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的相關實驗
視崖實驗:
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
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該實驗裝置的中央有一個能容納會爬兒童的平臺,平臺兩邊覆蓋著厚玻璃。平臺兩邊厚玻璃上鋪著黑白相間的格子布料,一邊布料與玻璃貼緊,形成「淺灘」,而另一邊的布料與玻璃相隔數尺距離,造成深度,形成「懸崖」。
鐘擺實驗:
皮亞傑的鐘擺實驗室要求兒童得出影響鐘擺速率的因素。通過這一實驗證明學生處於形式運算階段。
學生面對問題,經過思考,先提出幾種可能影響鐘擺運動速率的因素:一是擺錘的重量,二是吊繩的長度,三是鐘擺下落點的高度,四是最初起動力的大小。然後通過實驗驗證了這4個因素各自的影響作用,結果得出了只有繩長改變才能影響鐘擺運動的正確結論。
小米啄米實驗:
苛勒的實驗內容:讓小雞在深、淺不同的兩種灰色的紙下面尋找食物。通過條件反射學習,小雞學會了只有從深灰色紙下才能獲得食物獎賞。然後,變換實驗情境,保留原來的深灰色紙,用黑色紙取代淺灰色紙。小雞對新刺激(黑色紙)的反應為70%,對原來的陽性刺激(深灰色紙)的反應是30%;而幼兒在做同樣的實驗時始終對黑色紙的刺激作出反應。
「小雞啄米實驗」證明了關係轉換的學習遷移理論,強調從整體關係出發考慮問題。
印刻實驗:
在剛孵化出的小鴨面前,人類像鴨子那樣擺動自己的雙臂,搖搖擺擺地走路,小鴨子就會把人類當做自己的母親,在幼小時跟在他身後走,到了性成熟期,則向人類而不是自己的同類求愛。但是如果小鴨子在孵出蛋殼後時間較久才接觸到外界的活動對象,它們就不會出現相應的偏好和追隨行為。
通過實驗證明個體在身心發展階段存在著的最佳期,即關鍵期。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