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

2021-01-13 筆書摘記

相親成為很多大齡青年的重要活動,不論是父母逼迫還是自己覺得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不少人走上了這條路,但是相親能不能找到真愛呢?今天我們就來談談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相親實驗。

美國有一個心理學家,他組織了一次很有趣的相親實驗。

這個測試設計了幾十個問答題,這些問題內容即對一個人的生活歷史的調查,而且調查的就是我們眾所周知的關鍵事件,比如你什麼時候上的小學,你在小學中最深刻的記憶是什麼,當時的你有著什麼樣的感覺等等。

這十幾個問答題,要求相親者在相親中完成,最後,再讓每一對男女四目相對,專注地看著彼此4分鐘。最後的結果是,任何兩個人都可能愛上彼此。

看到這個結果是不是有點毀三觀,任何兩個人都有可能愛上彼此,相親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挑選的過程,為什麼結論會是這樣的呢?別急,我們看看心理學認為為什麼會這樣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兩個人相愛的過程,真正相愛的兩個人,常常是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去了解彼此的體驗和現象場,他們又同時擁有彼此的現象場,和共同的現象場,這就是愛產生的過程。

現象場: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即一個人的體驗和時空等環境因素的結合。

這時我們再回到剛剛那個心理學家的相親實驗,它設計的幾十個問題,也就是了解彼此現象場的過程,通過這些問題,相親的兩個人都了解彼此過去的體驗,會產生出一種你懂我的感覺,這就是愛產生的原動力吧。因為相互理解不正是愛的基礎麼。

只不過他提出的幾十個問題把我們需要很長時間去了解彼此的時間縮短了,通過著幾十個對於我們的關鍵事件讓我們更快更準確地對了解彼此。於是有了相愛的基礎,所以才說任何兩個人都有愛上彼此的可能。

