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05 08:5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愛德華·李·桑代克,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學習的定律,包括練習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他採用實證主義的研究取向,使教育心理學研究走向了科學化的道路,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
一、《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之父
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學》,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發展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的名稱和體系由此確立,桑代克被稱為「教育心理學之父」。
二、學習理論:嘗試-錯誤說
(一)桑代克經典實驗:餓貓開迷箱
桑代克做的最著名的實驗是貓開籠取食的實驗。他把一隻餓貓關在迷籠中,籠外放著魚、肉等食物,籠中有一個可以打開門閂的裝置(一個連著門閂的踏板)。開始貓在籠中用爪子夠食,失敗後便亂咬、亂跑。後來偶然碰到了踏板,打開了籠門,吃到了食物。桑代克記錄下貓逃出迷籠所花的時間,而後再把它放進籠中,進行下一輪嘗試。如此重複進行多次,可以看到貓逃出籠外所需的時間逐漸減少,無效動作逐漸被排除。直到最後,貓一進迷籠,就去直接動可以開門的踏板。桑代克用曲線圖來表現學習的過程,隨著嘗試次數的增加,做出動作所用的時間逐漸減少,這叫做學習曲線。
桑代克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有機體通過嘗試錯誤,在刺激情境(S)與反應(R)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迷籠實驗中,貓通過不斷地嘗試錯誤行為,在飢餓且受困的情境與按壓開關的行為間形成了聯結,從而學會了開箱取食。據此,他明確指出「學習即聯結,心理即是一個人的聯結系統」,所謂「善於學習的人,就是掌握更多聯結的人」。
桑代克將動物實驗結論推廣到人身上,人類學習雖然較動物的學習更複雜,但其本質相同。他把學習定義為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是通過試誤形成的。
(二)觀點
1.學習的實質就在於形成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聯結公式是:S-R,而且這種聯結是直接的,不需要中介作用。
2.學習的進程是一種漸進的、盲目的、嘗試錯誤的過程。
3.桑代克根據其實驗提出了三條主要的聯結學習規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
(1)準備律
在試誤過程中,當形成刺激與反應的聯結時,事前有一種準備狀態,這種準備狀態實現則感到滿意,否則煩惱;反之,當這一聯結不準備實現時,實現則感到煩惱。也就是說,學習者在進入某種情境時所具有的預備性反應傾向會影響到某種反應的學習。
(2)練習律
在試誤的過程中,任何刺激與反應的聯結,一經練習運用,其聯結的力量就逐漸增大;而如果不運用,則聯結的力量會逐漸減弱。也就是說,對於已經形成的某種情境與某種反應的聯結,正確的重複會增強這一聯結。
(3)效果律
所謂效果律是指,在試誤過程中,保持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若學習者對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應後能獲得滿意的結果,那麼反應與這一特定的刺激之間的聯結便會增強;若得到煩惱的結果,這種聯結便會削弱。也就是說,滿意的結果會促使個體趨向和維持某一行為,而煩惱的結果會使個體逃避和放棄某一行為
(三)嘗試——錯誤說的教育意義
桑代克的嘗試——錯誤理論雖然是從動物實驗推導出來的,但對於人類學習和學生學習仍有很大的借鑑意義。根據中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這一理論特別強調「做中學」,即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學習有關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等。具體而言,對教育有以下指導意義:
1、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犯錯誤,並鼓勵學生多嘗試,從錯誤中學習,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會更牢固。
2、在識記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得到自我滿足的積極結果,防止一無所獲得到消極的後果。(效果律)
3、在學習過程中,應加強合理的練習,並注意學習結束後不時地進行練習。(練習律)
(4)任何學習都應該在學生有準備的狀態下進行,不能經常搞「突然襲擊」。(準備律)
三、學習遷移理論:相同元素說
(一)實驗支持:形狀知覺實驗
