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面向未來的空間結構

2020-12-05 成都日報

焦永利

空間戰略是引導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近年來,成都以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為戰略目標,堅持以人為核心,在創新實施空間戰略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新做法,所取得的一些有效經驗可供中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其它城市借鑑。面向未來,進入新發展階段,成都需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繼續推動城市格局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積極探索城市進化新路徑,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中國新樣板。

踐行國家戰略 推動區域經濟地理重塑

成都始終融入和踐行國家戰略,勇於承擔國家使命,遵循發展規律,踏準時代脈搏,構建引導城鄉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系統性政策措施

進入21世紀,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成都的綜合實力和城市能級持續提升,迅速躋身全國前沿城市行列,也成為全球投資者、新聞媒體以及學術界共同關注的國際化大都市。其核心原因是,成都始終融入和踐行國家戰略,勇於承擔國家使命,遵循發展規律,踏準時代脈搏,構建引導城鄉和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戰略和系統性政策措施。

從中心帶動的圈層式空間戰略,到避免傳統城鎮化路徑教訓、搭建全域覆蓋規劃管理體系、系統推進統籌城鄉發展,再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背景下實施「東進」戰略,其背後是城市空間戰略的區域視野拓展與國家使命提升,是伴隨發展能級提升而動態拓展的格局。例如,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都東進、重慶西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四川省政府批覆設立了成都東部新區,這一戰略不僅推動成都從「兩山夾一城」變為「一山連兩翼」的城市格局千年之變,更是實現成渝相向發展國家部署的空間表達。近年來,我國「頭部」區域空間變革已經進入功能疏解與再集聚並行的空間重構期,以及面向未來探索新發展路徑的迭代進化期,成都東部新區也將與雄安新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等承擔相似的戰略使命,成為重塑區域經濟地理與推動城市進化的戰略空間,這將有利於提高雙城經濟圈的人口和經濟承載力。

展望未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等重大部署為成都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從國內大循環視角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經成為「菱形」國土經濟地理空間的重要一極,集聚和輻射能力需繼續提升,從國際國內雙循環來看,成都處於向西向南開放前沿,這就要求成都進一步將自身放到世界城市體系和國家戰略全局中進行觀照,加快拓展國內循環的戰略腹地,加快建設國際循環的門戶樞紐,構建引領區域高質量發展、參與國際高水平競爭的空間體系與功能組合。

堅持系統思維 謀劃全域空間格局優化

近年來,成都堅持系統思維,謀劃全域空間結構優化,做出了多方面創新探索,正在引導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格局和豐富場景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是複雜的開放巨系統,要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系統思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編制「十四五」規劃的「五個堅持」基本原則,「堅持系統觀念」位列其中。因此,城市空間戰略絕不能就空間而論空間,必須堅持以人為核心,統籌多維度、多層次因素,系統分析,綜合布局。近年來,成都堅持系統思維,謀劃全域空間結構優化,做出了多方面創新探索,正在引導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服務高品質生活的空間格局和豐富場景。這些創新舉措包括:

一是堅持以人為核心,將「讓生活更美好」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營城思路從傳統的「產、人、城」模式到「人、城、產」理念的深刻變遷。綜合考慮人的多維度多層次屬性需求,全方位服務人的自然屬性、經濟屬性、社會屬性、文化屬性並在空間規劃戰略中加以體現。服務人的自然屬性,建設生態宜居公園城市。服務人的經濟屬性,建設產城融合的產業功能區和產業生態圈。服務人的社會屬性,加大高質量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力度,增強社區空間品質提升和治理優化。服務人的文化屬性,積極開展場景營造。

二是以新一輪規劃修編為契機,提出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的戰略取向,在四川省內發揮帶動全省的「主幹」作用,推動五大經濟區合作發展,在市域層面,通過「三降兩提升」,進一步疏解城市核心區非核心功能,帶動全域城鄉均衡協同發展。明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十字方針,系統重構全市的空間布局、產業體系、功能體系、公共服務和治理體系,按照「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業、以氣定形」的思路優化城市空間格局。

三是摒棄「攤大餅」模式,推動構建「雙核聯動、多中心、網絡化」的空間格局,促進空間結構與人口規模、城市規模、產業發展和生態容量相適應,推動形成「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城市形態。

四是重構發展動力傳導的空間組織體系。為形成和強化源頭創新、原始創新在城市發展動力格局中的核心地位,成都明確了「一核四區」的科學城總體規劃布局,帶動全市形成「核心驅動、協同承載、全域聯動」的發展格局。進而推動「一核四區」通過數字鏈、創新鏈和價值鏈與全市14個產業生態圈、66個產業功能區相嫁接。「1、4、14、66」這樣一組數字就構成了成都未來發展動力格局的空間「密碼」以及發展動能的「金字塔體系」,涵蓋了從源頭創新到二次創新、再到產業生態圈的發展壯大、再到產業功能區的規模化落地的完整鏈條,形成從科學新發現到新經濟發育、新技術場景應用的完整圖景,更好適應城市進化的整體趨勢。

