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科學的高度和評判
科學作為一種學說,和其他一切學說一樣,都是需要評判的。
科學的評判,根本上要看它是不是符合科學的「科學觀和方法論」,也就是評判他的合理性,還得評判他的先進性。
現代社會,對能夠稱之為科學的學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是什麼說學,都可以稱之為科學的。
這種評判,本質上講是動態的。因為得充分考慮具體學科的領域的現實情況。比如,很多社會學和心理學,其科學性的程度就較差,對於這些複雜信息系統的規律研究,人們目前還受到許多制約。
比如複雜巨型信息系統的仿真,受到人類目前的計算能力的限制,對於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的具體應用方法,還研究不夠。而且,科學對文化現象的研究也是不夠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說了,科學的本質是不精確的,選取一個系統的合理的邊界,是研究「有道」的必需的條件。
如果,一個邊界內,可以這樣考察的樣本並不是足夠多,科學的方法,本身就會出現模糊的結論。
比如,你讓科學來研究彩票,科學可以告訴你,如何購買,贏得機會較大;如果你一定要讓科學告訴你,你這一次買的彩票會不會中獎,目前科學也無能為力。
為了分析單次彩票中獎的問題,必須構建從底層到現實系統的大系統的仿真集。這一點和氣象學類似,現代氣象學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計算科學,研究如何建模,如何計算。
單次彩票中獎問題,和多次彩票中獎問題,已經是兩個領域的問題,基於的理論是不同的,如果希望能夠用一個邏輯規則,走遍整個系統,就會陷入到大科學的泥潭。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數學性較差的科學,比如心理學,經濟學,社會科學。其實這些科學更多的也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一種信仰。
但是,這些科學並不是對科學的方法論沒有要求,對於這類接近文化的科學,實踐的檢驗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嚴格限定他的使用範圍,比如,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嚴格限定在他目前的範圍內,不可出界,如果你用心理學去指導一棟大樓的土木結構,是違法的。
這樣接近文化的科學我們今天仍然可以稱之為科學,關鍵有三點:第一,它在本領域內是最先進的;第二,他不違反整個科學體系對世界的基本認識;第三,是需要嚴格的實踐檢驗的。這樣的文化邊沿的科學,我們才能稱之為科學,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評判一個學說是不是科學,主要看兩部分,一部分就是理論自身的完備性。完備性的最高要求是數學的完備性,尤其是對基礎科學,數學的完備性非常重要,甚至像數學這樣的東西,只追求自身的完備性,不管其應用。數學的科學性高度是最高的。另一部分是適用性,這部分的適用性,是指通過純邏輯推導後的適用性。
對於真值表的實驗數據是一種的數據集合,不能稱之為理論,更不用說是科學了。如果要算的話,只可以成為無理論的樸素科學。
注意了,如果你認為,搞個理論不管其應用,那科學高度也會很高,這可不一定。這種情況,看你的數學高度,如果你的不管應用的理論,數學就是加減乘除,那你的理論就是狗屎。
真正不管應用的科學研究,很快就會進入數學的領域。否則你就是在糊弄自己,玩玩文字遊戲,鍛鍊一下文字修養。
如果你搞的應用科學,就需要滿足兩部分的要求:第一,你得符合基礎科學的要求,如果你想不符合這些基礎學科的要求,那麼你就得自己構建你的科學體系的基礎;第二,還得檢驗你的學說的合理的應用範圍,如果這種應用範圍,非常窄,甚至已經被別人涵蓋了,更甚至,還沒發現在什麼地方可以合理運用,那麼對不起,你的學說,不是科學。
對於一個新的科學體系,不依賴現有的科學體系的理論,比如科學神學,就要判斷它的基礎理論部分,是不是存在先驗的東西。先驗的東西越多,其基礎理論錯誤的概率越大。對於新的科學體系,就要看其基礎理論的數學理論高度是否足夠高,是不是可以進行純邏輯推導得到實際的結果。如果不滿足這種情況,只能歸於雜學,而不是科學。
一雜門學,要理論有理論,要經驗有經驗,要口碑有口碑,那麼認不認?
甭想蒙我,我還看得透這到底是個啥!
羅馬教皇每年都會花很多錢,聘請最好的科學家,證明上帝的存在。如果是數學高度相當高的神學,科學並不拒絕,在排除偽證之後,科學仍然可以認可他。但是,如果深入研究的話,就會發現,這只不過是另一個版本的數學,甚至是另一個版本的物理。
可是,這怕什麼,教皇心很寬,教皇錢很多。教皇現在不再想把科學打入異端邪說了,教皇寫了另一個版本的數學和物理,看起來很無聊,其實不無聊,因為教皇的科學證明了上帝的存在。「原來伽利略和咱是一家人,平反!厚待!」。
錢多,錢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