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人物-皮亞傑相關理論整理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皮亞傑是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他的認知發展理論成為了這個學科的典範,一般提到皮亞傑,想到的就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但是在教招考點中,教育學和心理學廣泛的設計他的觀點,那麼接下來就來整理一下皮亞傑在教招考試中常見的知識點。

一、代表人物

1.認知模式

主要主張:當代教育理論中流行最為廣泛,佔據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假定人的道德判斷力按照一定的階段和順序從低到高不斷發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兒童道德判斷力的發展及其與行為的發生。

2.現代認知學派(信息加工心理)

主要主張:是心理學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強調意識的能動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主張以信息加工觀點為核心。

3.多因素相互作用論(身心發展動因理論)

主要主張: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如先天遺傳的素質、機體成熟的機制)與外部環境(外在刺激的強度、社會發展的水平、個體的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二、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

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而人類所有的心理反應歸根到底都是適應,適應的本質在於取得機體與環境的平衡。適應分為同化和順應。

同化是指有機體面對一個新的刺激情景時,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圖式或認知結構中。

順應是指當有機體不能利用原有圖式接受和解釋新刺激時,其認知結構發生改變來適應刺激的影響。

個體通過同化和順應達到機體與環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變行為以重建平衡。個體在平衡與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斷建構和完善認知結構,實現認知發展。

它們的關係如圖所示:

2.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關於認知發展問題,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按不變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有它主要的行為模式。其中,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他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並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僅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

認知特點:(1)通過探索感知與運動之間的關係來獲得動作經驗;

(2)低級的行為圖式;

(3)獲得了客體的永恆性(9~12個月)。

即使事物不在眼前依然知道事物的客觀存在的,生活中很多媽媽會跟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寶寶一旦看不到媽媽就會找媽媽,這其實就是獲得了客體永恆性。

前運算階段(2-7歲)

1.「萬物有靈論」

也叫「泛靈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有生命的。小朋友在娃娃掉在地上會趕緊撿起來安慰它「不哭,不哭」就體現了這一點。

2.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認為事物是圍著自己轉的,也認為自己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是別人眼中看到的,皮亞傑通過「三山實驗」證明了這一點,生活中小朋友會把自己喜歡的玩具送給媽媽當生日了禮物就是自我中心的表現。

3.思維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思維只能從前往後退,不能從後往前推,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方,但不知道小方的弟弟就是小明。

4.沒有守恆概念

5.作出判斷時只能運用一個標準或維度。

量杯實驗中,本來有兩個一樣大的杯子裝了同樣多的水,但是當著小朋友的面把其中一個杯子中的水倒到一個更加細長的杯子,他會認為這個杯子的水更多一些,因為水「高得多」,證明沒有質量守恆的概念,同時從答案中看的出來只能從一個維度思考問題,也就是思維具有單維性。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1.這個階段的標誌是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

2.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的事物支持,可以進行簡單抽象思維;

例如:小明剛去過小紅家幾次,回來就能畫出路線圖。

3.理解原則和規則,但只能刻板遵守規則,不敢改變;

4.思維具有可逆性(兒童思維發展的最重要特徵)。

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1.能夠根據邏輯推理、歸納或演繹方式來解決問題;

2.能夠理解符號意義、隱喻和直喻,能作一定的概括;

3.思維具有可逆性、補償性和靈活性。

三、道德發展階段論

皮亞傑通過對偶故事法將兒童的道德發展分成四個階段:_

第一階段:前道德階段(1~2歲):兒童處於感覺運動時期,行為多與生理本能的滿足有關,無任何規則意識,因而談不上任何道德觀念發展。

解析:這個階段因為兒童沒有道德可言,所以考試中幾乎涉及的很少

第二階段,他律道德階段(2~8歲):兒童思維正在由前運算思維向具體運算思維過渡,以表象思維為主,但仍不具備可逆性和守恆性。因此,這一時期兒童的道德判斷是以他律的、絕對的規則及對權威的絕對服從和崇拜為特徵。

