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2021-01-15 倚龍的情感俱樂部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七講,今天,我們來講一講促使現代心理學誕生的牛人—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這位牛人出生在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終其一生寫了490多部著作,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產的科學家了。

一、實驗心理學之父

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走出來,進入了科學領域,並成為了一門學科。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大學,都紛紛模仿馮特的形式,建立起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

馮特作為「實驗心理學之父」,對後世心理學的很多領域方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接下來,就大致介紹一下,這位牛人到底有多牛,他的思想到底有多超前。

二、超前的思想

1.單細胞生物也有心理活動

關於非人類的動物有沒有心理活動這個問題,早在古希臘時期就開始討論了。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認為,只有人類,才擁有推理、自我意識、高級的認知能力。,這些,在動物身上都是沒有的。

提出「我思故我在」的15世紀的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認為,動物只是擁有反射驅動的複雜機器。

而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認為,動物是人類的祖先,動物也有自我意識,只是比我們人類的進化等級低一些罷了。

馮特同意達爾文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提出:自我意識,其實在進化的最初始階段就有了,也就是說,即使是單細胞生物(比如變形蟲)也有心理活動。

因此,動物實驗對研究人類的心理活動,是有啟發意義的。這樣,後世對青蛙、小白鼠、狗、猩猩等的動物實驗才有意義。

2.心理學實驗的可測量性和可重複性

馮特設計了一個感覺實驗,測量人在同一種光線下的感覺。

首先,馮特確保每個被試者受到的是完全相同的光線刺激,包括光線的顏色、亮度、照射時長等,都是一樣的,這樣被試者的反應才有可比性,也確保了之後如有需要,這個實驗可以重複做。

其次,用什麼可測量的數據,來量化被試者的反應呢?馮特選用的是從被試者接受光線刺激,到做出有意識反應的時間差,並用了各種工具,精確測量了這一時間差。

作為一個嚴謹的科學實驗,必須是可測量和可重複的,這樣才能區分於哲學的相對主觀的推導和演繹。而馮特設計的實驗做到了這一點,因此也使得心理學進入了科學的領域。

3.人類語言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學者都認為,語言是人類脫穎而出,成為主宰的關鍵。比如暢銷書《人類簡史》就持有這一觀點。

而馮特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確了語言的重要地位。在其人生最後20年,馮特著重研究了文化心理學,並留下了十卷巨著《文化心理學》。

馮特認為,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語言、宗教、神話、風俗等社會和文化的影響,雖然這個理論現在聽上去並不稀奇,但在當時,卻是很超前的。

4.動物會感到痛苦

沿襲了單細胞生物也有心理活動這一觀點,馮特認為動物也是有意識的,也會像人類一樣感到不舒服、恐懼和痛苦。

馮特的這一觀點的提出,也推動了社會上對動物人道主義關懷議題的探討,比如鬥牛是不是很殘忍、特定的動物實驗是不是應該廢止、環境擁擠惡劣的動物飼養場是不是不道德等。

三、總結

今天,我們講了「實驗心理學之父」、促使現代心理學誕生的牛人—德國心理學家威廉馮特的事跡,主要是列舉了馮特的4項影響後世的超前的思想理論:單細胞生物也有心理活動、心理學實驗的可測量性和可重複性、人類語言的重要性、動物會感到痛苦。

希望通過這次的講解,能讓大家記住這位心理學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的牛人:實驗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因為,馮特真的很牛!

