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五大舉措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2021-01-14 山東教育新聞網

高密市全面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立足現實滿足需要,著眼長遠發展打好基礎,高質量制定好「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不斷完善教育機制體制,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

一是實施優質教育資源擴增行動。認真落實《高密市中小學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2018—2035)》,統籌推進「三區」共建,提高城區學校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突破新城區,在高新區規劃建設一所高中學校,實現高中教育城區化。在臨港經濟區規劃晏子學校等高品質初中和小學,滿足東部新城群眾不斷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保障老城區,通過新建第一實驗小學西關校區、改擴建第二實驗小學紅旗校區、恆濤實驗小學教學樓、新建密水街道向陽小學等舉措,對學校進行擴容提質,讓孩子們擁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享受更優質的教育。提升城郊區,針對農村學生爭擠進城上學問題,著力辦好崇文中學、開發區中學、崇文小學、卞家莊小學等一批城郊中小學,緩解中心城區就學壓力。

二是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搶抓創建工作代表山東省通過首批驗收政策機遇,新建、改擴建機關幼兒園總園等9所幼兒園,擴增學位1680個,構建全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網絡。堅持規劃、設計、建設、驗收、交付使用「五同步」,完成中天雅居等12個居住區配套幼兒園項目建設,新增普惠性學位2790個,進一步擴增優質普惠學前教育資源。加快推進「優質園+」聯盟辦園,清理整治非法幼兒園,全面提高學前教育供給水平和保教能力,爭創首批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三是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借高密市爭創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工作已經通過省複評驗收的有利時機,在學校建設、師資配備、經費保障等方面向農村學校傾斜,統籌推進城鄉學校一體發展。認真落實國家全面改薄「20條底線」兜底要求,深化學區制辦學、集團化辦學改革,抓好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提升城鄉學校辦學質量。把優質均衡縣創建工作納入市委市政府督查事項和相關市直部門、鎮(街區)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考核指標,對重點項目、重點環節開展重點督查,及時通報情況,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創建任務。

四是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按照增強個體特色化、群體多樣化的導向,鼓勵全市6所高中凝練辦學特色,加快舉辦科技高中、人文高中、藝體高中、綜合高中等,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提高學校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新高考研究中心教研引擎作用,實施K12貫通培養,集聚專家力量、關鍵要素,高效推進選課走班、分層教學、綜合評價、生涯規劃等教學改革,突出特優生精準培養,讓更多孩子考入心儀大學。

五是規劃建設科教創新區。抓住省部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契機,引領豪邁職業學校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爭創高水平中等職業學校。依託豪邁企業優勢,將豪邁高中轉型為綜合高中,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動豪邁建設職業大學,塑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優勢。組建職業教育中心,加快技工學校和高密中專資源整合,著力擴大職業教育承載能力。依託青科大高密校區,圍繞我市製造、勞保、化工和紡織等主導產業,打造省內一流優質實用型培養輸出平臺,培養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

