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心理學實驗匯總:習得性失助

2020-11-23 河北新聞網

經典心理學實驗匯總:習得性失助

2020-03-03 發布

  情緒的產生在生理-認知側面或先天-後天側面,都是十分複雜的。情緒是生理喚醒、認知解釋和環境作用的綜合產物,它一方面具有先天獲得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可以被後天習得。正是這種複雜性,激勵人們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情緒研究,其中情緒的認知研究深刻地揭示了情緒和認知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大量的研究證明了情緒不但受認知調節,還能反作用於認知過程。

  塞裡格曼( Seligman, M. )和梅爾( Maier, S. F. )的習得性失助實驗,採用動物被試,迴避了對人類被試造成傷害這一輪裡禁忌。他們的研究工作說明了抑鬱是由於對環境事件嚴重缺乏控制而習得的,因此也叫做「習得性失助」。

  實驗程序

  實驗被試是 24 只狗。它們被分為三組,每組 8 只。一組是「可逃脫組」,另一組是「不可逃脫組」,第三組是「無束縛的控制組」。

  可逃脫組和不可逃脫組的狗均被單獨安置並套上狗套,以約束其行動。在狗頭部的兩邊各有一個鞍墊,狗可移動頭部以擠壓兩邊的鞍墊。可逃脫組的狗受到電擊後,它可以通過擠壓鞍墊終止電擊。逃脫組的狗與不可逃脫組的狗一一配對,然後在同一時間給每一對狗施加完全相同的電擊,只是不可逃脫組的狗不能控制電擊,即無論這些狗做什麼,電擊都將持續,直到可逃脫組的狗擠壓鞍墊終止電擊為止。這樣就能確保兩組狗受到電擊的時間和強度完全相同,其不同的是一組狗有能力終止電擊,而另一組卻不能。 8 只控制組的狗在實驗的這一階段不接受任何電擊。

  可逃脫組和不可逃脫組的狗在 90 秒的時間裡均接受了 64 次電擊。在此過程中,可逃脫組的狗由於擠壓鞍墊並停止電擊的時間迅速縮短,很快學會了如何終止電擊;而不可逃脫組的擠壓行為在 30 次試驗後便完全停止。 24 小時以後,所有的狗被放入箱子中。箱子的一邊裝有燈,當箱子一邊的燈光熄滅時,電流將在 10 秒後通過箱子的底部。如果狗在 10 秒內逃過隔板,它就能完全避免電擊。如果不這樣做,它將持續遭受電擊直到它逃過隔板,或直到 60 秒鐘電擊結束。每隻狗在此箱子中進行 10 次實驗。

  研究者根據以下指標對學習程度進行了測量:( 1 )從燈光熄滅到狗跳過隔板,平均需要多長時間;( 2 )完全沒有學會逃脫電擊的狗在每組中所佔的百分率。另外,不可逃脫組的狗 7 天后在梭箱中再次接受 10 次額外測試,以評價該實驗處理的持續效果。

  實驗結果

  三組狗逃脫的平均時間表明,不可逃脫組與其他兩組間存在顯著差異;但可逃脫組與控制組之間的差異不顯著。在 10 次試驗中至少 9 次不能跳過隔板並避免電擊的狗在每組中所佔的百分率。可逃脫組與不可逃脫組之間也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不可逃脫組的 6 只狗在 9 次甚至全部 10 次試驗中都沒有跳過隔板。 7 天后,這 6 只狗被放入箱子中再次進行實驗;結果 6 只狗中的 5 只,在所有的試驗均未跳過隔板。

  由於可逃脫組與不可逃脫組之間的不同是:狗能否主動終止電擊,因此,塞裡格曼和梅爾得出結論認為,對環境事件是否具有控制力,導致了兩組狗在行為表現上的明顯差異。換句話說,可逃脫組的狗之所以能正常學會主動地跳過隔板並逃脫電擊的新技能,其原因是它們在前一階段中有能力控制電擊。而不可逃脫組在前一階段實驗中對環境事件毫無控制力,這種控制力缺乏泛化到了新情境下,使其不會主動嘗試逃脫,可見,它們習得了無助感。

  在後繼研究中,塞裡格曼認為人類的抑鬱發展與動物習得性無助的形成過程非常相似。人類的抑鬱也是因為他們從過去不可控制的經驗中習得了無助感。和狗一樣,當一個人努力去控制某一事件,卻屢遭失敗,他就會停止此類嘗試。如果此類情形出現得太過頻繁,這個人就會把這種無力控制的感覺泛化到所有的情境中,甚至泛化到實際上可以被控制的情境上,並感到無助而抑鬱。

