從1998年開始,「新班級教育」已經走過了22年,經過時間的打磨,日益成熟,在滿足學生差異及個性學習需求的道路上,「新班級教育」將越走越遠。

崇文的課堂很特別。

一個班級,兩位老師,九門課程,三十名學生。「包班協同」是「新班級教育」的一大特色。崇文的一二年級實行的是「包班協同」,每班由兩位老師協同負責班級課程、活動及管理所有工作,以主題整合所有課程開展全科教學。

將課程做整合,還給知識本來的面目,還給孩子學習的原生態。語文、美術、科學、數學,不同的學科,被自然而巧妙地融進了同一個課堂裡。

在展示課上,徐嵐和朱珈萱兩位老師帶來了美育課《顏色的故事》。根據不同孩子的興趣,教學不同的內容,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高雪菁和項鎮南兩位老師在《我是什麼》這一綜合主題協同課程上,將知識性、科學性融於故事情境,對孩子的認知風格、興趣差異上進行了不同的指導方式。

包班的形式,很多教育人都不陌生。在多數實行小班化教學的國家和地區,通常採取教師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例如在美國的小學裡。英國的小學目前基本都採用「全科教師制」,據介紹,「多年的經驗證明,這麼做更能發掘孩子的潛能」。

包班教學,也對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從全科的角度把握教學,和學生一起構建知識體系。

「新班級教育」實踐的核心是重構學習時空,實現課程融創,創新教學組織形式,開發多元的學生評價系統,合理運用教育技術,在新班級教師、新班級家校的保障下,為學生打造「新班級」學習生活。

