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是我們考試的重點時候這部分主要考單項選擇題和簡單題。所以大家需要對文中的概念,每個認知發展階段的名稱以及該階段對應的特點、年齡都充分掌握。比如給一個特點問你屬於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哪一個階段,或者概念反選、特徵反選等。簡答題、論述等主觀題也肯可能會出現。
一、建構主義發展觀
1.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
(例:魚建構牛的樣子;小明看到麻雀,認為鳥是有羽毛,會飛,小隻的)
2.同化(量變):新的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例:小明又看見鸚鵡,有羽毛,會飛,小隻的,於是得出鸚鵡是鳥的結論)。
3.順應(質變):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認知結構改變,適應刺激。
(例1:小明看到鴕鳥、企鵝:有羽毛,不會飛,大隻→鳥是前肢為翼無齒有喙)。
4.平衡: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特徵:
①依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例:小孩子喜歡抓東西,吮吸)
②低級行為圖式(例:遇到喜歡的東西就伸手抓)
③(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例:遮簾實驗,在9-12個月之前認為看不見就不存在,此後知道即使是遮住了也還是存在的。)
2.前運算階段(2-7歲)
特徵:
①「萬物有靈論」(泛靈論):小孩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有生命。(例:踩草坪,小草會哭;砍樹,樹會疼;摔倒了跺地板)
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重複、獨白、集體獨白):只能從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例:三山實驗;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喜歡的人)。
③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不可逆性: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不知道自己是小明的弟弟;刻板性:媽媽是女生為什麼不穿裙子)
④沒有守恆概念:沒有數量、質量等守恆概念。(例:量杯實驗,銀幣長短松密實驗)
⑤集中化:只能從一個標準或維度考慮問題。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具體」——思維能力得到初步發展
特徵:
①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例:知道量杯中水一樣多,銀幣數量一樣多)
②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抽象思維(例:走過的路能畫地圖)
③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例:舉手告訴老師同桌回答問題不舉手)
④思維具有可逆性(例:知道自己是小明的弟弟了。)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特徵:
①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
②能夠理解符號意義、隱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③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例:數學反證法)
5.影響發展的因素
皮亞傑提出:成熟、練習和經驗、社會性經驗、具有自我調節作用的平衡過程對個體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三、習題
1.兒童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思維活動仍局限於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這在皮亞傑兒童認知發展階段中是屬於(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1.【答案】C。解析:在具體運算階段,兒童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抽象思維,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思維具有可逆性,根據題幹描述兒童已經具有了明顯的符號性和邏輯性,能進行簡單的邏輯推演,克服了思維的自我中心性,思維活動仍局限於具體的事物及日常經驗,缺乏抽象性,所以符合具體運算階段特點,故選C。
2.一個兒童能夠辨別自己的左右手,而不能辨別他人的左右手,按照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這個兒童的認知發展處於( )。
A.前運算階段 B.形式運算階段 C.感知運動階段 D.具體運算階段
2.【答案】A。解析:在前運算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有以下特點:「萬物有靈論」,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沒有守恆概念,集中化。材料中兒童只能分清自己的左右手不能分清別人的,符合「自我中心」的特點,故答案選擇A。
3. 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參考答案】
1.感知運動階段(0-2歲)
①依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
②低級行為圖式
③(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
2.前運算階段(2-7歲)
①「萬物有靈論」(泛靈論)
②一切以自我為中心(重複、獨白、集體獨白)
③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④沒有守恆概念:沒有數量、質量等守恆概念
⑤集中化:只能從一個標準或維度考慮問題
3.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①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
②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抽象思維
③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
④思維具有可逆性
4.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①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
②能夠理解符號意義、隱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③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