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安、快樂地來到這個世界,但上帝有時是不公平的,他並不能給到每個孩子以平等的待遇。
在2018年上映的《奇蹟男孩》中,就講述了一位有先天性缺陷的孩子,生活艱難但不失溫馨的故事。
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奧吉,仿佛將自己包裹在箱子中,無法自拔
奧吉是一個患有天生面部缺陷的孩子,正因為如此,他從小在家學習,直到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他才有機會去學校。
但社會並沒有向他伸出友善的雙手,初入學校的他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譏諷,甚至還會欺負他,這樣的行為讓奧吉越來越自卑,從而陷入了「習得性無助」的陷阱。
為了避免同學們的欺負,奧吉出門時會戴上頭盔,拒絕和同學們交流,不想被他人視為一個「怪物」。
他的拒絕不僅面對同學,還有自己的父母,每當放學回到家時,他總是對父母的關心愛答不理,面對父母的詢問,會暴躁地關上房門,拒絕溝通。
當他發現被自己的朋友所嫌棄時,奧吉的內心越來越封閉,他開始關上自己的心房,無論是父母的愛,還是老師的幫助,他都拒之門外。
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奧吉,就像一個把自己包裹在封閉空間的孩子一樣,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走不進去,對他來說,外面的世界太過殘酷,封閉自己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的表現有哪些,父母要警惕
1)學習方面
學習成績是很多父母所關心的重點,因此在孩子心中,成績的好壞也會對他們形成一定的壓力,如果經常性地考出差成績,就容易感到挫敗感,久而久之,就會陷入習得性無助。
此時孩子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情緒比較低落,遇到挫折很容易放棄,經常以「我不會」為推辭,來拒絕成長。
2)社會交往方面
孩子的社交是父母很關心的一個關節,這關係到孩子是否能儘快地適應社會,能否與人正常溝通。
陷入習得性無助的孩子害怕拒絕,雖然 他們想與別人交往,但依舊不敢表達,擔心自己不會被別人所喜歡。如果遭到他人的拒絕,便會採取迴避的方式將自己封閉起來,並給予自己不正確的評價。
如何讓孩子避免掉入「習得性無助」的陷阱,這是每一個父母應該學習的,畢竟人生路途很長,未來還有很多挫折在等待著他們,如果不能勇於面對,那成長就是一道坎,很難跨過去。
如何幫孩子脫離「習得性無助」的苦海?父母應該知曉
1)幫助孩子認識到當前的狀態
父母要幫助孩子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當前的問題,幫助孩子分析這種「習得性無助」產生的原因,是什麼事件導致的,讓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態度,正確歸因自己的失敗。
2)改變行為從而改變思維
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到,改變「習得性無助」的行為,同時也是改變自己現有的思想,所有的事情都不會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需要不斷地試錯,不斷地糾正,才能得到想要的結果。
3)「慢」才能更「快」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不要著急讓孩子解決問題,而是要幫助他對問題進行拆解,將大問題化解為小問題,然後步步為營,最後達到目標,這樣孩子心中的成就感就會明顯提升,自信心也會隨之改善。
習得性無助是很多人會遇到的一個問題,這屬於自我認知偏差的一種,要想得到改善,必須認識到問題,然後才能解決問題,必要時可以藉助他人的幫助。
PS: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和內容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