解析:他律指的是受自身之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的道德判斷,具有客體性,會表現出來對權威的絕對服從,依靠表面的實際的結果來判斷行為好壞。

第三階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階段(8~11、12歲):這一時期兒童的思維已達到具有可逆性的具體運算,其道德判斷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從」為特徵,而是以「平等的觀念」為主要特徵。關於懲罰,兒童不再像前一階段那樣馴服地接受抵罪的懲罰,而認為只有回報的懲罰才是合理的。

解析:自律指的是兒童自己的主觀價值主觀標準所支配的道德判斷,具有主體性,在判斷行為好壞時開始考慮動機。

第四階段,公正道德階段(11、12歲以後):這一階段兒童開始出現利他主義。傾向於主持公道、平等,體驗到公正、平等應該符合每個人的特殊情況。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幼教考試中的重要人物——皮亞傑
    幼教考試中的重要人物——皮亞傑 http://www.hteacher.net 2018-12-26 14:24 教師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作為幼兒園教師,對眾多為幼兒教育理論和實踐做出貢獻的學者需要一定的了解
  • 教師資格考試重要理論——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論
    因此兒童是否具有假設演繹運算能力是判斷他智力高低的極其重要的尺度。當然,處於形式運算階段的兒童,不僅能進行假設演繹思維,皮亞傑認為他們還能夠進行一切科學技術所需要的一些最基本運算。這些基本運算,除具體運算階段的那些運算外,還包括這樣的一些基本運算:考慮一切可能性;分離和控制變量,排除一切無關因素;觀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係,將有關原理組織成有機整體等。1.
  •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發展是一種發展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從而表現出不按順序相繼出現的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例: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二)具體運算階段1.這個階段的標誌守恆觀念的形成(守恆性)例:形狀變化(蘋果切成四瓣認為變小、橡皮泥由長變短認為變小,知道其沒有變)2.思維運算必須有具體事務支撐,可進行簡單抽象思維例:小紅去過小明家幾次之後能夠畫出路線圖3.兒童思維具有可逆性(兒童思維發展的最重要特徵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教案一、教學目標此部分內容是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部分非常重要的考點,考察的可能性非常大,考生對此部分的內容需要達到掌握並運用的程度。四、教學過程1、整體介紹大致介紹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研究領域和成就,結合皮亞傑對兒童道德發展的階段理論,闡明皮亞傑對兒童認知和道德兩個領域發展的研究事實。
  • 皮亞傑考點大匯總
    在教師招聘的講義中,皮亞傑這一代表人物多次出現,不知道考編的小夥伴有沒有注意到都有哪些考點呢?今天小編帶領大家把考點「一網打盡」。1.人的發展的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代表人物:皮亞傑基本觀點: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 有關皮亞傑的理論
    皮亞傑考察重點內容在於兩個方面,一是他的建構主義發展觀;二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1.建構主義發展觀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維的基礎。嬰兒通過對物體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叫做圖式。
  • 教師招聘考試-皮亞傑考點大匯總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這個人物大家無論在教育學還是心理學中都會見到,也是考試很重要的知識點,好多考編的小夥伴也是學的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塊梳理下皮亞傑的相關考點。1.人的身心發展的四大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傑。考點:認為人的發展是個體內在因素與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是一種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 蕃茄田藝術獨創創造力思維系統 皮亞傑理論為重要基石
    談及認知能力發展,必須認識尚・皮亞傑(JeanPiaget,1896-1980)。他的理論是蕃茄田藝術獨創「創造力思維系統」的重要基石。​皮亞傑堪稱地表最強老爸他用三個孩子看透兒童認知發展在皮亞傑之前,兒童認知發展是一門微不足道的學問,在他之後,是兒童教育不能不參考的依據,而這指標性研究,源於他對自己三個孩子的觀察。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二、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1.感知運動階段(0-2歲)特徵:①依靠感覺和動作適應外部環境,應付外界事物(例:小孩子喜歡抓東西,吮吸)②低級行為圖式(例:遇到喜歡的東西就伸手抓)③(9-12個月)獲得客體永恆性(例:遮簾實驗,在9-12個月之前認為看不見就不存在,此後知道即使是遮住了也還是存在的。)
