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你不妨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2020-12-05 騰訊網

人生有情淚沾衣,江水江花豈終極。——杜甫

馬克·吐溫說過:「只憑一句讚美的話,就可以快樂兩個月。」

在現實生活中讚美真的有那麼大的能量嗎?答案是肯定的。

當你學會了去讚美別人的時候,你得到的遠遠會比想像中的要多。

不斷地去讚美鼓勵別人,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它能夠讓對方朝著你所期望的方向而發展,也能夠促進兩個人之間關係的和睦。

這其實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相處方式相似,家長不斷地去鼓勵讚美孩子,孩子就會對自己越來越自信。

從而把外在的一種激勵變成自己內在的一種動力,這樣他們不管在學習還是在交友方面都會變得更加的突出。

而那些不斷被打壓的孩子們,他們天天生活在父母的嘮叨中:「你幹這個不行,你做那個不好,也不知道你天天能幹點什麼。」

他們不斷地被貶低,這樣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還有可能會變得自卑。

這種打壓式的成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家長應該學著去鼓勵讚美孩子,這樣他們在生活中才能變得更加自信與勇敢。

這不僅僅局限於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也應該如此。

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在這其中他們的性格脾氣都是你沒有辦法預料到的。

或許你是一個很開朗的人,但對方卻恰恰和你相反呢,這時候你又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和他們相處?

選擇合適的方法能夠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當你遇到一個不主動的人,不妨就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學著去讚美和鼓勵對方。

提到這個不得不說我的老闆,他是一個很會誇獎別人的人。

而且他的誇獎不會讓人感覺到膩煩,會讓人感覺誇的恰到好處,令人如沐春風。

以前我們公司有一個新來的女員工叫麗麗,公司那時候的規模還不大,裡面沒有幾個人。

而麗麗剛來比較木訥,即使遇到問題了也不願意去問,害怕別人說她。

後來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差錯,在開會的時候,老闆知道她的性格。

不會去刻意挑她的毛病,而是會不斷地去鼓勵她,有問題就要向別的同事問。

果不其然,在以後的工作中,麗麗開始主動地去找別的同事問問題。

老闆看到她這樣的情況也會不斷的誇獎她,後來麗麗在工作中變得越來越主動,業績也在不斷的進步。

誇獎鼓勵有用嗎?答案是有用,就像麗麗一樣,本來她在工作中不主動,經過鼓勵與誇獎,她的變化肉眼可見。

在和別人相處的時候就是如此,不要抓著別人的一個毛病不放手。

沒有人是完美的,當你一直去挑別人的問題,別人也會反過來一直挑你的問題,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

其實人心是很脆弱的,你的一句話或許就會傷害到別人,每個人的心理防線不同,不要拿你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標準。

在愛情裡面也要去學著誇獎自己的身邊人。

就像沈夢辰一樣,她和杜海濤公開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倆的感情。

然而到最後,他們兩個人的感情卻成了所有人都羨慕不已的愛情。

為什麼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成為了別人口中所羨慕的愛情呢?大概是他們兩個充滿歡樂的相處方式。

沈夢辰和杜海濤在兩個人參加節目的時候,沈夢辰開口閉口都是:「寶寶好棒哦!」「哇,你好厲害啊!」

我想正是因為沈夢辰這樣不斷去誇讚對方,所以才讓杜海濤在感情中變得同樣充滿了很多活力。

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對待自己身邊的人,特別是自己親密的人,都要學會誇獎和鼓勵。

不要用貶低式的語言去和自己身邊的人相處,這樣傷害的不僅僅是對方,還有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把自己最暴躁的脾氣,發洩給了自己身邊最親密的人。

用自己認為最「合適」的方式去抱怨,去發洩,這樣只會給彼此的感情增加挑戰。

要多學著用鼓勵與讚美的話去和身邊的人相處,這樣能夠讓對方對自己很有好感,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對方。

或許是由不主動變為主動,也許是由自卑變得開朗,這樣對於兩個人的關係是有益無害。

當你和一個不主動的人相處時,不妨就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這樣能很快增進兩個人之間的感情。