在崇文,學校的物質空間進行了一體化設計,融學習、教學、生活、遊戲功能於一體,不同教育目標都可以在同一個空間裡實現,這是空間上的重構。在時間重構上,學校將課程課時安排為15至150分鐘不等,長課與短課相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的節奏感。課程時空重構的目的只有一個:每個孩子都有差異,塊狀長時設置和多維空間整合,更有利於鍛鍊孩子的身心,助力個性化發展。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人才集聚,助推發展 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博文小學優秀教師...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 通訊員 高清)杭州市濱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博文小學的教師隊伍建設以「竹韻文化」為導向,致力於打造 「仁愛 善學 樂業 創新」的博雅教師。以教師職業規劃為抓手,形成「竹韻」博雅教師梯隊,通過「學、研、評、賽」等途徑,構建學習共同體,促進教師共同成長,提升職業幸福感。
  • 崇文實驗「轉公」背後,透射杭州26年教育變遷
    翻譯一下,按照公告,崇文實驗學校不是轉公辦,而是在原址上新設立一所公辦學校——杭州市崇文小學,而崇文實驗學校的地址變更為上城區清吟街128號——新設立的崇文小學學區擬劃定為上城區望江街道近江東園社區、在水一方社區。傳聞就此停息,但於杭州家長而言,擇「公」,還是選「民」,還真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
  • 王歡:對未來學校教育的思考與實踐
    「大先生」是現代課堂的實踐者,能夠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做課件、錄視頻、會剪輯……特別是能夠運用新媒體思維,讓智能化教學成為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和學生自學的強有力手段。 「大先生」是家校合作的聯絡者,架起家校共育的橋梁,在密切配合中構建和諧發展的「漫教育」引力場,為每一個家庭中的每一個孩子拓展健康快樂的成長時空。
  • 深圳市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建設「未來學校」揭秘
    信息技術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提升,也勢必給教育帶來革命性、顛覆性的影響。當網際網路遇到教育改革,又會在當今教育界掀起怎樣的巨浪狂潮?深圳南山實驗教育集團以「翻轉課堂」開啟中小學教育教學發展的新實驗,開展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為中國「未來學校」的建設走出了一條先鋒探索之路。
  •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途徑的新探索
    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管理途徑的新探索  ——北京市家長教師協會建設和推廣的經驗總結  趙瀾波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100045  北京市在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大膽借鑑國外的有效經驗,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在班級、年級和學校建立PTA,建議家長不再以個人的身份參與學校班級的教育管理,而是通過加入PTA這個組織,成為作為PTA的會員,積極參與學校教育,積極探索學校主導、家長參與的家校溝通新途徑,構建家校協作機制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
  • 重慶星辰中學:智慧教育下的英語聽說課堂
    通過科大訊飛英語聽說課堂,每個學生的朗讀都會立即反饋到教師終端,哪一個詞沒有讀好、哪個音標發言不準……一目了然,系統還會根據學生的聽說情況自動評分,對於讀錯或者發音不標準的地方,系統會標紅以提醒學生。區別於傳統英語課堂,老師們常常因為時間原因沒有辦法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些顧慮和問題在今天的觀摩課中都已經消失不見。
  • 讓學生站在教育的正中央!黃岡市初中教育高質量發展培訓會有感
    兩天中我們走進了名校——黃梅縣育才實驗中學,參觀校園文化,深入課堂聽課;聆聽了一線校長——山東日照單玉泉實驗中學校長李明尚《今天如何做校長》的報告和教育專家——山東省幹訓中心主任畢詩文《如何提高新時代背景下的學校管理和教學》的講座,讓我進一步認識到課改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不二法寶,也讓我領悟到了好教育就是讓學生站在學習的正中央的內涵。
  • 科大訊飛吳曉如:如何構建人工智慧下的教育超腦?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如何讓技術能夠在教育裡面真正用得上。這實際上需要人工智慧構建一個教育超腦,相當每一個老師、每一個管理者和學生可以形象地看一下他身邊虛擬的機器人。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虛擬的機器人可以給老師提供幫助,學生學習的時候,有一個機器人的伴侶可以提高他學習的效率。
  • 臺山市臺城第一小學教育集團:推動城鄉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
    9月25日,該集團再次召開主題為「凝心聚力謀發展,乘勢而上創新篇」2020-2021學年度集團工作會議,再次明確教育集團的定位,展示階段性成果,分析發展形勢,部署新階段工作。並實行「期間堅持以課堂為本,實行每周進行一次網絡備課,每月進行一次互相聽課,每學期同上一節示範、匯報課,每學期完成一份師徒結對互助總結師」的「四個一」師徒培育模式,促進教師實現自身專業的可持續發展。
  • 高密市五大舉措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高密市全面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立足現實滿足需要,著眼長遠發展打好基礎,高質量制定好「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教育機制體制,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一是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擴增行動。保障老城區,通過新建第一實驗小學西關校區、改擴建第二實驗小學紅旗校區、恆濤實驗小學教學樓、新建密水街道向陽小學等舉措,對學校進行擴容提質,讓孩子們擁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享受更優質的教育。提升城郊區,針對農村學生爭擠進城上學問題,著力辦好崇文中學、開發區中學、崇文小學、卞家莊小學等一批城郊中小學,緩解中心城區就學壓力。二是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 聊城幼兒師範學校探索「融雅教育」:傳承運河基因培育融雅幼師
    第三,融雅教育的出發點是平等、友愛、真誠的師生關係;融雅教育的文化基礎具有傳統性、地域性;融雅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適應現代職業特點的幼兒教師;融雅教育的重心是傳承文化、傳道授業、氣質養成、求實創新;融雅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但不局限於課堂;融雅教育的突破口是自主教育,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融雅教育的特色是突出職業素養教育。
  • 思政教育在她的課堂自然發生
    「課堂要不拘形式,可以是場心靈對話或是一個知識派對,師生之間達成了默契,教學就會在場景裡自然發生。」蔣一平說。「感受文化影響」一課要解決3個問題: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有哪些?文化影響人的哪些方面?文化對人的影響有什麼特點?最簡單的教學,就是教師照本宣科,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並在課堂上反覆鞏固。在蔣一平看來,這樣的教學雖然考試時不會吃虧,但學生顯然不愛學。
  • 市十一高中:「品牌課堂」提升素質教育
    市十一高中:「品牌課堂」提升素質教育 2020-09-14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k12教育機構排名:中國的K12教育機構哪家強?
    3、學大教育創立時間:2001年創始人:金鑫學大教育創立於2001年9月,一直以來專注於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信息技術,服務於中國教育服務領域,致力於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激發潛能。學大教育集團已經制定和實施一個以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匹配模式。
  • 南科大二實驗 推進未來創新型學校建設 打造南山新優質教育品牌
    南科大二實驗由南山區政府與南方科技大學於2015年9月合作創辦;2017年6月,因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的成立而更名為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小學;2017年9月,應社區需求和教育局要求,建立初中;2019年5月,學校正式更名為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南山)第二實驗學校,成為九年一貫制學校。
  • 好未來集團智慧教育開放平臺總裁黃琰:秉持初心,科技賦能
    國家對於教育與教育機構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怎麼樣能夠打磨我們的產品,讓我們的產品更好地、更快地適應教育市場,教育市場的需求變成每一家教育機構、每一個學校所需要考慮的事情。 我們講教育新物種,在最近的幾年,在線課堂,在線備課,在線作業,線上答疑,甚至包括人工智慧在教育裡面的諸多應用解讀。
  • 諸城市搭建創新實踐平臺激活科學教育磁場
    近年來,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踐創新能力,諸城市巧搭創新實踐平臺,做到課內和課外相結合、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學生探索科學世界的興趣,激活區域科學教育的磁場。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玩轉科學正成為全市學生的新時尚。
  • 在線教學如何助力高校課堂革命?—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
    大規模線上教學為傳統教學注入了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活力,點燃了課堂教學革命的希望之火。  1.時空觀革新:從封閉課堂到開放課堂  課堂教學,亦稱班級教學或班級授課制,是近代工業革命及其要求教育普及性發展的結果,經過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等人的科學論證並經長期反覆實踐最終得以確立(胡弼成,孫燕,2015)。班級教學已有300多年歷史,至今依然是學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
  • 構建研究生思政教育互動新格局
    作者:福建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葉燊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 第五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典型案例推選活動候選名單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以「三駕馬車」發展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江蘇省教育廳:建設普通高中課程基地江蘇省南京市教育局:建設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江蘇省泰州市教育局:建設「泰微課」,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江蘇省鎮江市教育局:學前教育體制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浙江省杭州市教育局:新名校集團化:市域教育供給側改革的杭州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