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發展到現在有許許多多的流派,但是去掉那些小流派,大的流派只有七個。
(一)結構主義心理學:心理活動的內容
結構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馮特,後經他的學生鐵欽納在美國宣揚推廣。
結構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意識經驗,個體經驗由人的感覺、意象、感情三種元素結合而成。
(二)機能主義心理學:有目的的心理
機能主義心理學的思想源於美國心理學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
機能主義認為,心理學應該研究個體在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機能和意識活動,人的意識是一條永遠變化著和流淌著的表象和感覺的河流,並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它具有選擇功能。
三)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解和控制行為
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心理學家華生
華生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應該是可以為他人觀察到的外顯行為。心理學的研究要遵循觀察刺激(stimulus)—反應(response)的公式,就可以把研究的內容由內隱的心理與意識活動轉向外顯的可以觀察的行為,認為環境刺激是行為產生、變化和發展的因素,而遺傳的影響可以不必理會。
(四)格式塔心理學:整體的心理
格式塔心理學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創立。格式塔(Gestalt)在德文中意味著「整體」「形式」或「模式」,因此格式塔心理學也稱為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主張人的心理應該作為一個整體來探討,思維、知覺和學習等都應該作為整體來研究,而不能肢解。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與意義;部分相加不等於整體,整體大於部分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