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20日,學威國際商學院特聘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李曉東教授,為西班牙武康大學深圳班MBA學員講授《人類發展心理學》。
課程導師簡介
李曉東教授
深圳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後,中國心理學會認定心理學家。
主要研究兒童心理發展與教育數學問題解決、學習動機與自我調控學習、學習質量評估與促進、有效教學等。
課程開始,李曉東教授先向同學們拋出了一個問題: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什麼的?
人類心理學是研究人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個生命全程中,心理發生、發展變化的學科。
發展心理學幫助自我認識(過去、現在、未來),促進個體健康發展。
隨後,李曉東教授又向同學們介紹了本次課程的課程大綱,即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問題、認知發展理論、人格發展理論、學習理論這四個方面來進行著重講解。
在發展心理學的基本問題中,李曉東教授指出成熟與學習是發展的重要過程。成熟是指個體按照基因裡所包含的程序表現出來的生理上的變化;而學習是由經驗引起的個體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變化。
通過成熟論及雙生子實驗,告訴同學們在養育兒童時應遵循其內部的生物時間表,不要主觀地認為兒童應該做什麼,而應考慮他們能做什麼。
在認知發展理論中,李曉東教授著重講訴了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和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理論。
對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她闡述道:
提供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探索。為兒童提供適合其發展水平的教育。兒童思考方式與成人有別,教育是要針對兒童的認知方式設計教學。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與同伴討論,有助於去自我中心。
在人格發展理論中,對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和艾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進行了對比分析。
艾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並非止於青春期,而是終其一生的。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發展任務和危機,只有將危機化解,才能順利地進入下一個階段,發展健康的人格,否則將產生適應困難。
在學習理論當中,李曉東教授介紹了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華生的環境決定論、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以及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其中,著重講訴了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班杜拉認為人類的學習大多發生於社會情境中,只有站在社會學習的角度才能真正理解發展,他將自己的理論稱為社會認知學習理論。
本次課程,我們還對李曉東教授進行了專訪。
Q:您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自我效能信念的社會說服因素是什麼嗎?
自我效能是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所提出的一個重要的概念和理論,指的是人們在從事一個任務之前,對自己能否勝任這個任務時所作出的能力判斷。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電視裡面指揮官對戰士們說「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這個任務?」,這些士兵就會高喊「有」。雖然這個任務還沒有完成,但士兵們對自己完成這個任務充滿了信心,提高自我效能。
再比如,一個學生對自我效能的評價會影響到他對學習的興趣投入。過往的經驗會影響他自我效能的高低,受過去經驗的影響,如果他一直都是成績很好的學生,他往往有很好的自我效能。
有時候我們面臨一個新情景,我們就有點忐忑不安,可能沒有那麼強的信心,為了讓自己有比較高的自我效能,我們就需要去說服自己或者說讓別人幫自己說服自己。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提高一下自我效能。
Q:您有什麼祝福的話想對學威和《人類發展心理學》的學員說嗎?
我個人認為發展心理學是一門人人都需要的心理學,它研究人從出生、生長、成熟、衰老、死亡,乃至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心理發展變化的規律。
我們學習了以後可以了解自己為什麼會成為現在這樣一個人?是跟我們過往成長、經歷有關係。另外,我們每一個人都會走向衰老,了解我們將要面臨的什麼情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過一個幸福的人生。
兩天的課程,李曉東教授從人類發展心理學的本質概念、基本理論等方面進行了詳細透徹的講解,並結合相關案例,深入淺出。
此次課程,課堂氛圍輕鬆愉悅,授課風格通俗易懂,互動性強,讓同學們獲益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