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實驗似乎是由心理學家嚴格設計和規範的,需要很多幫助者和志願者。但那是為了研究一個全新的理論。事實上,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實驗。例如,以下四個實驗非常有趣,可以單獨進行。
幻肢現象是指病人在因截肢或外傷而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後,仍能感覺到它疼痛的存在。1551年,一位法國外科軍醫最早注意到,截肢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截肢者仍然感到失去肢體的疼痛。事實上,幻肢現象只有在四肢、身體其他部位切除後才可能會發生,但最常見的是截肢後。
找一個實驗者,用擋板擋住他的手,然後把一隻假手放在他的胳膊上(讓他看看),同時觸摸真手和假手,混淆他們的感情。然後突然用錘子打了那隻假手。這時,實驗者會感到疼痛。
電梯從眾,是一項實驗,該項實驗旨在研究群體對成員的從眾壓力,對於群體成員個人判斷和態度的影響。發生在一座大樓的電梯間內。
最初,一個不知情的被試A先走進電梯間,隨意面向電梯門站立。此時,另外兩個知情被試B、C先後進入電梯後,皆背向電梯門站立。先進來一個不知情被試A,他在發現情況後感到不安,並開始猶豫是否該背轉身。此時,另外一個知情的被試D進入電梯間並與被試B、C保持一致,背向電梯門站立,不知情被試A在考慮片刻之後逐後步向後轉身,並最終與其他幾位被試保持同步,背向電梯門站立。
同樣的實驗在進行第二次時,加入了新的元素。電梯間每隔一層都會打開一次,而裡面的4個被試都保持一致的不斷變換方向。實驗結果表明,群體行為會對個體造成壓力,並迫使個體做出違反自身意願的事情。
這個實驗展示了心理學中的從眾效應。有時候,只需要幾個人,就能輕易利用從眾心理改變他人的思維。
美國心理學家把想忘記的事稱為"白熊","白熊實驗"就是探討怎樣才能讓人徹底忘掉某事的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你越告訴自己"不要去想白熊","白熊"的形象就越會在你的頭腦中時隱時現。也就是說,你越想忘掉某事,記住它的機率就越高。
現在我要求你,在接下來的一分鐘內幹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在腦中想像一隻大白熊,你能做到麼?
一分鐘後,是不是發現你的大腦已經被白熊佔據了。這和越想睡著就越睡不著是一個道理。
負啟動現象是指當探測刺激與先前被忽略的啟動刺激相同或相關時,對探測刺激的反應變慢或準確性下降的現象
負啟動的原因是當探測刺激中的目標字母在啟動刺激中未被注意時,二者在呈現時間上的區別性降低,因此使被試產生混淆,從而影響對該字母的識別。
這些字是什麼顏色?
是不是感覺正確的說出顏色的時間長了。這就是心理學中的負啟動效應。因為字的含義和顏色不一樣,所以抑制了你的思考速度。
相反,如果我們讓字的含義和顏色保持一致,你說出顏色的速度會比平常要快很多,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正啟動效應。
上面這4個日常心理學小實驗,能讓你對心理學的理解更加深刻。還特別有意思,一起來試試吧。
推廣丨承德醫學院心理學系
排版丨王昊煒
責編丨商星若
審核丨宮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