了解這個相親實驗之後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可以獨自進行的4個心理學小實驗,超有趣,一起來試試吧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學實驗好像都是心理學家們經過嚴格設計,進行調控,還需要有一大堆幫手和志願者才能進行的。但那是為了研究全新的理論。其實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學實驗。比如下面這4個實驗,十分有趣,可以獨自完成。
  • 「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好像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 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 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 和聽覺( 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 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開始階段, 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 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
  • 心理學小實驗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實驗似乎是由心理學家嚴格設計和規範的,需要很多幫助者和志願者。但那是為了研究一個全新的理論。事實上,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實驗。例如,以下四個實驗非常有趣,可以單獨進行。幻肢現象是指病人在因截肢或外傷而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後,仍能感覺到它疼痛的存在。1551年,一位法國外科軍醫最早注意到,截肢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截肢者仍然感到失去肢體的疼痛。
  •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學習園地〗 一個有趣的心理學現象「達克效應」 一個很有意義的心理學現象
  • 一個細思極恐的心理學實驗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勞倫·斯萊特的《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便是史丹福大學哈洛的猴子實驗。堪稱心理學依戀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實證。哈洛的實驗過程以影片方式記錄下來,呈現的景象雖然令人心寒驚恐,卻也凸顯了親密情感對生命的重要。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學科,掌握了這門學科,會開闊你的視野,不會迷信。心理學它有一個特點,很多人迷信偽科學的人,往往也會很關注心理學。這說明什麼呢?迷信與心理學有密切關係。如果不好好地學心理學,就容易誤解心理學,就會拿心理學為證明偽科學的武器。所以,我建議可以找一個職業的心理諮詢師去學習。
  • 神奇有趣的思想實驗
    就是說,愛因斯坦是通過思想實驗來了解整個宇宙。愛因斯坦認為,思想實驗就是保持絕對理智,又可以發揮想像的思維模式。愛因斯坦在16歲時就完成了一個思想實驗——假如我追逐一束光。他設想自己以速度C(真空中光的速度,30萬公裡/秒)追趕一束光,「我應該會觀察到,這樣一束光……將保持靜止」。
  • 有趣的心理學規律——墨菲定律
    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1949年的時候,他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火箭減速超重實驗。這是一個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的實驗。他負責安排人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設計並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他設計好位置並安裝好支架,勞累了一天的墨菲決定休息一下,告訴接替他工作的人把設備安裝到支架上,然後放心的下班回去休息了。而不可思議的是,第二天他發現所有的設備都裝在了錯誤的位置。而這種錯誤出現的概率只有1/16。
  • 《實驗者》:在沉悶的電影裡做個有趣的實驗
    《實驗者》:在沉悶的電影裡做個有趣的實驗 時間:2015.04.1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ylee 分享到:
  • 一個殘酷心理學實驗帶來的啟示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簡簡周 / 文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 另一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斯金納還提出了「強化理論」,稱孩子哭泣時,父母不應該立刻就去抱他,否則就會強化他的行為,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愛哭鬼。 很多人都對「碗櫃理論」深信不疑,即便是現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人持有類似的教養觀念。
  • 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圖)
    (原標題: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圖))
  • 巴甫洛夫的狗:改變心理學的50個實驗
    世界上最難探測和了解的兩樣東西:一個是浩瀚的宇宙星空,另一個是人類深邃的心靈。古往今來,無數人為了探明這兩個世界而孜孜以求,從星空到心靈,湧現出佔星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等等。個實驗》,精選心理學史上繞不過去的50個裡程碑實驗,按時間順序排列,如:巴甫洛夫垂涎的狗、小艾伯特實驗、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等等,用每個人都能聽得懂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將實驗精髓呈現出來,幫助心理學小白搭建起基本的心理學史體系,讓你知道心理學是如何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的。
  • 100個實驗只能驗證36項,心理學還靠譜嗎?
    為了檢驗這些實驗,在過去十年間,一批心理學研究團隊採取了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把過去的心理學實驗重複一遍。他們會嚴格遵循當時的實驗方法、實驗材料,遵循或適當改進實驗方案,並且大量增加樣本量。 終於,2015年8月,一部分重複結果發表在了Science上,其中,270位研究人員共同重複了100項心理學實驗。
  •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一、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是前幾天散步時想到的一個新專欄,會主要分享在學習心理學過程中,那些特別觸動內心的心理學實驗案例。這種案例的價值在於,他們既觸動人心又極具啟發性,非常發人深省。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皮格馬利翁效應熟悉希臘神話的,大概都聽過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
  • 2008年心理學考研統考大綱詳解之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在專業課複習中的重要性  (一)學科地位   實驗心理學是一門相當重視科學研究的方法論的學科。如果說普通心理學是整個心理學科領域的基礎的話,實驗心理學則是整個科學心理學的基礎。它已經成為科學心理學研究的代表和主力。
  • 2017年考研心理學大綱詳解(五):實驗心理學
    一、實驗心理學考查目標  1、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基本原則與基本過程  2、掌握心理學實驗研究的技術與方法  3、具備實驗設計和撰寫研究報告的能力  二、實驗心理學考點解析  第一部分   考查內容 可能的考查方式 複習程度 實驗心理學概述
  • 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原標題: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這個實驗能不能成功,獄警的舉動十分重要,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讓這個東西看起來像一個監獄,而它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獄警的行為。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結果多年來一直在受到仔細審查,許多人認為,比起嚴謹的科學,這更像是戲劇化的展示,是學術界的真人秀。(何況,這個實驗進行到一半就中斷了。)現在,這一新的曝光又激起千層浪。
  • 心理學:一個逼近人性真相的實驗——對權威的服從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你是否都覺得自己是正義並且具有道德的呢?在隨意指責他人的同時,有沒有想過一個事情,這些所謂道德和正義又是從何而來?這個結論是由著名心理學實驗——米爾格拉姆實驗得出。實驗背景由來從1933年到1945年,數百萬無辜平民被可怕的納粹人士屠殺。他們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修建了毒氣室和防守森嚴的死亡集中營,每天規定屍體定額,其效率如同批量生產產品。
  • 「實驗探究」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可是如果你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就會發現,當瓶子突然向右運動時,氣泡也向右運動。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確實可以用慣性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我們不能忽視水的慣性及它與氣泡間的相互作用,單位體積內水的慣性比氣泡大得多(這個到高中才講,慣性和物體的質量有關,因此,這個實驗儘管十分有趣,但現在的課本或者練習題中不出現,就是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