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到底是什麼呢?科學這個詞彙是和具體語境密切相關,只有在具體語境中才能準確理解的默意詞彙,所以我們很難給科學下一個統一和同一的定義。首先,我們還是給科學下一個抽象而泛意的定義:科學是人類依賴實踐發現和證實的,關於客觀事實和客觀規律的真理體系,包括關於實踐的方法論。這裡的要點至少有兩個,第一個是「實踐」,實踐是科學的唯一來源和評判標準,也是科學的本質之一。第二個是「真理」,科學就是真理,就是一個真理的體系,真理性和實踐性都是科學在本質層面上的核心,前者是科學的來源,後者是科學的性質。
現在我們面對的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真理虛無主義」,真理虛無主義的特徵就是否定這個世界上存在真理,特別是喜歡否定科學的真理性。其實大家想一想不難明白,如果科學都不是真理,那就沒有真理了,也就意味著可以想怎麼說怎麼說,想怎麼辦就怎麼辦了。
否認科學的真理性會帶來很多問題和麻煩,比如說持續不斷的研究永動機。既然科學不是真理,熱力學定律不是真理,我只要證明一次熱力學定律不成立,那你一萬次證明成立也就作廢了!以此類推,所有違反科學的東西就都有意義了,反正科學被實踐證明一百萬次也不是真理,我只要證明科學不成立一次就行了,這種情況,顯然不算好事吧?!
其實實踐不會否定實踐本身,所以來自實踐的科學可能不完備,但絕對不會變成繆誤。如果我用一次實踐證明熱力學定律是科學(真理),那我就可以有把握的說你永遠也不可能找到否定熱力學定律的實踐!一次實踐發現的科學事實和規律,用來指導一百萬億次實踐也不會有錯,如果不是這樣,科學就沒有指導實踐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