  •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上)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教師招聘中比較重要的考點,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一共分成了四個階段,主要考查每個階段對應的任務,這一塊主要以客觀題進行備考。皮亞傑認為,發展就是個體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中的構建過程,內部的心理結構在不斷地變化。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認知發展出現了階段性的特徵。
  • 關於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
    各位考生在備考過程中對教育心理學的人物及其實驗會有很多混淆的情況,會有很多人物的理論跟實驗對不上號,其實這樣的情況考生可以自己做一個筆記來記住每一個教育家的理論及實驗、流派進行分類,或者做一個思維導圖,這樣的話做題遇到上述情況可以翻開來背記,看的多了自然就記住了,那麼考慮到大家的情況今天中公教師給大家帶來了皮亞傑的幾個經典實驗。希望對各位考生有所幫助。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論與理論
    1.建構主義發展觀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人的知識來自動作,動作是感知的源泉。我們剛下生的小嬰兒通過簡單的抓取,擺弄等動作獲得關於物體的知識,從而認識物體。在這裡我們需要理解四個概念定義,圖式,同化,順應,平衡。圖式:人在認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換言之,頭腦中對外界事物的認知結構。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考題梳理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這一知識點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非常高頻的知識點,而且也是對大家來說有難度的知識點,主要考查的是階段和特徵以及例子的一一對應,但這四個階段大家總是傻傻分不清,今天小編給大家梳理下這部分的考題,幫助大家1.亮亮把果凍偷偷藏在廚房的櫥櫃裡,媽媽發現之後把果凍放到了客廳的抽屜裡。
  • 學習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樹立整體育兒觀,做不焦慮的父母
    沒錯,皮亞傑是兒童發展研究方面的泰鬥級人物。可以說,雖然他的理論也受以一些質疑,但是至今,他的研究產生的深遠影響,還沒有人能夠超過。讓·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是近代最有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最重要研究成果是認知發展理論,他認為,兒童是主動學習者,孩子是通過自己探索世界來積累經驗和學習成長的。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是學習和探索的方式,皮亞傑把兒童發展分為四個主要階段。1、感覺運動階段:0-2歲。
  • 皮亞傑認知發展的遊戲理論
    皮亞傑開創了將遊戲納入個體認知發展的新途徑。他認為認知發展影響兒童的遊戲行為,因此遊戲行為是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指標。例如兒童把竹竿當成木馬,把積木當成電話等都是改變現實以符合認知結構,因此兒童在遊戲中主要是進行認知上的同化作用而很少進行順應作用,遊戲對認知發展的幫助不大,在這一點上皮亞傑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評。皮亞傑根據兒童認知發展的不同水平將遊戲分為相應階段活動。1 感知運動階段,兒童的遊戲表現為不斷重複習得得動作或活動,被稱為練習性的遊戲階段。
  • 常考考點之皮亞傑
    他的理論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考查的重點部分,他就是西方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很多小夥伴對於皮亞傑的知識點感覺到很陌生,那麼今天就由小編帶領大家一塊來學習一下皮亞傑的相關知識點。人的身心發展的四大動因多因素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傑。
  • 《皮亞傑文集》與發生認識論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發生認識論」,這一心理學理論具有顯著的跨學科特色,涵蓋哲學、邏輯學、數學、物理學、心理學、生物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從本質上來說,它是一種關於「認識(知識)建構的理論」。
  • 教育心理學必考知識點——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考題比較靈活,因此需要對每個階段的特點都要有清晰的把握並且能熟練的運用,並且掌握這個知識點還能促進對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的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分成四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現就每個階段的具體提點進行分析。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都是教育心理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要考點。
  •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知識點梳理
    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是考試的一個重點內容,無論是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還是中學的教育知識與能力以及教師招聘考試,這塊的內容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點。在歷年的考試中,這塊出選擇題較多,而在小學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曾出過簡答題,考查小學生認知思維的特點。考情如下:根據以往的考試經驗,對於這塊的知識點需要大家達到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