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除了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現象之外,最令學生們頭疼的便是五花八門的心理學實驗了,對於實驗部分很多同學表示記不住哪一種理論匹配哪一個實驗,所以今天就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對於備考教師招聘的考生有所助益:
1.深度知覺:吉普森與沃克的「視崖實驗」
2.遺忘的幹擾抑制說:系列位置效應實驗
3.表象的可操作性:心理旋轉實驗
4.皮亞傑認知發展的「自我中心」特點:三山實驗
5.皮亞傑思維發展的「不守恆」特點:液體守恆實驗,數量守恆實驗等
6.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進入形式運算階段的標誌:天平實驗以及鐘擺實驗
7.認知風格「場獨立與場依存」:棒框測驗,鑲嵌圖形測驗
8.從眾:阿希從眾實驗-三垂線實驗
9.服從:米格爾蘭姆的電擊實驗
10.去個體化:斯坦福監獄實驗
11.桑代克的試誤說:貓開籠取食實驗
12.巴甫洛夫的經典型條件作用理論:狗進食的搖鈴實驗
13.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迷箱實驗
14.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波波玩偶實驗
15.苛勒完形-頓悟說:黑猩猩疊箱實驗
16.託爾曼的符號學習理論:白鼠迷宮實驗
17.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
18.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道德兩難故事
19.定勢實驗:陸欽斯的量杯實驗
20.學習遷移的理論-共同要素說:圖形面積估計實驗
21.學習遷移的理論-概括說:水下擊靶實驗
22.學習遷移的理論-關係轉化說:小雞啄米實驗
23.教師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羅森塔爾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