展望未來,成都需繼續堅持系統思維、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統籌城市發展與安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要進一步將安全的命題體現到城市空間戰略與政策的全流程、各領域,加快建設韌性城市、海綿城市,更好應對巨量人口、高密度要素流動所帶來的高風險。同時,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的新發展使得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正在解構、重組,其空間映射的新趨勢、新規律也值得積極研究、認真應對,進一步下好空間動力體系重組的先手棋。

承續歷史文脈 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考察時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的城市建設新理念,這正是古今中外美好人居理想的現代表述與城市升華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這些膾炙人口、引人入勝的詩句,體現了成都這座美麗宜居城市的歷史文脈。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考察時提出「突出公園城市特點」的城市建設新理念,這正是古今中外美好人居理想的現代表述與城市升華。

承續文脈,開啟新篇。成都在建設公園城市的方向上起步迅速,部署系統,創新舉措不斷湧現。2018年7月,成都市委出臺《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決定》,對公園城市建設作出了系統部署。此後,在全國率先成立公園城市研究院,開展了高水平系列課題研究,在全市新一輪規劃建設中積極落實,劃定兩山(龍門山和龍泉山)、兩網(岷江和沱江兩大水系)和六片生態隔離區等重要生態空間,限定和穩固城市格局,依託生態空間建設一系列的城市郊野公園。結合山川水系、通風廊道和重要節點視線廊道建設各類城市公園,並與外圍生態空間相互連通,形成「城在綠中、園在城中、城綠相融」的城市公園體系。結合城鄉交通和水系脈絡,構築以「一軸兩山三環七帶」為主體骨架的天府綠道系統,串聯城鄉空間,融合城鄉功能,加快塑造「推窗見田、開門見綠」的城市特質。同時,深度融合未來的生活場景、消費場景、創新場景推動公園、綠道的「場景革命」,為生態、生活、創新的互動聚變提供新型載體,推動美學體驗和文化深度融入市民生活。當前,成都正在積極實現上述願景,全力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加快打造承載美好生活的未來之城。

展望未來,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起點上,中國城市發展也將邁入新階段,成都等前沿城市需要以推動城市進化、追求人類城市文明新境界的視野和胸懷,堅持世界眼光,承繼歷史文脈,積極探索追尋「理想城市」的新路徑。

(作者: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研部副教授、中浦院牛津大學聯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焦點

