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夠給孩子帶來最好的教育,因為始終相信著好的教育,能夠成就一個有出息優秀的孩子,成為每個人口中所讚嘆的好孩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許多父母可謂是不擇手段,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學習上,都給孩子定下了嚴格苛刻的規則,甚至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許多補習班,但是事實上,想要成就一個優秀的孩子,單憑孩子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作為家長的我們給孩子灌輸的教育是否正確科學。
接下來介紹一部經典的教育電影名字叫《奇蹟男孩》,在豆瓣評分8.6分。在這個故事中,小男孩奧吉出生受到了殘酷的考驗,因為有著與眾不同醜陋的面貌被別人另眼看待,十分自卑的奧吉並沒有感到氣餒,因為身邊的人始終相信著奧吉,通過父母以及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慢慢變成為一個優秀開朗的活潑少年,成為了學校的"奇蹟男孩"。
一、豆瓣8.6《奇蹟男孩》:家長的鼓勵和支持成就了一個"奇蹟男孩"
奧吉一出生就患有特雷徹·柯林斯綜合症,這樣奧吉一出生就獲得了醜陋的長相以及幾乎殘疾的身體,但是通過爸爸媽媽毫不放棄的堅持下,做了好幾場手術,成功的讓奧吉獲得了正常的呼吸,但是奧吉還是堅強地活下來了。但是即使頑強地活下來之後,這個世界仍然對奧吉充滿了敵意,因此奧吉對自己的長相和外表感到十分自卑,所以奧吉的成長經歷充滿著痛苦。
與其他家庭不同的是,奧吉家的家人都非常愛著奧吉奧吉的媽媽為了讓奧吉能夠獲得更好的教育,不惜放棄了自己即將獲得的碩士學位,傾注自己所有的努力去照顧奧吉,而奧吉也跟其他正常小孩一樣,獲得了最好的教育,並沒有長得很叛逆,成為了一個積極聰明的少年。
當奧吉到了一定的歲數的時候,奧吉的家人決定讓奧吉去上正常的學校,希望奧吉能夠獲得跟其他孩子一樣同等的教育。即使奧吉從一進學校開始一直戴著頭盔,但是通過家人的引導和鼓勵下,奧吉決定要跟別人一樣,過普通學生一樣的生活,同時這也即將開始了奧吉的奇蹟之旅。
雖然一開始奧吉遭遇到許多同學的歧視與欺凌,但是在通過家人的支持鼓勵下以及知心好朋友的陪伴下,奧吉從被欺凌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因為他在周邊人的支持下獲得了一定的安全感,這樣本來就非常聰明的奧吉,變得越來越活潑開朗,甚至以優秀的成績和表現成為了這個學校的"奇蹟男孩"。
二、"羅森塔爾效應"在孩子教育中的意義極其重要
心理學上有個效應,叫羅森塔爾效應。這是一種期望效應,也被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受到了另外一個人的積極期望的時候,那個人就會做出相應的積極行動,就會發展得更好。
而對於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對孩子充滿了積極的期待,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去前進,去努力,假如你在頭腦中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形象,那麼孩子就會很容易成長為那樣的形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得知道"羅森塔爾效應"對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的意義以及重要性。
我們可以看到在一開始雖然奧吉是非常自卑的,但是通過家人的不斷鼓勵下,慢慢的成長為一名活潑開朗的男孩,假如奧吉沒有這樣溫暖,可以及時開導奧吉的家人,那麼奧吉也不會成為那個受大家歡迎的"奇蹟男孩"。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也像奧吉的家人一樣,對孩子要多點關心,多點理解,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孩子多點肯定和多點鼓勵,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三、作為家長要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培養優秀孩子
1、不給孩子亂貼標籤
作為家長你是否有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貼標籤的"貼標籤"的現象嗎? 其實有時候我們對孩子一些話的評價,很容易打擊到孩子的自信心。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不斷地朝著標籤所指向的方向偏轉。"
家長可以從"羅森塔爾效應"得知當作為家長的我們對孩子的能力評價有所不同時,會很容易讓孩子的成長方向有所不同,假如我們對孩子的能力評價過於否定,那麼很容易讓孩子對他們的能力失去信心。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應該儘量不要用貼標籤的方式去評價孩子,即使是孩子在某件事失敗了,也不要去打擊孩子,我們更應該以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努力。我們應該告訴孩子,讓孩子不必做得那麼完美。當孩子為某件事情努力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多點支持。
2、多給予孩子肯定
有些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那麼完美,其實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孩子們都有他們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的成長特點都是有所不同的。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作為家長應該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及時的給孩子支持,這樣才能夠充分照顧孩子心理渴望肯定的感受。
比如說當孩子剛剛學自行車的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語言上的鼓勵,比如說:"你很棒!""你馬上快要成功了!""你學會騎自行車的速度要比媽媽還要快啊!"即使當孩子怎麼努力也學不會的時候,也要給孩子一個擁抱,安慰一下孩子,告訴孩子:"其實你已經做得很不錯了,繼續加油,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3、多點去理解孩子
許多家長都力求給孩子最好的教育環境,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孩子的不理解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有些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懂得做爸爸媽媽的辛苦,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多點去理解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懂得照顧爸爸媽媽的感受。
中國家長對於孩子的愛大多都是含蓄的,但是作為家長更應該向孩子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愛,在日常生活當中多點跟孩子溝通與交流,將孩子當作朋友對待,以孩子的視角去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當孩子需要我們的時候,也要及時陪伴孩子給孩子情感支持,這樣孩子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我是紅豆的醬,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