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到創始人,我們都會覺得此人非同一般,馮特作為現代科學心理學創始人確實名副其實。馮特從小學習刻苦,勤奮工作;一生著作頗豐,馮特著作如果按照每天60頁的閱讀,大約需要2年半才能讀完(華生),寫作量可謂驚人;馮特特別注重的實驗法,而非內省,經典內省涉及的就更少了;距華生統計,馮特創辦的《哲學研究》的100篇文章中,50%的研究與感知覺有關、10%是注意、10%是情感、10%是聯想,由此可見,馮特的研究是非常廣泛的。我們對馮特的印象過少,主要是因為心理學本科教材介紹過少,馮特最終還是6使心理學成為一個「新科學」。如有用兩個字來形容馮特,那就是【勤奮】!
#孤獨的童年# #學習刻苦# #著作等身#
【人物生平】
威廉·馮特,於1832年出生於德國,家中排行老四,父親是一名牧師,家庭雖不富裕,但是父母的家族成員都顯赫,父親這一脈出過歷史學家、經濟學家、校長,母親這裡也出過科學家、政府官員等,馮特可以算是一個「沒落的貴族」。去世時已高達88歲,從年齡上看已經長壽的了,這也許跟研究心理學有關(瞎猜,我也不知道)。
少年時代馮特也像中國高中生們一樣,對應試教育是很討厭,馮特曾在當地天主教高級中學學習時,他稱這所學校為「受罪的學校」,畢竟這所高級中學是為上大學準備的,有嚴格的課程表,這種學習生活對其他學生適合,但是馮特不喜歡,最後的結果是,馮特學習成績很差。可是馮特轉學到路德會高級中學後成績立馬提升,可真是古有孟母三遷,今有馮特轉校,去一個適合自己的地方比什麼都重要。
【重要事件】
1832年,出生於德國
1845年,23歲時,父親去世,只能依靠牧師撫恤金度日
1851年,以優異成績從路德會高級中學畢業
1885年,從海德堡大學畢業,用3年時間完成4年學業(因為沒錢只能提前畢業,要是在國內也能提前畢業而不交學費,估計也會有不少人發奮學習吧)
1858年,被赫爾姆霍茨任命為研究所助手
1879年,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不過直到1883年才在馮特以跳槽威脅之下被認可,後搬遷到新的建築內,新實驗室於1943年因空襲被摧毀
1889年,擔任萊比錫大學校長(57歲)
1920年,平靜地去世
【重要貢獻】
馮特認為,心理學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主要有三部分組成,(1)歸納的實驗科學(2)語言、神話、宗教和社會習俗等是最高級心理過程(3)整合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實證成果
馮科堪稱寫作狂,在68年的時間裡,不停寫作。距鐵欽納統計,馮特總計出版53735頁,而《心理學史》這本書是536頁,如果每頁字數相同的話,也就是說,馮特出版了100本《心理學史》,那時候還沒有打字機,馮特後來才購入打字機,由此看見,馮特真的很勤奮。
馮特出版了《邏輯學》四版,《心理學大綱》十五版,《倫理學》五版,《民族心理學》十版等,不過可惜的是,儘管產量頗豐,但沒有人來翻譯導致很少有人閱讀。
【考研考點】
有關馮特的知識點較少,最多涉及到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日期,不過作為創始人,我們還是該知道這位的生平,學習刻苦、工作認真值得我們學習。
【參考資料】
1.Wilhelm Wundt,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lhelm_Wundt
2.《心理學史》,戴維·霍瑟薩爾,郭本禹(譯),人民郵電出版社
3.《爆笑吧!心理學大神來了》, 遲毓凱,湛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