免責聲明:機構動態部分文章信息來源於網絡以及網友投稿,本網站只負責對文章進行整理、排版、編輯,是出於傳遞 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心理學解釋「為什麼運氣一直不好」:習得性無助是悲劇的源泉
    本文主要介紹「習得性無助」這一心理效應,讓你對生活的壞運氣有新的認識和思考。而本文最大的目的是讓所有人通過對習得性無助的學習,開啟習得性成功的模式,做夢想的實踐者和命運的主宰者。#習得性無助#習得性無助的產生機理當人或動物因為不可控事件而不斷遭受挫折,便會喪失生活的全部信心,陷入一種無助的惡性循環的心理狀態。
  • 中國人的習得性無助
  • 習得性無助效應的謊言,這等於慢性自殺
    當一個人發現無論他如何努力,無論他幹什麼,都以失敗而告終時,他最終會放棄一切努力,並陷入絕望的心境中,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效應」。這是一種可怕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對孩子而言。「習得性無助效應」是1967年,由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一種心理學效應。他用狗做了一項經典實驗,實驗初期,他把狗關進籠子裡,然後按響蜂音器。在蜂音器響起的一瞬間,對狗使用電擊。
  • 五大兒童心理學經典實驗
    五大兒童心理學經典實驗 1.嬰兒早期記憶 不過心理學家也進行了一些研究,通過一系列經典實驗來檢查幼年的記憶形成。如果真的很早就有記憶,那麼從理論上成人當然可能記住很早期的經歷。
  • 心理學常考實驗大匯總
    在整個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對於很多學生而言除了那些晦澀難懂的心理現象之外,最令學生們頭疼的便是五花八門的心理學實驗了,對於實驗部分很多同學表示記不住哪一種理論匹配哪一個實驗,所以今天就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的總結,希望對於備考教師招聘的考生有所助益:1.深度知覺:吉普森與沃克的「視崖實驗
  • 《教育心理學》人物思想匯總
    1.馮特心理學之父、構造心理學派、1879年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脫離哲學,標誌著走向獨立發展的道路。2.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學專著、行為主義、記憶痕跡衰退說、試誤說、餓貓實驗、學習的基本規律(準備率、練習率、效果率)、共同要素說(伍德沃斯)3.皮亞傑發生認識論、動作、建構主義者、圖式、同化、順應、平衡、認知發展階段論(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道德發展階段論—對偶故事法(前道德階段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學習遷移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學習遷移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實驗一:經驗類化說——賈德的「水下擊靶實驗」   1.觀點   經驗類化理論又稱
  • 常識普及:了解人類行為的經典心理學實驗
    以上內容來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書籍《了解人類行為的50個心理學實驗:從巴甫洛夫的狗到羅夏墨跡測驗》。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所有你聽過的經典實驗。作者還通過簡單設計,讓你可以在朋友之中重複測試相關實驗。書中還會介紹每個心理學實驗對我們現代生活的啟發和影響是什麼,可以幫助你更好地運用實驗成果來提升自己。
  • 2020寧夏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經典實驗篇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實驗一:思維定勢——梅爾的繩子實驗和盧欽斯的量杯實驗   1.含義
  • 每天幾個心理學小效應
    打卡第二天 早安,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有關成長認知的心理學效應 1.習得性無助(屢次碰壁後放棄) 指個人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後,面臨問題時產生的無能為力、喪失信心的心理狀態與行為。
  • 2008年心理學考研統考大綱詳解之實驗心理學
    這種考察可以分兩個方向:經典實驗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實驗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前者主要是在初試部分的選擇、簡答中考、後者在初試的綜合題和複試階段的筆試部分考。所以考生必須將基礎夯實,無論對於初試還是複試都意義重大。
  • 情緒化批評會讓小孩「習得性悲觀」,正確方式要用「樂觀批評法」
    但父母卻不知道,我們的情緒化批評反而會讓孩子"習得性悲觀",正確的方式其實是要用"樂觀批評法"。|父母情緒化的批評只會傷害孩子為什麼孩子會賭氣?為什麼孩子會破罐子破摔?家長或許應該從自己的批評方式上找找原因。我聽這位媽媽的描述,發現很多時候她的批評並不是批評,而是宣洩情緒。
  •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一、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 50個教育心理學常考名詞解釋匯總!
    教育心理學是教資考試中重要的考察部分,教育心理學的知識你都記熟了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教育心理學名詞解釋匯總,快來查缺補漏,看看你都記住了沒! 1.
  •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03 09: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好書推薦: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心理學與生活》
    如果要問心理學入門所必讀的經典書目有哪些,可以羅列出很多。但是如果只能推薦一本,那一定是這本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都有哪些來頭,讓人如此推崇呢?首先,《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其次,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
  • 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 | 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
    本期特別推薦,人類無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學效應,每一個都發人深省。懂心理學的人,更懂世界。事件引起紐約社會轟動,引起社會心理學工作者的思考,把這種眾多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大量的實驗調查發現:不同的場合人們的援助行為是不同的。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學前心理學中常見的七種經典實驗研究,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關於幼兒園招聘考試中,很多考生在複習到學前心理學模塊時,發現很多關於一些心理學家做的經典實驗,考試中也喜歡考到這些實驗
  • 這些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對於有些育兒理念,我們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幾個心理學實驗在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看看它們是如何拿數字和事實說話的,又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好好看一下。一、印刻實驗——孩子就如一張白紙,他總是在模仿學習你的行為奧地利生物學家勞倫茲(K.Z.Lorenz)在進行這項實驗時,讓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鴨子不先看到母鴨子,而首先看到自己,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小鴨子將勞倫茲當成了自己的母親,總是跟著他。
  • 10個超經典的心理學效應,揭示人性秘密,教你做洞察人心的聰明人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標籤效應。啟示: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貼上標籤引起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這個效應尤其管用。所以,當我們戒除嘲笑羞辱、責怪抱怨、威脅恐嚇等語言,多用激勵性語言,對孩子多貼正向的標籤之後,孩子就會朝著標籤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