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談到無形的牆,忽然想起了一個有名的心理學實驗。著名行為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認為,我們對能力和控制的知覺是從經驗中習得的。當一個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敗之後,他將停止這種嘗試。如果情形出現得太過頻繁,這個人就會把這種控制缺失的知覺泛化到所有的情景中,甚至泛化到實際上能夠控制的情況。於是,他開始感到自己像一顆「命運的棋子」任人擺佈,無助而抑鬱。塞利格曼把這種抑鬱的產生原因稱為習得性無助。
塞利格曼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以狗為被試,通過了一系列現在被視作經典的實驗。在實驗室中,對狗的懲罰是電擊,但這種電擊不會對其構成傷害。然後,把狗放在一個梭箱裡,那是一個大箱子,由一塊隔板分為兩部分。在箱子一邊的地板上通電。狗感到箱子的一邊有電流時,便只需越過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邊即可避開電擊。通常,狗和其它動物都能很快學會這種逃脫行為。然而,在塞利格曼的實驗中,梭箱裡的狗經歷過無法逃脫的電擊之後,它們就學不會這種逃脫-迴避的行為了。
塞利格曼的理論認為,動物在學習控制不愉快刺激的過程中存在著某些因素,這些因素決定了它們後來的學習。這些狗在先前的電擊經歷中已經懂得自己的行為不能改變電擊的結果。因此,當它們處於新的環境中時,即使它們有能力逃脫,它們也會放棄—它們已習得了無助感。
這些在動物身上的實驗同樣也適用於人類。當人類感覺自己無法控制自身,不能控制自己的命運時,他們會產生嚴重的抑鬱,表現出被動、消極、坐以待斃、缺乏進取心、學習某些成功行為極為緩慢和社會性行為退縮等等。可悲的是,狗也許只經歷了幾天的強化實驗,可是中國人對專制、對恐懼的體驗也許經歷了兩千年之久!中國人的習得性無助更加根深蒂固,甚至帶著祖先對恐懼的記憶。這樣一看,今天中國人的一切怪異行為似乎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忘了是哪位大家說的:中國人你即使給他戴上一副紙鐐銬,他也不敢掙脫。可悲乎?明白了前因後果,前世今生,也就不難理解中國人的行為。今日的問題是:中國人應該如何掙脫這副紙鐐銬?有形的鐐銬很容易掙脫,無形的鐐銬如何掙脫?或者,像我說過的,豎立在人心裡的無形的牆如何推翻?這個問題能夠解決,其它的,就不算什麼問題了。
要掙脫紙鐐銬說難很難,說容易也很容易,就看一些人願不願意,敢不敢了。首先你得知道有這個紙鐐銬,或者無形的牆存在。就像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他知道自己出問題了,願意去看心理醫生,才會有治癒的希望!一些人,打死也不承認自己心理有問題,就那樣一錯再錯下去,直至不可挽回。
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真的是天意嗎?
艾莉爾 寫於2017.8.11
注:原來的微信號被封了,請朋友們加我的新微信號:mzchina_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