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2020-12-04 洪姐說情感

01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

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

如此循環往復,以致這些學生的智力、學業成績以及社會行為朝著教師期望的方向靠攏,使期望成為現實。

後來通過一些研究發現,這種效應在感情當中同樣也是適用的。

眾所周知,當我們在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自然也是希望對方能夠對你死心塌地,他能夠對你上癮,離不開你。

但是有些人,想要讓對方離不開他的方式,就是一味對他好,一味的取悅他。

到最後,不僅沒有換來對方的死心塌地,反而換來的是對方的理所當然。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很多女孩子會怨天尤人,她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明明一心一意為她好,為什麼對方根本就意識不到這種好?

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人性了。

人性本來就是很複雜的,你對他越好,他自然就越不會珍惜,如果你能夠採取一些適當的方法,或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推薦女孩子用一下皮格馬利翁效應,適當鼓勵他,或許會讓你做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適當鼓勵對方,能讓對方自信

每個人都喜歡被鼓勵的,每個男人內心深處,都希望喜歡的女人能夠崇拜自己,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可以適當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

有很多人,因為自身條件的局限性,他是有一種自卑心理的。

可是如果在這個時候你能夠及時的出現在他旁邊,給予他肯定,那麼他就會認為你是他的救星,你是唯一一個欣賞他的人。

那麼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他更容易向你傾訴。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是在這個傾訴的過程當中漸漸培養起來的。

當你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的時候,以後他想要離開你,他都會覺得特別的困難。

聰明的女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在感情的過程當中,她不會拒絕男人,而是會漸漸把自己培養成對方的一種習慣,讓對方離不開自己,這才是最最高明之處。

責罵他,不如肯定他

經常會看到一些女生責罵自己的男朋友:

——你真沒出息,我怎麼會看上你這樣的人

——你看人家某某某帥氣有多金,你為什麼不跟人家學習,整天回來就知道打遊戲,打遊戲能賺下錢嗎?

每次聽到這些充滿牢騷的抱怨話語的時候,真的覺得挺的,一個女人不管長得多漂亮,當她說出這樣的話來的時候,心裏面的印象中就減了一大半。

對於這種情況,我想說,當女生一味抱怨的時候,只會激發男人的逆反心理,甚至會把他越推越遠。

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你能夠採取一些策略鼓勵他,支持他用一些積極的行為去暗示他,那麼,他確實就會向著你希望的方向去發展。

著名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曾經有過6年的蟄伏期,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一直都是他的妻子在旁邊安慰著他,鼓勵著他,覺得他一定能能夠有所發展,功成名就。

而李安正是因為有了妻子的鼓勵,所以才能夠潛心於他感興趣的領域,最終一戰成名。

在某種程度上,積極的心理暗示,在一段感情當中是非常必要的,對於某些人而言,他的心裡本來就缺乏自信,如果這個時候你再一對一味的否定他,只會讓他越做越糟糕。

相反,當你用一些積極的心態肯定他的時候,也會讓他信心倍增,做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也會更大。

而且在這件事情成功之後,他反而會更加感激,你為他所做的一切。

適當鼓勵,就是最大的後盾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而這個女人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呢?就是鼓勵,做他最大的精神後盾。

當這個男人在事業上面遭遇困境的時候,這個女人能夠支持他,鼓勵他,站在他的這一邊,不管他在外面遭遇到了什麼樣的委屈挫折,只要回到家,他就感覺到自己所有的壞情緒都煙消雲散了。

在這裡,我很喜歡一個人,那就是蔡少芬,她從小原生家庭並不是很幸福,再加上母親比較喜歡好賭。

自從她出道開始,蔡少芬就一直在替母親還賭債,為此也曾經因為年少輕狂做錯了一些事情。

後來在遇到了張晉之後,她的幸福生活徹底開,而那個時候張晉的名氣是根本不如她的,很多人都在說張晉吃軟飯。

但對於此,蔡少芬並沒有說什麼,而是一直默默支持著張晉的事業,以至於後來張晉在獲獎感言上說,我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全部都要靠我的太太蔡少芬。

這麼些年來,張晉和蔡少芬他們兩個人是處於相互扶持相互鼓勵的狀態,才有了現在的幸福佳話。

03

在現實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是喜歡被鼓勵的。

積極的自我肯定,會在你大腦中的神經之間產生積極的聯繫。當你想著一些積極的想法時,你的大腦會釋放出與這些積極情緒相關的化學物質。

所以,在一段感情當中,如果一個人一直鼓勵你,那麼時間久了之後,你就會向著他所期望的方向去發展。

而且當他取得這個成就的時候,他是不會忘記當初那個讓他走向成功的女人的。

對於女性而言,當你想要讓你們之間的感情長久一點的時候,希望你能夠自己的聰明才智。

與其一味的去取悅他,那麼不如運用你的智慧地去讓他離不開你,這才是一段感情,長久的秘訣。

今日話題:

你了解皮格馬利翁效應嗎?

