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貓和老鼠素來就是天敵,在此之前給大家分享了桑代克是如何「擼」貓的,即迷籠實驗。其中,桑代克所提出的「效果律」給斯金納帶來極大的啟發,在一定程度上說,斯金納所提出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其實就是桑代克的「效果律」的翻版。因此,斯金納的新行為主義理論,其實是沿著桑代克的思路又前進了一步,對於桑代克的重要發現,斯金納毫不隱諱,坦言自己不過是繼承了桑代克的迷籠實驗罷了。今天給大家分享下斯金納如何「擼」小老鼠的,即著名的迷箱實驗,這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幾乎必考到的知識點哦。
實驗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斯金納關於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實驗,是在他設計的一種動物實驗儀器即著名的斯金納箱中進行的。箱內設置一個槓桿,箱子的構造儘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放進一隻小白鼠,在箱內可自由活動,當它壓槓桿時,就會有一團食物掉進箱子下方的盤中,它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裝置記錄動物的動作。
這與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區別在哪兒呢?
第一,在斯金納箱中的被試動物可自由活動,而不是被綁在架子上;第二被試動物的反應不是由已知的某種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為(壓槓桿)是獲得強化刺激(食物)的手段;第三,反應不是唾液腺活動,而是骨骼肌活動;第四,實驗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腦皮層活動的規律,而是為了表明刺激與反應的關係,從而有效地控制有機體的行為。
強化是個啥?
在斯金納的操作行為主義體系中,除了「操作」這個重要概念外,還有一個重要概念就是「強化」。究竟什麼是強化呢?強化的概念最早是由巴甫洛夫提出來的,巴甫洛夫認為,使行為得到加強的一切事件都叫作強化,一切由它引起的變化為條件作用。斯金納賦予強化概念以新的含義。他指出,生活和活動於環境中的動物或人,在多方面改變著環境,在改變環境中往往又影響自身的變化,其中某些變化使動物或人得到通常所說的獎賞,就是強化。
具體來說,可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兩種。
正強化是通過給予愉快刺激來促使動物或人增強某個行為反應,比如,白鼠按開關時給食物,食物就是正強化;一個小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媽媽送給他喜歡的小玩具,那麼他的這種行為就會受到正強化。予學習和成長的機會等。
負強化是指通過移除或減弱不愉快刺激來增強某個行為的發生,比如,當處於電擊狀態下的白鼠按開關時停止電擊,停止電擊就是負強化物;一個骨科病人其他姿勢都會引起疼痛,只有斜靠在床上才可以避免疼痛,那麼病人就會長期採用這個姿勢。此時該病人變換姿勢所引起的疼痛是斜靠床上姿勢的負強化物,通過不再做其他姿勢,保持斜靠床上來避免疼痛。又如,一個小孩早上如果能夠按時起床,媽媽就會停止碎碎念。
無論是正強化還是負強化,都會使良好行為增加,而消除不良行為的方法,除了懲罰之外,還有消退。需要強調的是,懲罰會有很多副作用,如攻擊性行為。因此,懲罰還是要慎用哦,只有消退才是減少不良行為、消除壞習慣的有效方法。
以上是「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斯金納的小老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全部內容,更多教師考試資訊請關注中公廣西教師網w.url.cn/s/AZW3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