1901年,桑代克以大學生為被試,訓練他們判斷各種形狀、各種大小的圖形的面積。在訓練之前對他們進行了預測,讓他們估計127個矩形、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使他們判斷圖形面積的能力達到一定的水平。接著,對被試進行充分的訓練,訓練所用的是90個10—100平方釐米大小的平行四邊形。最後,對被試進行這樣兩種測驗:第一個測驗是要求他們判斷13個與訓練圖形相似的長方形的面積:第二個測驗是要求被試判斷27個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27個圖形是預測中使用過的。
這個實驗研究表明,通過平行四邊形的訓練,被試對矩形面積的判斷的成績提高了,但對三角形、圓和不規則圖形的判斷的成績沒有提高。之所以成績會提高,是因為平行四邊形和矩形之間存在著相同的要素,兩種圖形存在相似性,所以對於平行四邊形進行訓練,會提高學生對於矩形面積判斷的水平。形狀知覺實驗也為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說提供了科學依據。
(二)觀點
桑代克的相同元素說認為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相同要素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生學習遷移。兩種情境中的刺激相似、反應相似,遷移才會發生。
缺點:只看到學習情境的作用,忽視了主體因素對學習遷移的影響,忽視了學習之間的幹擾問題。
四、遺忘理論:衰退說
這是一種對遺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釋。按照這種理論,遺忘是由記憶痕跡衰退引起的,消退隨時間的推移自動發生。
它起源於亞里斯多德,由桑代克進一步發展。桑代克在其嘗試-錯誤學習理論中的「練習律」中指出,習得的刺激-反應聯接,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會加強;如果失去使用,則聯結的力量會減弱,以致逐漸消失。這實際上是用痕跡衰退說對遺忘所作的解釋。儘管許多心理學家對痕跡衰退說提出了種種懷疑,並設計了大量實驗來否認痕跡消退說。但至今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神經系統中留下來的記憶痕跡可以永久保持而不會衰退,並且記憶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的觀點也符合事物的發生、發展和衰亡的一般規律,所以痕跡衰退仍然被認為是導致遺忘的原因之一。
【小試牛刀】
1.【2017浙江】根據桑代克的三大學習定律,決定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學習動機 B.學習環境
C.學習後果 D.學習興趣
2.【2018廣東省韶關市】某位老師發現,班級裡家庭條件很好的學生反而沒有努力學習的動力。這種現象可以採用桑代克學習律的( )解釋。
A.準備律 B.效果律
C.練習律 D.重複律
3.【2016廣西壯族自治區】羽毛球打的好的人網球也打得好,可以解釋這種現象的學習遷移理論是( )。
A.相同要素說 B.概括說
C.三維遷移理論 D.關係轉換說
4.【2015】天津市-市轄區-紅橋區】認為遷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遷移理論是( )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經驗類化說 D.關係轉換說
5.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從1903 年出版《教育心理學》開始的,該書的作者是( )。
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納 D.布魯納
6.1898 年,《動物的智慧》一文公開發表,該文推動了教育心理學的誕生,其作者也因此被稱為「教育心理學之父」,他就是心理學家( )。
A.桑代克 B.斯滕伯格
C.卡特爾 D.華生
7.【2018下四川】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分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反饋:學生做得好時,予以表揚;做得不好時,及時指出使其改正。劉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桑代克學習理論中的( )。
A.效果律 B.練習律
C.準備律 D.應用律
8.桑代克在其「練習律」中指出,習得的刺激一反應聯結,如果得到使用,其聯結會加強,如果失去使用,則聯結的力量會減弱,以致漸漸消失。練習律可以用( )解釋遺忘。
A.幹擾說 B.同化說
C.痕跡衰退說 D.動機說
9.當學生取得好成績後,老師家長給予表揚和鼓勵,這符合桑代克學習規律中的( )。
A.準備律 B.練習律
C.動機律 D.效果律
10.桑代克認為動物的學習是由於在反覆的嘗試——錯誤過程中,形成了穩定的( )。
A.能力 B.技能
C.興趣 D.刺激—反應聯結
11.桑代克認為對學習的解釋應包括某種動機原則,它對應的學習律為( )。
A.效果律 B.練習律
C.準備律 D.品德律
12.根據桑代克的學習理論,獎勵使聯結加強,懲罰使聯結減弱,這是( )。
A.效果律 B.練習律
C.強化律 D.準備律
【參考答案】
1-5 CAABB
6-10 AACDD
11-12 CA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