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思想和文化、看法和見解來說,它們總是不會像理科數學那般,有一個正確的不變的標準的答案。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一個事件或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價值觀、角度及不同的時代方面就會有不同的見解。於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就此興盛,而心理學的發展也正是如此。
在心理學的形成及接下來的發展歷史中,因為建構心理學理論體系的分歧,「百家爭鳴」的現象同樣出現。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學中派別林立的時期。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心理學發展中的這些重要派別。
構造主義主要誕生及興盛於1879(心理學正式誕生)—20世紀20年代。它的代表人物為馮特和鐵欽納
構造主義認為心理學是研究意識(經驗)的科學,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表象和情感三種元素。感覺是知覺的元素,表象是觀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緒的元素。它認為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
在研究方法上,主張將內省和實驗方法結合起來。在他們看來,要了解人們的經驗,要依靠實驗過程中被試者對自己經驗的觀察和描述。
機能主義主要誕生及興盛於1890—20世紀30年代。它的創始人是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美國,以《心理學原理》為標誌),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爾等。
機能心理學也主張研究意識。但是,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川流不息的過程。認為意識的作用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相比構造主義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機能主義強調意識作用和功能。以思維為例,構造主義關心什麼是思維,而機能主義則關心思維在人類適應行為中的作用。
也是這一特點,推動了美國心理學面向實際生活的過程,同時也推動了心理學在其他領域的發展。
行為主義主要誕生及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50年代。代表人物:華生(美國,發表《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行為主義的誕生),斯金納
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2)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行為主義還主張「環境決定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完全由環境所控制和決定。
從以上兩個特點就可以看出,行為主義可以說是一個完全嶄新的心理學流派,它甚至是與之前的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的觀點完全相反。
它是以一種完全客觀、以絕對的外部條件理解心理學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眼前。這也使得它的出現,立刻就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格式塔心理學主要誕生及興盛於1912年—20世紀40年代。創始人有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德)
格式塔心理學和行為主義一樣,都靠批判傳統心理學(構造主義和機能主義)起家。但在一系列基本問題上,兩者又有截然不同之處。
格式塔在德語中意為「整體」,它代表了這個學派的基本主張和宗旨。格式塔心理學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這與構造主義和行為主義大相逕庭。
他們認為總體不等於各部分的總和,各個部分相加不等於總體。同時,格式塔心理學很重視心理學實驗,在知覺、學習、思維等方面都開展了大量的實驗。
精神分析學派主要興盛於19世紀後期歐洲。是由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病醫生弗洛伊德所創立的。
精神分析學派重視對人類異常行為的分析,強調研究無意識現象。認為欲望或動機受到壓抑,是導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所謂精神分析是指一種臨床技術,它通過解釋夢境和自由聯想等手段,發現病人潛在的動機,使精神宣洩,從而到達治療疾病的目的。
精神分析學派所研究的和主張的思想方法,可以說是與我們認為的神秘的心理學所最相近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現在大多數有關心理學的電影也是以該學派的主張為主。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妨去搜搜看,挺好看的。
至此,以上五個比較經典的心理學流派已經簡單介紹完了。
當然,心理學的流派不僅於此,還有像人本主義、認知主義、進化心理學等由於時代發展而產生的心理學的不同見解、思想。
心理學是對於人的心理的理解,它是那麼的神秘、未知、可變,許許多多的的東西都影響著我們,也影響著它。
而我們對它的認識依舊那麼的淺薄,因為未知所以爭論,因為爭論去探尋未知。
在這裡,它沒有正確答案;在這裡,有屬於你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