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它能夠讓對方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而發展,也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和睦。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後來民警經調查才得知,原來男孩一家並不是本地人,其父母都是打工人員,由於男孩生性頑劣,其父害怕他在這惹事生非,於是便經常對兒子說:「你再這樣遲早會進監獄的」除此之外還經常對其進行打罵恐嚇,父親的這些話語和行為讓男孩子很是介意,所以男孩為了報復自己的父親,便開始在違法犯罪的邊緣試探,就這樣他選擇了放火,最終被警方抓獲。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一次,有一個年輕人來到酋長家裡,說要用九頭頭贏取他的大女兒。酋長則覺得自己的大女兒太過於平庸,配不上九頭牛,想把小女兒許配給這位年輕人。年輕人呢?堅持要娶大女兒,酋長不得已之下只能同意。大女兒出嫁一年後,酋長到女婿家裡做客,看到有不少的年輕男人圍在一起,痴迷的看著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在唱歌跳舞,酋長就問這是誰?
  •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把報告交上去的時候,沒想到再一次受到了老闆的肯定,「我就說你肯定行吧,這次工作完成得非常好!」這幾天仔細想想這事兒,突然發現,其實老闆這一招用就是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呀!不知道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解讀一下這個效應,看看它究竟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其中就大有存在一種他人的期望與鼓勵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說你行,你就行;說你真棒,你就變得很棒。有多少個優秀的孩子在家長、老師、同學的美好期待和熱情的祝福、鼓勵下,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出色的啊。期間「皮格馬利翁效應」有意無意地在起效。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身為國王,王國裡的美麗少女任其揀選,但皮格馬利翁卻不喜歡賽普勒斯的任何一個女子。他不停尋找自己心目中完美愛人,找了又找,尋了又尋,最後他放棄了,決定永不結婚。皮格馬利翁是愛好藝術,追求極致美的藝術家,傳說他具有精湛的雕刻技藝。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美麗的少女像,想將他想像中那個完美的愛人變成可以看見、撫摸、親吻的實體。他夜以繼日,不眠不休。將自己全部的精神寄託,對完美愛情的嚮往,都投注在了這尊雕像上。
  •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你,找對另一半到底有多重要?
    小潘·心理學課堂「皮格馬利翁效應」,原本指的是教師對於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牽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故事的起源事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的熱烈渴望最終似得這尊塑像變成了一個真人,兩人相愛並最終結為連理。這位國王的名字就叫做皮格馬利翁。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很多一反常態,性情發生巨大變化的人,關鍵的變化點就是在青春期。能在青春期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能讓你在今後對孩子的教育中省去很多心血。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這則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美好傳說同時也體現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因此,人們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一詞描述了期望所具有的巨大改造現實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皮格馬利翁效應」確實存在,並且在近些年已經得到了大量研究的證實。哈佛大學研究員羅伯特·羅森塔爾就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以此說明「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影響力。
  • 兩個故事兩種人生,教育孩子,試試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正向引導
    媽媽也經常會誇獎小斌,「今天你都主動和叔叔打招呼了,真棒!」「你今天和小朋友們玩得很開心呀。」「謝謝你幫媽媽給售貨員付錢。」等小斌再大一些的時候,媽媽會對小斌說:「知道你害怕人多的場合,但是等你長大總要單獨面對這樣的一些場景,不可能一直躲在媽媽身後,你要努力著去適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像巴頓將軍一樣鼓舞士氣
    皮格馬利翁效應認為:你期望什麼,你就會得到什麼。 1 巴頓的激勵藝術:從現在起,我要你們有所作為 「二戰」美國著名的將領喬治·巴頓號稱「鐵膽將軍」。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
  • 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學會鼓勵孩子幫他變身小超人
    但是很多人會覺得這種害怕就是膽小,就比如很多人對蟲子都比較恐懼,周圍人就老是要說他是個膽小鬼。對於膽小很多父母也是不認同的,甚至會因為孩子膽小責罵他們。牛牛是我鄰居家的孩子,他的性格比較謹慎,比較敏感。他非常害怕黑暗的環境,害怕小動物,害怕那種會動有聲音的玩具。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皮格馬利翁效應熟悉希臘神話的,大概都聽過皮格馬利翁的故事:皮格馬利翁是賽普勒斯國王,善雕刻。他希望找到一個美麗不凡的女子結婚,但是找了許多年,找了賽普勒斯內外,怎麼都找不到。於是,他決定用自己技藝雕刻一尊自己理想中妻子的雕像,於是,他夜以繼日的工作中,將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熱情、全部的愛戀都賦予了它。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為她起名加拉泰亞,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終於,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相傳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他為規避賽普勒斯妓女而一人獨居。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受到皮格馬利翁故事的啟示,做了一個實驗:他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聲稱要進行一個「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並煞有介事地以讚賞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教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尊雕塑太完美了,以至於皮格馬利翁逐漸愛上了自己的作品。他每天對著雕塑傾訴綿綿情話,讚美她的美貌,真誠地希望她能夠幻化成人形,成為自己的妻子。一天,皮格馬利翁的痴心終於感動了愛神,雕像化作一位楚楚動人的美女。皮格馬利翁的期望終於成真,迎娶了這位讓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
  • 家長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他變得真正優秀
    但事實上,有時候孩子吹牛並不是因為他要說假話,而是在他的認知裡事情就是那樣的,或者是他的表述不清晰讓大人們覺得他在說假話,但對於處在同一個階段的其他孩子來說,這是真的並且可以理解。其實吹牛的孩子,只要家長培養得當也有好處,你知道嗎?
  •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產品設計中的4種應用
    在生活中,很多的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校長對教師的期望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期望變成現實,在心理學上這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有很多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
  • 皮格馬利翁效應:4個方法洞察人性,構建人與人關係,去感受他人
    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皮格馬利翁效應》。作者朱瑟琳·喬塞爾森,著名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隆的得意門生,執業心理治療師,密西根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菲爾丁研究生院的心理學教授,由美國職業心理學委員會(ABPP)認證,曾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哈佛大學任教,獲得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亨利 A. 莫裡獎和富步雷獎。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你越堅信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相反的是,一旦信念搖擺不定,也就容易失去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