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2021-01-08 中公教師網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一、視崖實驗

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該實驗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兒童的平臺,平臺兩邊覆蓋著厚玻璃。平臺兩邊厚玻璃上鋪著黑白相間的格子布料,一邊布料與玻璃貼緊,形成「淺灘」,而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實驗時讓嬰兒的母親先後站在「深」、「淺」兩側招呼孩子,誘導其爬向母親身邊。

吉布森和沃克對36名6.5—14個月會爬的嬰兒進行了視崖測試,結果表明:有足夠大的視崖深度時(大約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嬰兒會越過懸崖爬向母親,而有27名嬰兒從中間爬向淺灘。當深側的方格圖案距離玻璃板越來越近時,就有越來越多的嬰兒爬過深灘;當視崖深度是26cm時,有38%的嬰兒爬過深灘;而1m時只有8%(主要是年齡較大的嬰兒)。

沃克研究發現,當視崖深度為26cm時,68%的7—9個月的嬰兒爬過深灘,而10—13個月的嬰兒只有23%。其結論是:1.嬰兒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覺;2.嬰兒深度知覺的能力隨著年齡的遞增在不斷發展;3.9個月以前的嬰兒的深度知覺閾限為26cm。對嬰兒視崖研究還發現,嬰兒存在著深度恐懼。

知識連結:深度知覺

二、班杜拉的經典實驗:波波玩偶實驗

把66名男女各半的幼兒隨機分成三組,觀察一個成年人攻擊玩偶娃娃表現的錄像。三組錄像結尾對攻擊性行為的處理各不相同:(1)獎賞:錄像中另一位成人對攻擊者成人給予口頭讚賞和糖果獎勵;(2)懲罰:第二位成人怒氣衝衝地指責攻擊者的行為;(3)無強化:成人攻擊玩偶後放映便結束。然後,將三組兒童放在與錄像中情境相同的實驗情境中,讓他們自由活動十分鐘,觀察和記錄兒童的行為表現。

知識連結:社會學習理論

「榜樣學習」的教育效應最適宜的心理學解釋理論是( )。

A.從眾說 B.認知失調論程

C.經典條件反射理論 D.觀察學習理論

【答案】D。

三、桑代克的「形狀知覺實驗」是相同要素說的經典實驗。

他以大學生為被試,訓練他們判斷各種形狀、大小圖形的面積。首先,對象接受衝刺,要求估計127個矩形、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了解他們判斷各種圖形面積的能力。然後用90個平行四邊形訓練對象。最後,對對象進行兩種測驗,一是判斷13個與訓練圖形相似的長方形的面積;二是判斷27個曾在初測中使用過的三角形、圓形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結果表明,這樣的訓練只是提高了被試對長方形面積的判斷成績,他們對三角形、圓形、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判斷成績卻沒有提高。

四、賈德在1908年所做「水下擊靶」實驗,是概括說理論的經典實驗。

把十一二歲的小學高年級學生分成A,B兩組練習水中打靶。對A組被試者先教以光在水中的折射原理而後進行練習,B組則只進行練習、嘗試,而不教原理。當他們達到相同的訓練成績以後,增加水中目標的深度,結果繼續打靶時,學過原理的一組的練習成績明顯優於未學過原理的一組。賈德認為這是因為學過原理的一組已經把折射原理概括化,從而對不同深度的靶子都能很快作出調整和適應,把原理運用到不同深度的特殊情境中去。

五、苛勒用「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

其實驗如下:先讓小雞學會辨別一種淺灰色紙和一種深灰色紙,小雞在淺灰色紙上能啄到穀粒,在深灰色紙上不能啄到穀粒,兩種紙常常交換位置,經過40-60次訓練,小雞學會了揀淺灰色紙啄米,以後變換條件,把深灰色紙換成更淺灰色紙,以觀察小雞對淺灰色和更淺灰色紙的反應,結果有70010的小雞啄新的更淺的灰色紙,只有30010的小雞仍啄原來的淺灰色紙。

