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2020-12-04 皮球見聞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

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非常喜歡雕塑。一次,他用一塊象牙精心雕刻了一個美女像,給她取名「蓋拉蒂」。這尊雕塑太完美了,以至於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讚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成人形,成為自己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痴心終於感動了愛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於成真,迎娶了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從這個故事裡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它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

二、「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的啟示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期望者通過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

高爾基曾說:「讚美他人是人與人之間接近距離的最佳方式。」學會讚美他人,我們會收穫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一頭黑髮根根直立,一身布衣落拓大方的大文豪魯迅先生,曾多次由衷地讚美他人:在《藤野先生》中毫不吝惜自己對恩師的讚美之情;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讚美自己的學生劉和珍,「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在《藥》中讚美革命烈士夏瑜的高尚品行。大文豪亦這樣讚美他人,實為後人雋永之典範。

水本無華,相蕩而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顯靈光。學會讚美他人也會收穫他人發自內心地欣賞。

三、按照「皮格馬利翁效應」去實踐

1、學會暗示自己。「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奇蹟在於用強烈的心理暗示讓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的要求,這在自己身上也同樣適用。如果每天清晨你都給自己一個微笑,那麼你會有一整天的好心情;如果每天清晨你都對自己說「我能行」,那麼你將自信地完成今天的學習與工作。學會暗示自己,也許你會有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2、學會讚美別人。正是因為期望與讚美的暗示能對人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才被廣泛地應用到教育、管理等領域。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讚美,這是人類有別於動物的地方。學會讚美別人,既是對他人的鼓勵與尊重,也是為自己贏得微笑與友善的利器。

這個實踐是需要父母與考生雙修的,很利於改善考生與家長之間緊張關係的。

希望「皮格馬利翁效應」能幫助家長和考生,早日創造奇蹟。加油吧,考生!

相關焦點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積極的鼓勵和期望、老師誠懇的讚揚和殷切的希望,都給孩子以無比巨大的力量和鼓舞,幫他們增強自信力,讓他們奮發有為,積極向上,這是外來力量。生活中處處可見此類事例:參加高考的學子,常常得到老師的激勵和家長的期待和鼓勵,最後大多學子都取得好成績,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
  • 希臘神話(七十):愛上雕像的痴情者 - 皮格馬利翁
    想要了解西方文化結構和文明屬性,將希臘神話作為起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希臘神話是人類文明早期多神信仰的基礎,形形色色、豐富多樣神話傳說極大的豐富了「神明」的特質。奧林帕斯山上的眾神不老不死,擁有強大的力量,能左右世間萬物的運行。但他們和凡人一樣擁有喜怒哀樂的情緒,性格也不盡相同。
  • 皮格馬利翁效應:像巴頓將軍一樣鼓舞士氣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激勵和讚美被認為是激發下屬潛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這意味著創新性的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提升團隊效能正成為管理者的一項考驗。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反面是高萊姆效應,即負面暗示會帶來負面表現。 4 皮格馬利翁效應應用,難在哪裡?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實操中更多地需要結合場景來確定應用的方案。我們把皮格馬利翁效應分成兩部分來看: a.
  •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產品設計中的4種應用
    在生活中,很多的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校長對教師的期望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期望變成現實,在心理學上這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有很多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
  • 年輕人,努力吧 | 自證預言
    1、自證預言「自證預言」,又名「自我實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一種在心理學上常見的行為確認效應,意指人會不自覺的按已知的預言來行事,最終令預言發生;也指對他人的期望會影響對方的行為,使得對方按照期望行事。20世紀,社會學家羅伯特·k·默頓(Robert K.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杜甫 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就可以快樂兩個月。」 在現實生活中讚美真的有那麼大的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
    加油吧考生—瓦拉赫效應:意料中的傳奇式成功一、什麼是瓦拉赫效應後人稱這種現象為「瓦拉赫效應」。二、「瓦拉赫效應」給我們的啟示駱駝只有在沙漠,才能發揮其「沙漠之舟」的潛力;雄鷹只有在藍天才能發揮其「翱翔展翅」的潛力;魚兒只有在水域,才能發揮其「輕盈靈動」的潛力。
  • 讚美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品,利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孩子更優秀
    明星徐靜蕾,圈內公認的才女,人們都以為她一定經常會受到父母的表揚,畢竟生了一個這麼優秀的女孩,但徐靜蕾的回答讓人驚呆,她從小就是在被打壓的環境下成長,曾經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一直感到非常的自卑,覺得自己無能。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愛神阿芙洛狄忒被皮格馬利翁打動,賜予了雕像生命,讓他們可以結為夫妻,永遠相伴……在心理學中,我們用皮格馬利翁命名了期望成真的心理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不知道是時代變了,還是身為80後的我長大了,總覺得現在的小朋友比我們剛畢業那會兒看起來更「佛系」。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情緒,正確地引導孩子正視恐懼。不要因為孩子害怕就讓孩子刻意迴避,這會讓孩子覺得可能那東西真的很可怕,爸爸媽媽才不讓我碰。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
  •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把報告交上去的時候,沒想到再一次受到了老闆的肯定,「我就說你肯定行吧,這次工作完成得非常好!」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事兒,突然發現,其實老闆這一招用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呀!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解讀一下這個效應,看看它究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作者臥龍心術,燃夢文化執行董事兼經理,創始人:此專欄以心理學為主體,輔佐以方式和技巧,給朋友們做心理輔導,幫助朋友們認知自我,認知人性,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不再被痛苦的人生折磨,不再被迷茫纏繞,能夠開啟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尋覓到屬於自己的精彩、幸福人生。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此後她和皮格馬利翁結為夫妻,並永遠生活在一起,過得非常幸福。這則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美好傳說同時也體現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因此,人們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詞描述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改造現實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皮格馬利翁效應」確實存在,並且在近些年已經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證實。哈佛大學研究員羅伯特·羅森塔爾就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以此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影響力。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劍橋薩默維爾青年研究這個著名案例時,內心的震撼和觸動。以及哈佛大學著名的75年幸福人生研究,感受到深刻啟發。這些案例和故事,會陸續在以後的推文中與大家分享。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
  • 兩個故事兩種人生,教育孩子,試試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正向引導
    每當這時,小斌就會把頭低得更低,媽媽會和別人說:「我們家小斌很厲害的,能認識很多字,畫也畫得很好。」或者說,「老師昨天還誇獎小斌《三字經》背得很流利呢」等等這樣的話。媽媽也經常會誇獎小斌,「今天你都主動和叔叔打招呼了,真棒!」「你今天和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呀。」「謝謝你幫媽媽給售貨員付錢。」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後來通過一些研究發現,這種效應在感情當中同樣也是適用的。眾所周知,當我們在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自然也是希望對方能夠對你死心塌地,他能夠對你上癮,離不開你。
  •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你,找對另一半到底有多重要?
    小潘·心理學課堂「皮格馬利翁效應」,原本指的是教師對於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牽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這位國王的名字就叫做皮格馬利翁。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很多一反常態,性情發生巨大變化的人,關鍵的變化點就是在青春期。能在青春期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能讓你在今後對孩子的教育中省去很多心血。我的父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一位初中老師,教數學。他的人生信條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老師。」在他手下教出來的學生,課業成績是遙遙領先的,人品也能甩很多學生一條街。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做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材施教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有點,並在課堂上、班級活動中發揮他們各自的有點。讓他們的有點有用武之地,實際上也是表達了對他們善於利用自己的太長的期待。久而久之他們會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並朝專業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