相關焦點

  • 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此外,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要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以及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不斷推動高質量發展。李夢欣於2019年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基礎上構建了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並採用神經網絡模擬算法對高質量發展現狀進行綜合評價[5]。魯朝雲於2109年設置了投入效率和產出質量兩個一級指標構建了現代服務業評價體系,採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確定指標權重,對現代服務業進行了評價並為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6]。
  •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材體系
    全會明確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目標,為「十四五」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課程教材體系是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支撐。教材局、課程教材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將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凝心聚力、乘勢而上,加快推進高質量教材體系建設。    一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牢把好教材建設的正確方向。
  • ...建設工作時強調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紮實推進生態環境...
    11月24日,自治區代主席藍天立到部分區直部門調研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強調要認真對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基礎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和部署要求,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補齊我區基礎設施短板,精心謀劃包裝一批高質量項目,爭取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盤子
  • 把牢教育「五大屬性」譜寫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長遠出發,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新發展階段,擘畫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政策導向、目標任務和重點舉措,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為我們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教育部: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為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近日印發《關於公布〈第五輪學科評估工作方案〉的通知》,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評價體系,並首次在教育學、心理學
  • 構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 推動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製造業...
    所以,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載體,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基本遵循和要求。  建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是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加快形成符合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對於引導製造業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具有十分關鍵的導向性作用。
  • 陳一新:形成「五大共識」、推進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與會全體同志學習認真、思考深入、討論熱烈,形成了「五大共識」:2020年打響打贏了「七場硬戰」、上了「五堂生動教育課」,2021年要認清「七情」、堅持「六大導向」、突出抓好「十件要事」。長安君旁聽了會議,為大家帶來「五大共識」的詳細內容。共識一:過去一年政法戰線打響打贏了「七場硬戰」,戰戰精彩,影響全局,令人信心倍增、鬥志昂揚。
  • 中國節能:推動體系建設加快區域布局 全力提升競爭優勢
    據悉,該系統的搭建是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運用信息化技術為市場協同開發提供支撐,暢通市場開發信息溝通渠道,提升市場開發效率和水平的又一「利器」,將推動中國節能體系建設,加快區域布局,全力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優勢。
  • 教育部等八部門發文,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意見》明確,要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意見》具體有哪些內容?
  • 教育評價改革方案新出爐 騰訊教育智腦助力多元智能評價體系構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結合當前教育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總體方案》針對不同主體設計了22項改革任務。
  • 擔負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崇高使命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是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崇高使命,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大責任。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奮力書寫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壯麗篇章。 一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聚焦轉型升級 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日前,江蘇省泰興經濟開發區召開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泰興市副市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吉勇率隊赴常州參觀,學習借鑑先進做法和經驗,並組織區內參觀及現場交流。泰興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開發區相關負責人、開發區相關部門人員以及區內131家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
  • 【部門解讀】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強調,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構建循證教育體系 推動教育決策和實踐科學化專業化
    教育學是圍繞學生發展和學習而構建的知識體系,循證教育顯然要以學生發展和學習為中心收集數據和資料(Data,它包括以「數字」和「文字」形式呈現的資料,有時直接譯成「數據」),構建資料庫(database),開展對數據的分析和解釋,得出研究結論,進而為教育實踐和決策提供有力的證據(evidence),它也肯定要涉及教師、課程和教學以及家庭、學校、社區、政府等組織與環境的數據和證據。
  • 六大舉措助推福州海洋與漁業高質量發展
    市海洋與漁業執法支隊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大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要堅持將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始終,才能確保主題教育取得紮實成效。為此,支隊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認真研究學習相關檢驗規則、規程,並結合漁區特點和傳統,勇於擔當盡責,提出了允許漁船採用「偏灘」方式進行船底外部檢查的方案。即船不「上排」,藉助潮差漁船就地滯留海灘期間,由專業人員「上門」為其進行「體檢」。
  • 孔祥濤:構建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與治理體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構建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決策社會風險評估與治理體系。
  • 河南十四五規劃建議:構建低碳高效的能源支撐體系 完善能源產供儲...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幹的氛圍,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開好局、起好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
  • 交通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及現狀評估|龍志剛專欄
    本文在前期《把握時代特徵探究交通高質量發展內涵》、《國內外交通高質量發展經驗借鑑與啟示》研究成果基礎上,構建了交通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河南、江蘇、浙江等7個省份交通高質量發展現狀進行對標分析,評估了河南省交通高質量發展水平。一、指標設置原則(1)引領性。
  • 構建面向未來的空間結構
    其核心原因是,成都始終融入和踐行國家戰略,勇於承擔國家使命,遵循發展規律,踏準時代脈搏,構建引導城鄉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系統性政策措施。從國內大循環視角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成為「菱形」國土經濟地理空間的重要一極,集聚和輻射能力需繼續提升,從國際國內雙循環來看,成都處於向西向南開放前沿,這就要求成都進一步將自身放到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進行觀照,加快拓展國內循環的戰略腹地,加快建設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構建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參與國際高水平競爭的空間體系與功能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