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探究」一個有趣的小實驗

2020-12-05 跟我一起學物理

器材:一透明性良好的帶蓋瓶子,在其中裝滿水,水中留一較明顯的氣泡(如圖)。

先想一想,當瓶子向右突然運動時,瓶子中的氣泡將如何運動?為什麼?

分析與解答:有些同學一定認為,用慣性知識很容易解釋這種現象。因為當瓶子突然向右運動時,由於慣性,氣泡應向左運動。可是如果你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就會發現,當瓶子突然向右運動時,氣泡也向右運動。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確實可以用慣性來解釋這個現象,但我們不能忽視水的慣性及它與氣泡間的相互作用,單位體積內水的慣性比氣泡大得多(這個到高中才講,慣性和物體的質量有關,因此,這個實驗儘管十分有趣,但現在的課本或者練習題中不出現,就是這個原因)。本題應從瓶和水之間的相對運動去分析:當瓶子突然向右運動時,水對瓶子來說,將向左運動。氣泡雖然也有向左運動的趨勢,但由於慣性很小,則只能被向左運動的水擠著向右運動。

故本題的答案是:氣泡將向右運動。

可見,只掌握了慣性知識卻不認真分析題意,不分清題目中的具體情況,是不能很好地利用慣性知識解釋有關現象的。所以,弄清並正確分析題目中的具體情況,靈活地運用慣性知識是解釋慣性問題的關鍵。

點評:這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好就好在它不是單一地給我們展示慣性的存在,而是讓我們從多個角度去認識慣性,認識物體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它告訴我們,片面地強調一個事物,而忽略了它與周圍事物的聯繫,是註定要失敗的。

