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你,找對另一半到底有多重要?

2020-12-05 小潘談情說愛

小潘·心理學課堂

「皮格馬利翁效應」,原本指的是教師對於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牽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故事的起源事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的熱烈渴望最終似得這尊塑像變成了一個真人,兩人相愛並最終結為連理。這位國王的名字就叫做皮格馬利翁。

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很多一反常態,性情發生巨大變化的人,關鍵的變化點就是在青春期。能在青春期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能讓你在今後對孩子的教育中省去很多心血。

我的父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是一位初中老師,教數學。他的人生信條就是:「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引導的老師。」在他手下教出來的學生,課業成績是遙遙領先的,人品也能甩很多學生一條街。這就是為什麼,在很多年後,我依然感激他的原因。父母的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老師在學校的引導同樣重要。

他會支持鼓勵他的學生在業餘時間去敬老院和孤寡老人聊天,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會在上完一堂數學課以後,給學生講一個五分鐘的小故事,教學生做人。作為老師,課教好很難,人教好更難。有些單親家庭的同學,多年以後回想起這位老師,話語中都充滿了崇敬。家庭破碎不是他所願,如果沒有遇到好老師,可能他的人生方向,從此就歪了龍頭。

對孩子,對家長,對戀人,「皮格馬利翁」效應屢試不爽。只要你引導他往你想要的方向去,皮格馬利翁先生便是你的心靈支柱,你的人生導師。心理暗示的作用有時會大到嚇你一跳,這就是科學。潛移默化的影響,最慢,也最為深刻。只要你想,你就完全可以做到。

所以,找一個具有陽光心態積極樂觀的另一半,更有利於引導你們的感情,往美好之處發展。

相關焦點

  • 皮格馬利翁效應:像巴頓將軍一樣鼓舞士氣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激勵和讚美被認為是激發下屬潛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這意味著創新性的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提升團隊效能正成為管理者的一項考驗。 皮格馬利翁效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新學期校長告訴兩名老師:"你們是學校最優秀的老師,作為獎勵,有一批聰明的孩子會成為你們的學生。但是,這是秘密不能告訴別人。"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身為國王,王國裡的美麗少女任其揀選,但皮格馬利翁卻不喜歡賽普勒斯的任何一個女子。他不停尋找自己心目中完美愛人,找了又找,尋了又尋,最後他放棄了,決定永不結婚。並告訴校方: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只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皮格馬利翁效應熟悉希臘神話的,大概都聽過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希望找到一個美麗不凡的女子結婚,但是找了許多年,找了賽普勒斯內外,怎麼都找不到。在經過抽樣後,他們向學校提供了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和老師,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只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有趣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而同樣的實驗也在老師中開展。
  •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所以,在周末的時候,我調整了自己和朋友的出行計劃,自己又找了大量的資料,最後終於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把報告交上去的時候,沒想到再一次受到了老闆的肯定,「我就說你肯定行吧,這次工作完成得非常好!」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事兒,突然發現,其實老闆這一招用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呀!
  •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產品設計中的4種應用
    在生活中,很多的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來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而另一個真相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羅森塔爾去了一些小學,並告訴學校的老師們,他正在進行一項能確定學生學習潛力的測試。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在做測試。然後,他完全是隨意挑選出來一批學生,卻告訴那些老師們,這些學生的天資非常好,如果能得到充分的指導和支持,他們將會有非常優異的表現。到學年結束時,在羅森塔爾向老師們所指出的「衝刺能力強的學生」中,絕大多數人的智商得分和學習成績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變優秀,人往高處走是人人皆有的共同嚮往。人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先是心嚮往之,心懷期待,給自己一個信心,後為之奮鬥,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給自己一個信心是十分重要,尤為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前進的動力。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在這種情況之下,有很多女孩子會怨天尤人,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明明一心一意為她好,為什麼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這種好?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人性了。人性本來就是很複雜的,你對他越好,他自然就越不會珍惜,如果你能夠採取一些適當的方法,或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兩個故事兩種人生,教育孩子,試試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正向引導
    媽媽也經常會誇獎小斌,「今天你都主動和叔叔打招呼了,真棒!」「你今天和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呀。」「謝謝你幫媽媽給售貨員付錢。」等小斌再大一些的時候,媽媽會對小斌說:「知道你害怕人多的場合,但是等你長大總要單獨面對這樣的一些場景,不可能一直躲在媽媽身後,你要努力著去適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所期待,對待學困生、調皮搗蛋的學生也不要有放棄或者是區別對待的念頭。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做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材施教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有點,並在課堂上、班級活動中發揮他們各自的有點。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說起來「皮格馬利翁效應」,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故事。很久以前,存在一個古老的部落,這個部落裡,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年輕人想要結婚,必須要學會一項抓牛的本事,而抓來的牛,可以作為聘禮向女方家求婚。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嘴上說的,就是孩子的未來
    有的人眼中,世界是冷酷黑暗的;而在另一些人眼中,世界是溫馨璀璨的,對待世界不同的心態,便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皮格馬利翁的故事告訴我們,取向決定未來,同樣,你的取向,也關乎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他把一份優秀學生的名單交給老師,並告訴老師,這份名單上的學生都有優異發展的可能。老師看著這份名單十分疑惑,名單裡的學生,有一部分平時確實優秀,但有一部分平時表現平平,甚至被認為是「差生」。羅森塔爾解釋說:「我講的是發展,並非現在的情況。」因為羅森塔爾的威望很高,老師也沒有反駁。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分析:在孩子這個年紀,有一些害怕的東西都是比較正常的,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也不要去責罵他們。作為父母更應該多去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情緒,正確地引導孩子正視恐懼。同時,我們可以嘗試藉助「皮格馬利翁效應」,聽說孩子會變身小超人,變得勇敢。「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來說就是人的情感會不同程度受到周圍人下意識地影響。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生活中會有大大小小的心願,這些願望可以大到環遊世界,也可能小到買一件心儀的禮物。有的願望很容易就實現,有的願望卻很難實現,也有的願望在萌芽之初就被否定,只因內心有存在各種懷疑的念頭。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越堅信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相反的是,一旦信念搖擺不定,也就容易失去成功的機會。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是非常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和期待,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一個孩子被父母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有怎樣的期待,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其實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從這個故事裡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它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人生有情淚沾衣,江水江花豈終極。——杜甫 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就可以快樂兩個月。」 在現實生活中讚美真的有那麼大的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 羅森塔爾效應——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而因為自戀的心理機制,我們不斷地去追求「我是對的」,我的認知是正確的,那這些話很有可能就預言了我們未來的人生。的確是這樣,所謂命運,就是這樣的東西。我們那些不太積極的自我預言,常常最先來自於別人對我們的預言。這就要講講心理學裡的一個名詞: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叫羅森塔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