相關焦點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12講:巴甫洛夫的狗實驗,行為主義的基礎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12講。一、第一模塊—「心理學源起」學習完成首先,恭喜大家,我們已經通過前面11講的學習,完成了《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一模塊—「心理學源起」的全部解讀,相信大家已經對心理學這個學科,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二講:笛卡爾說,心靈和肉體是分開的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二講,主題是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勒內笛卡爾(Rene Descartes)關於心靈和肉體的二元論,即心靈和肉體是分開的。二、心靈和肉體的二元論《心理學百科》的第一講,已經介紹過了公元2世紀蓋倫的體液人格理論說。直到17世紀,笛卡爾在體液說的基礎上,第一次很詳細描述了心靈和肉體的關係。笛卡爾認為,心靈和肉體是分開的,心靈和肉體也是完全不同的。心靈是無形的,而肉體是有形的、機械的機器。但為了心靈和肉體能結合,心靈在肉體中是有個居所的,這個地方就是大腦的松果體。
  • 心理學解讀:頓悟VS熟能生巧,哪個更有助於學習?
    大家好,歡迎來到「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的解讀。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德國心理學家沃爾夫岡苛勒的「頓悟」學習理論。一、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學習理論在《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二模塊「行為主義」模塊中,我們介紹了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做的很多動物實驗,比如巴甫洛夫的狗流口水實驗、桑代克的貓逃出箱子實驗、華生的嬰兒實驗、斯金納的老鼠強化學習實驗等。而這些實驗都是為了證明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知識和技能,是通過簡單的「刺激-反應」獲得的,並通過獎勵加強的。
  • 醫學史上的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威廉·馮特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32年8月16日,實驗心理學之父、德國心理及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出生。1832年8月16日,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8.16-1920.8.31)出生在德國巴登地區的曼海姆,父親是一名牧師。童年時期的馮特喜歡獨自幻想,因此也少有玩伴。
  •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他採用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學研究走向了科學化的道路,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1.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脫離哲學,標誌著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萃歐波蘭留學-心理學專業解讀:心理學專業學什麼
    所以,為了幫大家正確地了解心理學專業,知道這個專業是學什麼、幹什麼,選擇心理學專業又需要做哪些準備,萃歐決定寫一篇針對心理學專業方面的解讀文章,由於文章較長,將分三次發布。大眾對心理學的誤解來諮詢心理學專業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是因為不喜歡當前的專業,或是遇到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和痛苦,於是在翻書「自療」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為什麼將威廉·詹姆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
    1872年他來到哈佛任教,並於1875年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曾經兩次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於19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890年出版的《心理學原理》是詹姆士耗時12年的經典之作,它的面世也意味著美國人有了第一部自己寫的有分量的心理學專著。
  • 他是「美國心理學之父」,他的這個理念,奠定了心理學研究基礎
    在聊詹姆士的哲學思想之前,讓我們先來認識心理學家詹姆士。其實應該說,他首先是一位心理學家,他是美國實用主義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也是美國最早的實驗心理學家之一。1904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06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2006年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心理學原理》在美國被作為大學標準課本。
  • 心理學人物大薈萃
    1.馮特:①心理學之父;②構造主義流派代表人物,主張研究意識;③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學實驗室。2.弗洛伊德:①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②潛意識、性慾論、人格三我結構;③遺忘理論:動機說。3.桑代克:①教育心理學之父;②學習理論:試誤說、學習三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③學習遷移理論:共同要素說。4.巴甫洛夫:①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②遺忘理論:痕跡衰退說;③氣質類型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
  • 常考人物丨實驗心理學之父馮特
    1.馮特認為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他認為科學的研究對象都是經驗。馮德認為雖然心理學和物理學都研究經驗,但是有區別,區別在於心理學研究直接經驗,物理學研究間接經驗。心理學研究的感覺情感等心理過程是人直接經驗到的,這種經驗更加真切與實在。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流派梳理
    ②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主張人所經歷過的感覺和經驗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來源。(2)實驗生理學淵源:為心理學提供方法論基礎。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原理》,首創科學的實驗方法,奠定實驗心理學的基礎。2.心理學產生的標誌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 心理學:可以獨自進行的4個心理學小實驗,超有趣,一起來試試吧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學實驗好像都是心理學家們經過嚴格設計,進行調控,還需要有一大堆幫手和志願者才能進行的。但那是為了研究全新的理論。其實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學實驗。比如下面這4個實驗,十分有趣,可以獨自完成。
  • 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專業區別
    基礎心理學的概念  研究方向有認知心理學、實驗心理學、生理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等,其研究的都是心理學的根本性問題,是心理學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學科。基礎心理學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很適合有濃厚學術興趣和學術理想的考生,經過深入的專業研究。
  • 姚老師講心理---淺談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看心理學
    ,心理學研究過程:建立理論-提出假設/預測-收集數據檢驗假設/預測準確性-修正理論-···,不斷重複驗證、證明其準確性,具有科學研究的統一特點,可證偽,可證明,這也是心理學被稱為科學的根本原因。哲學探討的對象和心理學探討的對象不同,哲學是對世界甚至宇宙事物、現象的本質和普遍規律的研究,建立的是宇宙觀、世界觀,哲學家試圖解決的問題是「認知世界和認知自我」,由於哲學展現的是思維維度的不同,又因為研究方式不滿足現代科學的基本原則,所以也被稱為介於科學與神學之間的一門學科。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百科定義: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
  • 心理學流派梳理
    ②洛克的《人類理解論》主張人所經歷過的感覺和經驗才是形塑思想的主要來源。(2)實驗生理學淵源:為心理學提供方法論基礎。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原理》,首創科學的實驗方法,奠定實驗心理學的基礎。2.心理學產生的標誌馮特1879年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 心理學解讀:2分鐘,全面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
    大家好,今天是「倚龍的讀書俱樂部」關於《心理學百科》解讀的第26講。今天這一講,我們來詳細講一講心理學「人本主義運動」的奠基人—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和他著名的「馬斯洛需求理論」。「我們為什麼而活?」「到底什麼才能讓我們真正滿意?」
  • 心理學筆記-心理學概論(1)
    ,通過這六種視角的學習也可以基本了解心理學發展的過程2.1 現代生物學視角現代生物學視角包括兩個基本分支 神經科學和進化心理學2.2 現代認知視角從現代認知的視角來看人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其獨特認知模式的結果
  • 考研心理學衝刺複習:西方心理學必背考點
    (一)關於心理學的性質和對象   △華生認為心理學是純粹自然科學的一個客觀實驗分支   △他認為凡是不可經驗的對象都不能作為心理學的對象,主張放棄傳統的內省法,放棄所有與   意識有關的範疇,諸如感覺、情緒、思維等   △在他看來,討論意識問題無疑屬於一種空論,所以以行為作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華生所講的行為首先是一種可觀察到的機體反應
  • 心理學小實驗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實驗似乎是由心理學家嚴格設計和規範的,需要很多幫助者和志願者。但那是為了研究一個全新的理論。事實上,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實驗。例如,以下四個實驗非常有趣,可以單獨進行。幻肢現象是指病人在因截肢或外傷而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後,仍能感覺到它疼痛的存在。1551年,一位法國外科軍醫最早注意到,截肢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截肢者仍然感到失去肢體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