相關焦點

  • 「實驗探究」(光學實驗)實驗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3.通過探究實驗,了解等效法在探究物理規律中的應用。【實驗器材】平板玻璃、兩隻相同的蠟燭(或兩個相同的瓶蓋、5號電池等物品)、一張白紙(或方格紙)、刻度尺、支架(或橡皮泥)、鉛筆。把一張白紙的半邊塗黑(或貼上一張複寫紙)鋪在桌面上,把一個跳棋子放在玻璃板前面的半邊白紙上,玻璃板後面就會岀現清晰的棋子的像。再拿一個棋子放在玻璃板後面,移動這個棋子,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⑤探究中,應該把物體至少換一個位置,重做一遍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培養科學態度,以免為了節省時間而忽略必要的實驗環節。
  • 「科學實驗」每周一個小實驗——「磁鐵的魔力」
    活動主題磁鐵——「磁鐵的魔力」活動年齡3-5歲的小小科學家們實驗材料一個鋼製曲別針、一個蹄形磁鐵、一個塑料小花片、一個鋼製螺母、一個玻璃球、一個銅片活動內容第一步:將實驗材料備好放置桌面。課 程 介 紹愛迪生實驗班是科技遊樂館五大課程體系之一,主要以實驗為基礎,讓學生從小學習聲、光、電、力、化學、天文、地理等18類學科相關知識。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科學的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們「像愛迪生一樣思考」,養成探究型思維模式。
  • 一次有趣的科學小實驗
    天元小學1704班 黃詩雯 證號:200402594930 指導老師:盛婷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任務,讓我們在家做一個小實驗,我準備的實驗是——水流控制桌球。這時,我有一個疑問,水要裝到什麼位置呢?媽媽告訴我沒過盆底就行了,然後,把桌球放進水裡,我看到了桌球漂在水面上,像極了一隻小黃鴨,十分可愛。接著,把杯子裝滿水,從上往下淋在桌球上,並往後移動,我滿懷期待地盯著水裡的桌球。然而,球卻只在原地打滾,絲毫沒有移動,我有一點小失落,媽媽仿佛看穿了我的心事,鼓勵我多試幾次,實驗沒有一次就能成功的。於是在媽媽地鼓勵下,我再試了一次。
  • 「家長講堂」趣味小實驗 「邊玩邊求真」——鹹寧市實驗小學家長...
    12月16日,鹹寧市實驗小學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主題為「科學小實驗『邊玩邊求真』」家長講堂活動。活動特邀湖北科技學院團委書記王凡、核技術與化學生物學院副書記彭勝國、生物學院教師陳釔江參與現場指導。市實小校務委員張俊波及一年級各班師生參與了活動。活動由一年級(八)班家長陳雯霆主持。
  • 「中考複習」題型示例與解析(四)實驗探究題
    四、實驗探究題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與制定計劃、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個要素。大多數探究試題只涉及部分要素的能力目標,也有個別試題涉及難度較大的開放性設計。
  • 探究實驗——焦耳定律
    >
  • 「暗黑心理學」惡魔實驗(3)
    >」中的英皇喬治六世。這裡收留了5、6百個被遺忘的孩童,多次成為科學實驗下的白老鼠。1938年,詹森得到院方準許(孤兒院老師以為這只是一項正常的語言缺陷治療課程)領出22名孤兒,進行一項違反人性的「口吃實驗」。溫德爾·詹森的助手,碩士生Mary Tudor進行了實驗。
  • 中考化學實驗-分子運動的實驗探究
    一、實驗探究的思路及原理由於分子很小,肉眼直接觀察其運動現象是無法進行的,因此在探究分子運動實驗時,往往是通過間接對比實驗完成,利用某種分子的特徵現象,來證明分子在運動。.(2018年樂山市)A、B、C三隻小燒杯內分別依次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圖所示進行探究活動,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B.鹼能使酚酞溶液變紅C.空氣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 一個超變態的「史丹佛監獄實驗」,結果發現原來人性本惡!
    「史丹佛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這是心理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實驗之一。實驗結果讓很多人感到震撼不已,你看完也會背脊發涼…► 菲利普招開自願參加實驗的大學生徵選,一共來了近百人,最後篩選出24名心理最「健康」的大學生。他將這群人分成2邊,一邊飾演獄警,另一邊則飾演囚犯。
  • 10個關於水的小實驗
    愛手工原創編輯,投稿/轉載請聯繫:author@aishougong.com---- 今/日/小/技/巧 ----哈嘍,各位愛友,今天是周六雖然孩子們的暑假已接近尾聲,但是作為熱愛手工的家長來說,帶著寶寶玩玩小實驗小DIY還是非常有趣的。今天小愛分享這10個關於水的小實驗,一定能給孩子們認知這個世界帶來很好的啟蒙。
  • 有趣的小實驗
    駐馬店市第二十三小學四(6)班 劉家鳴今天,我們小組在作文班裡做了一項科學小實驗
  • 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如何讓好人變成惡魔的?
    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課題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受到警告,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這種人的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了魔鬼撒旦。「斯坦福監獄實驗」設計得好嗎?意義在哪?
  •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西湖幼兒園開展科學小實驗主題探究活動 】南昌教育 縣區風採 為了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探索活動的興趣並體驗成功的喜悅,近日,西湖幼兒園開展了「科學小實驗—牛奶花開了」的主題探究活動。活動前,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準備了牛奶、託盤、水粉顏料、洗潔精等實驗材料。
  • 「實驗探究」(力學實驗)實驗四:測量鹽水和小石塊的密度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小石塊、鹽水、燒杯、細線等。2.小石塊用細線系牢,防止在實驗時放入量筒時脫落打壞量筒。【同步實驗】1.測定鹽水的密度(1)把天平放在水平檯面上,調節天平平衡,(這裡向同學說明一下,測金屬塊的密度完成後,只要天平沒動,可以不再調節,但如果作為一個獨立實驗必須有這一步);(2)在燒杯中盛鹽水,稱出它們的質量
  • 注重實驗探究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初中物理在初中教學中處於重要的學科地位,如何全面實施素質 教育 呢?我認為,應該加大實驗探究教學的力度,追求實驗探究教學的優化,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多種能力。「實驗教學應擺在物理教學中的首要地位」已成為廣大物理教師的共識。
  • 8款有趣的線上科學小實驗,在家就可以跟著做
    易拉罐、泡泡、桌球……這些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生活小材料,就可以組成豐富的科學實驗課程,創造出有趣的科學小實驗!從本周開始,東莞報業傳媒集團新媒體中心i東莞app攜手溢星空科學實驗室,推出連續4周的STEAM科學線上課程,每周2節課。科學充滿了神奇,講究的是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 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
    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實驗關鍵】(1)選取質量、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組成的物體,分別測量出其質量和體積。(2)選取多種不同物質的物體測量其質量和體積。(3)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三種方法:①觀察質量與體積之間變化的倍數關係。
  • 一個行為經濟學小實驗的啟示
    ⊙農銀增強收益債券、農銀金祿債券、農銀豐澤定開債券、  農銀金祺定開債券基金經理 周宇   近年來,行為經濟學利用微觀實驗研究取得快速發展,這些實驗不僅有趣,而且能給我們從事投資提供有用的啟示。  諾貝爾獎獲得者康納曼做過一個與風險偏好以及決策有關的實驗。
  • 半個世紀前的暗黑實驗「老鼠烏託邦」警示了所有青年
    Calhoun進行了一場名為『Mouse Utopia Experiment』(「老鼠世界」又譯為「老鼠烏託邦」)的實驗。實驗者將4公4母(共4對)白鼠放在一個由穀倉改建的實驗場地中,這個小世界是一個邊長為2.7米,高1.4米的的方形金屬柵欄圍成的空間,每一邊各有四條垂直且由鐵絲網做成的隧道,每個隧道都通往一些老鼠巢穴。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