遷移的概括化理論認為實現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奧蘇貝爾 D.賈德

【答案】D。

教育心理學上著名的「水下擊靶」實驗的實驗者是( )。

A.賈德 B.奧蘇貝爾 C.布魯納 D.皮亞傑

【答案】A。

【多選題】相同要素說是由( )共同提出,是對形式訓練說的一種挑戰。

A.桑代克 B.賈德 C.伍德沃斯 D.奧蘇貝爾

【答案】AC。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2019廣東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
  • 2019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
  •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
    通過學習心理學課程,對心理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心理學並不是一種深奧的理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人世間的所有問題,比如商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領導力問題,等等等等,其實都是心理學問題,也就是說,認識了人的一切心理學問題,也就能夠理解人,了解人,最終解決與人有關的問題。我們來看幾個心理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好書推薦: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心理學與生活》
    首先,《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其次,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
  • 心理學中的相關實驗
    心理學中的相關實驗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該實驗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兒童的平臺,平臺兩邊覆蓋著厚玻璃。
  • 27種選修課豐富中學生校園生活 心理學和生物實驗成學生最愛
    長春晚報記者 呼特淑女養成記、茶道、影視音樂欣賞、手工黏土、心理學與生活、無人機、有趣的生物實驗、夢想金話筒、吃出來的美味、人工智慧……這些聽起來就很好玩的課程,就是本學期長春吉大附中力旺實驗中學的選修課程名單。
  • 心理學小實驗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實驗似乎是由心理學家嚴格設計和規範的,需要很多幫助者和志願者。但那是為了研究一個全新的理論。事實上,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實驗。例如,以下四個實驗非常有趣,可以單獨進行。幻肢現象是指病人在因截肢或外傷而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後,仍能感覺到它疼痛的存在。1551年,一位法國外科軍醫最早注意到,截肢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截肢者仍然感到失去肢體的疼痛。
  •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03 09: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為什麼會跟心理學聯繫在一起?作家西閃的回覆:沒有什麼「斯坦福監獄」,只有一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模擬監獄場景的心理學實驗。這個1971年進行的實驗由心理學家津巴多(Philip Zimbardo)主持,主要目的是考察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管者和被監管者的行為影響。據津巴多的報告,在該實驗中扮演「囚犯」和「看守」的大學生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一方濫用權力和暴力,另一方則顯露出囚徒的願意被欺負的心理,由於這個實驗的高度爭議性,津巴多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
  • 2017年考研心理學大綱詳解(五):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考查目標  1、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過程  2、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技術與方法  3、具備實驗設計和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  二、實驗心理學考點解析  第一部分   考查內容 可能的考查方式 複習程度 實驗心理學概述
  • 一個細思極恐的心理學實驗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勞倫·斯萊特的《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便是史丹福大學哈洛的猴子實驗。堪稱心理學依戀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實證。哈洛的實驗過程以影片方式記錄下來,呈現的景象雖然令人心寒驚恐,卻也凸顯了親密情感對生命的重要。
  • 五大兒童心理學經典實驗
    兒童心理學展現了我們的過去,甚至包括我們的將來。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得以了解嬰兒記憶的機制。這種方式提供了關於嬰兒記憶何時、如何發展的重要證據。 看起來,我們的大腦確實可以在一歲之內就存儲長期記憶。成年後很難提取這時期的記憶是因為我們的早期記憶系統功能有限,之後又受到以後生活的幹擾,最終我們會不可避免的忘記早期信息。
  • 2019心理學考研:七大實驗分析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心理學著名的七大實驗。   ▲心理學七大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   在加拿大蒙特婁海勃(Hebb)實驗室所進行的感覺剝奪實驗。
  • 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讓很多人都深受影響的10個心理學效應
    對於心理學效應,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它是指社會生活當中較常見的心理現象和規律,是某種人物或事物的行為或作用,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深受心理學效應的影響,當然,它具有兩面性,消極和積極的意義,如果能夠真正運用好,就需要真正地去好好了解,其實這對於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方面,都有重要的價值,今天小編來分享一下
  • 2008年心理學考研統考大綱詳解之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在專業課複習中的重要性  (一)學科地位   實驗心理學是一門相當重視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的學科。如果說普通心理學是整個心理學科領域的基礎的話,實驗心理學則是整個科學心理學的基礎。它已經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代表和主力。
  • 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
    個實驗》,精選心理學史上繞不過去的50個裡程碑實驗,按時間順序排列,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實驗、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等等,用每個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將實驗精髓呈現出來,幫助心理學小白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學史體系,讓你知道心理學是如何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的。
  • 心理學之流派之爭:心理學中的百家爭鳴
    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此興盛,而心理學的發展也正是如此。在心理學的形成及接下來的發展歷史中,因為建構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分歧,「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樣出現。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心理學發展中的這些重要派別。構造主義主要誕生及興盛於1879(心理學正式誕生)—20世紀20年代。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他組織了一次很有趣的相親實驗。這個測試設計了幾十個問答題,這些問題內容即對一個人的生活歷史的調查,而且調查的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關鍵事件,比如你什麼時候上的小學,你在小學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當時的你有著什麼樣的感覺等等。
  • 心理學中的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的運用
    這就是心理學效應—「巴納姆效應」。 其實,人在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 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一個人張大嘴打了個哈欠,他 周圍會有幾個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有些人不打哈欠是因為他們受暗示性不強。 一個人開懷大笑,旁邊的人受到感染,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
  • 最「恐怖」的心理學實驗——小艾伯特實驗
    情緒起源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心理學研究者爭論的焦點。20世紀初,心理學的核心問題幾乎完全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所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