  • ...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 全球延攬頂級人才打造面向未來十年前沿...
    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25日訊(趙芙瑤)11月25日,主題為「數智互聯·共塑未來」的JDDiscovery-2020京東全球科技探索者大會在京舉行。作為京東每年一度的全球科技大會,JDD是京東面向行業、合作夥伴和公眾的最高級別科技盛事。
  • 面向未來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的建構邏輯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通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僅使現代文明在中國基本確立,而且還探索出一條面向未來的人類文明的中國形態,並在此過程中,使中國共產黨自身也得以發展。作為最古老文明體之一的中華民族順利建立面向未來的現代文明形態,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其意義已經不僅僅在於中華民族自身,而是對整體人類文明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啟動會舉行 2019-02-25 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 語音播報   2月22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牽頭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向領域大數據的知識圖譜構建
  • 乾貨 面向大數據的時空數據挖掘
    面向大數據的時空數據挖掘的重要性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數據挖掘領域的一些較成熟的技術,如關聯規則挖掘、分類、預測與聚類等被逐漸用於時間序列數據挖掘和空間結構數據挖掘,以發現與時間或空間相關的有價值的模式,並且得到了快速發展。
  • 光子晶片研究進展及展望: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面向未來的計算系統 ,光計算具有天然優勢 2016年,《自然》雜誌社論「超越摩爾」中明確指出電子晶片難以為繼。 1989年構建了第一個陰影投影法光學神經網絡,提出兩種光學神經網絡Hopfield模型原始結構。 然而,由於人們對光計算的應用需求和應用場景不是很清晰,並且缺乏與光計算技術相匹配的光學硬體體系,光計算技術的發展比較緩慢。
  • 雄安新區起步區萬米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初步構建
    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起步區萬米地下空間三維結構初步構建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原付川)近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對外發布雄安新區地質調查結果,經過近4年的努力,雄安新區綜合地質調查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初步構建起步區萬米深度內多尺度地下空間三維結構,基本查清雄安新區地下地質結構、地下水流系統以及地熱資源分布。
  • 金海:未來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發展方向
    第三點數據局部性強,時間和空間局部性強。單個任務計算量大,CPU,Memory,DISK性能不平衡。編程模型(MPI,OpenMP)複雜,可靠性要求高,能耗高。上述幾點是目前計算機上所處的狀態。那麼在未來的發展中,計算機的體系結構也在逐漸的改變著,未來面向大數據的到來,計算機也面臨著很多挑戰。
  • 創業心理學階段總結和預告:從未來空間,構建你的坐標系
    還有一個空間,就是未來空間。這四個空間,加上時間,構成一個坐標系,叫創業心理學坐標系,四個空間是四個象限,也可以叫四室一廳。我們後面,根據行文的需要,有時候叫坐標系,有時候叫四室一廳。02未來空間補充說下未來空間。
  •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分子仿生為構建新體系與發展生物新材料提供創新空間
  • 現代發布新一款面向未來的全息AR導航系統
    打開APP 現代發布新一款面向未來的全息AR導航系統 人工智慧實驗室 發表於 2020-11-25 16:55:11   韓國汽車廠商現代發布了一款面向未來的抬頭顯示技術,這種全息AR導航系統可以顯示導航方向和安全警告等信息,而這些信息會出現在駕駛者眼前,覆蓋在汽車前方的道路。
  • 面向「可感知、能學習、善治理、自適應」的智慧國土空間規劃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鎮建設用地、生態用地、農用地由於其自身的光譜、形狀、空間結構等的複雜性,往往很難做到精確識別和提取。採用深度卷積神經網絡 GoogleNet Inception V3 作為深度學習的分類器,通過對珠江三角洲遙感影像進行多尺度分割和標準化處理,選出驗證精度最高的網絡模型,確定各用地單元的用地類型,實現對規劃要素的精準提取。
  • 女媧3D創造空間——創造的時代,想像的未來
    女媧3D創造空間是一個面向2到16歲青少年兒童的全新空間其中2-5歲以科技認知啟蒙為主;
  • 面向信息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了四點建議
    打開APP 面向信息通信產業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了四點建議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28 09:16:27 面向未來的發展,聞庫提出四點建議。 一、面向全球領先水平,加快寬帶網絡的演進升級。
  • Nature:破解保守性細菌細胞壁構建蛋白RodA的結構
    現代醫學中,一些最可靠的抗生素消除有害細菌的機制就是通過破壞構建這種保護性細胞壁的蛋白。圖片來源:Janet Iwasa/Harvard Medical School近日,哈佛大學的科學家報告稱,他們發現細胞壁有一個被忽視的弱點:一類造壁蛋白顯示出一個空腔,這一空腔或可被抗生素靶向。相關結果於3月28日被發表在Nature雜誌上。
  • 國土空間結構演變解析與主體功能區格局優化思路
    十九大報告指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現有側重於國家和大區域尺度的國土空間結構演變過程和格局研究,普遍採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人口或城鎮化率等指標,主要關注區域差距的演變、空間相關與區域收斂、區域經濟驅動力分析等;通常局限於區域經濟維度,缺少社會、生態等維度的綜合分析,忽略了區域的功能定位和區域發展模式的差異,在解析、調控未來高質量區域發展時就顯得相對薄弱。
  • 精讀簡史三部曲,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果媽閱讀最新主題書單
    如果說孩子的成長有起跑線,那就是父母的眼光和格局,它透露出父母的價值觀,同時育兒觀的核心也是價值觀,那價值觀是如何構建的呢?閱讀當然是其中的一條通路,通過閱讀,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體驗到不同的經歷。在書籍中,我們可以同不同的作者對話,逐漸構建著屬於我們自己的價值觀。
  • 三維數位化空間構建邏輯與技術架構
    提到三維數位化空間的構建邏輯與技術架構,小編將結合自身項目經驗,從數位化城市設計構建邏輯、數位化城市設計技術架構與展望三個部分,為大家展開講解。一、數位化城市設計構建邏輯數位化空間構建邏輯可分為譜系化、規則化、智能化三個流程。
  • 在高調的未來科技大會上,OPPO 低調地展示了 UWB 空間感知能力
    11 月 17 日,OPPO 未來科技大會 2020(OPPO INNO DAY 2020)舉辦。OPPO X 2021 捲軸屏概念機、OPPO AR Glass 2021 概念眼鏡和 OPPO CybeReal 全時空間計算 AR 應用三款產品也在大會上發布,同時還公布「3+N+X」的科技躍遷戰略。
  • 李永潔:陸海統籌構建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的若干思考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優化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國土空間規劃作為對國土空間的保護、開發、利用、修復作出總體部署與統籌安排的頂層設計,打破傳統重陸輕海的習慣思維,強化陸海統籌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對優化國土資源配置和促進國土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實現全域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 科技如何賦能未來人民城市建設?
    城市安全基礎薄弱,安全管理水平與現代化城市發展要求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突出,給未來城市安全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需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動作用,積極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構建立體、智慧、韌性、可控的城市安全體系,為未來人民城市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