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心理常識,關注身心健康。大家好,我是老孟。這裡是《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文章,用來收錄這些規律方便查找。今天介紹第八篇——墨菲定律。

2014年一部由鬼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指導的《星際穿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我們一邊欣賞炫酷的視覺效果,一邊佩服導演的豐富的想像力,電影大火的同時也讓「墨菲定律」變的很火。電影裡不止一次的提到這個名詞,但是墨菲定律到底是指什麼呢?

墨菲定律被譽為西方20世紀三大發現之一,是由一個名叫愛德華·墨菲的空軍工程師提出的,他服務於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1949年的時候,他參加美國空軍進行火箭減速超重實驗。這是一個為了測定人類對加速度的承受極限的實驗。他負責安排人將16個火箭加速度計設計並裝置在受試者上方,當他設計好位置並安裝好支架,勞累了一天的墨菲決定休息一下,告訴接替他工作的人把設備安裝到支架上,然後放心的下班回去休息了。而不可思議的是,第二天他發現所有的設備都裝在了錯誤的位置。而這種錯誤出現的概率只有1/16。於是墨菲發現並提出了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其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比如我每次要將U盤插在電腦上的時候,第一次總是插反。還有上學的時候,只有一個知識點沒有複習到,心心念念的希望不要考,但是這個知識點偏偏出現在佔分非常多的題目中。經常出門之前記得一定要帶的東西,臨出門偏偏就忘記帶了。
墨菲定律內容並不複雜,道理也不深奧,用一句中國俗語解釋就是「怕什麼,來什麼」。這個定律告訴我們平時工作生活中不能忽略小概率事件發生的道理。容易犯錯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特性,墨菲定律不是一個概率學問題,也不是說既然會發生就自暴自棄任由不好的事情發展。它只是提醒我們,如果一件事情還有失敗的可能性,我們一定要用盡一切方法儘可能避免其發生。比如說害怕出門忘帶東西,就在想到要帶什麼的時候寫一個便籤,或者手機設置個備忘錄,就可以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一個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粗心,而粗心正是最容易被自己原諒的錯誤,但是往往造成最嚴重後果的錯誤恰恰就是粗心。墨菲定律揭示了錯誤總是無可避免,既然這樣犯錯之後如何處理就變的很有學問。最有價值的錯誤就是「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犯了錯誤不要總想著掩蓋,在錯誤中學習,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才是關鍵。
科學家史蒂芬·格雷曾經說過,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不害怕犯錯誤,而不怕犯錯正是因為母親對他的教育方式。在他兩歲的時候,有一次去拿裝滿牛奶的瓶子,可是卻不小心掉在了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可是他的媽媽卻沒有責備他,而是非常和善的說:「這麼大的牛奶水坑可不常見,在打掃之前,你要不要在裡面玩一會?」小格雷見沒有挨罵並且可以在奶水坑裡玩非常高興,而他的媽媽重新用瓶子接滿水,讓他試試能不能拿得動。經過嘗試,他發現只有用兩個胳膊抱著瓶子才不會把這麼重的瓶子掉在地上。童年的經歷讓格雷養成犯錯及時總結並找到方法改正以保證同樣的錯誤不會再次發生,這為他後來取得巨大成就是分不開的。
失敗並不意味著會一事無成,只要從中得到了經驗。失敗並不意味著不能成功,只要改變方法。失敗並不意味著比別人差,只要從眾發現了缺點並改正。最後有三條建議送給大家: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
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都能找出可能造成失敗的隱患並加以糾正,離成功越來越近。以上是我個人對墨菲定律的理解和解讀,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討論。《有趣的心理學規律》系列將持續更新。喜歡老孟原創文章的小夥伴點波關注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