相關焦點

  • 婆媳相處,拒絕「黑暗皮格馬利翁效應」
    說起來「皮格馬利翁效應」,這裡面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故事。很久以前,存在一個古老的部落,這個部落裡,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年輕人想要結婚,必須要學會一項抓牛的本事,而抓來的牛,可以作為聘禮向女方家求婚。
  • 兩個故事兩種人生,教育孩子,試試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正向引導
    故事二:小斌從小是一個比較內向的孩子,害羞不善於表達自己,每次有類似家庭聚會這樣的活動時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後,恨不得黏在媽媽的身上。這時候,總會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小斌,你怎麼總粘著媽媽呀,一點不像個小男子漢。」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作為上司或老闆,怎麼激勵員工?
    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賽普勒斯國王。身為國王,王國裡的美麗少女任其揀選,但皮格馬利翁卻不喜歡賽普勒斯的任何一個女子。他不停尋找自己心目中完美愛人,找了又找,尋了又尋,最後他放棄了,決定永不結婚。批評重了,人不幹了;批評輕了,又沒什麼效果。那麼,我們不妨就學會用表揚的方法激勵員工好好工作。像皮格馬利翁一樣,對對方抱有期望,並將自己的期望告知對方,員工說不定就會主動朝著上司的期望的目標努力工作。
  • 想讓他對你死心塌地,與其一味取悅,不如試試「皮格馬利翁效應」
    01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鼓勵,能激起學生興趣。這種反饋又激起老師更大的教育熱情,維持其原有期望,並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關照。後來通過一些研究發現,這種效應在感情當中同樣也是適用的。眾所周知,當我們在跟一個人交往的時候,自然也是希望對方能夠對你死心塌地,他能夠對你上癮,離不開你。但是有些人,想要讓對方離不開他的方式,就是一味對他好,一味的取悅他。
  • 想讓男人離不開你,不妨試試「棄貓效應」,心理學有依據!
    因此,女人們不妨嘗試一下「棄貓效應」,讓男人漸漸的變得離不開你。感情上,遇到不懂珍惜的人,不妨嘗試「棄貓效應」!當你和一個男生在一起的時候,這個男生對你的付出總是視而不見,仗著你給的愛恃寵而驕的時候,你就可以嘗試一下棄貓效應了,讓男生在沒有你的關心的時候知道你的關心是那麼的珍貴,這些都並不是來得那麼容易的,這樣才能讓男生知道失而復得的寶貴。
  • 女人應該學會的「馭夫術」:皮格馬利翁效應
    皮格馬利翁效應,源自於古希臘神話中一個美麗的傳說。賽普勒斯國王皮格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個人生活。他十分喜歡雕刻,就用象牙雕刻了心目中女神的形象。皮格馬利翁每天都要對著雕像訴說愛慕之情,和雕像談起了戀愛。
  • 皮格馬利翁效應:像巴頓將軍一樣鼓舞士氣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激勵和讚美被認為是激發下屬潛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而人有70%的潛能是沉睡的,這意味著創新性的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提升團隊效能正成為管理者的一項考驗。 在現代企業裡,皮格馬利翁效應不僅傳達了管理者對下屬的信任度和期望值,還更加適用於團隊精神的培養。即使是在強者生存的競爭性工作團隊裡,許多下屬雖然已習慣於單兵突進,我們仍能夠發現皮格馬利翁效應是其中最有效的靈丹妙藥。
  •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
    加油吧考生—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和讚美會創造奇蹟一、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古希臘神話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心理學上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便是從這個故事裡總結出來的,是指熱切的期望與讚美能夠產生奇蹟: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自己預期的要求。它又被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和「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次經典的實驗後共同提出。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也都努力地為實現理想而不停奮鬥著,但卻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別人的成功仿佛輕而易舉,自己的汗水卻無法換來回報,或者放棄目標,或者改變策略,在不停的變化中浪費掉寶貴的時光。走到最後的人,他們也許並沒有更多的幸運,也沒有獲得額外的支持,唯一不同的是擁有一顆更堅定的心。信念,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力量,它支撐著你突破一個個瓶頸,克服一重重困難,在拼搏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毫不退縮。
  • 在管理中,要充分發揮「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威力,激發他們的潛能
    有一天,他開始雕刻一個美麗的女人。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所有的孤單和煩惱都隨之而去。這項工作完成後,他發現自己雕出來的是一個栩栩如生的美麗女人,他不由自主地深深愛上了她。他愛得如此深沉,以至於他可以不要世界上的其他一切,只希望這個自己一手雕成的女人能有生命,這樣在醒著的每一刻他都可以和她在一起。
  • 皮格馬利翁效應
    簡單來說,皮格馬利翁效應指的就是如果你對一個人有期待,那個人久而久之會對你的期待有所回應,他會按照你所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要關心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做他們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因材施教的同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有點,並在課堂上、班級活動中發揮他們各自的有點。讓他們的有點有用武之地,實際上也是表達了對他們善於利用自己的太長的期待。久而久之他們會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並朝專業領域發展。
  • 「皮格馬利翁效應」很神奇用準了能讓人人變得越來越優秀
    每個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變優秀,人往高處走是人人皆有的共同嚮往。人往好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先是心嚮往之,心懷期待,給自己一個信心,後為之奮鬥,最終達到既定目標。給自己一個信心是十分重要,尤為對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前進的動力。
  • 心理學史上著名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人是如何被環境改造的?
    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劍橋薩默維爾青年研究這個著名案例時,內心的震撼和觸動。以及哈佛大學著名的75年幸福人生研究,感受到深刻啟發。這些案例和故事,會陸續在以後的推文中與大家分享。今天想分享的,是一個關於人生如何被環境、被期待改變和塑造的心理學實驗。
  • 皮格馬利翁效應——給別人好的預期,可以事半功倍
    正式開始今天的主題前,讓我先給你講個小故事。上周五,老闆在下班前的十幾分鐘,突然交給了我一個非常棘手的任務,讓我儘快做出來,並且在臨走之前,還特別堅定地對我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本來呢,我已經沒心思在工作上了,心裡就想著周末和朋友看電影的事情。但是,老闆的這句話和信任,不知道怎麼樣的,就讓我心裡有種強烈的預期,覺得自己一定能完成老闆交代的這個任務。
  • 想讓中年女人「荷爾蒙提升」,兩人相處時,不妨試試這三句話
    作者:萌聽小姐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不去用來形容中年夫妻相處的話就是「中年夫妻親一口,噩夢做半宿」,為什麼這樣說呢?其實是因為兩夫妻之間從最開始的戀人關係轉化成了最後的親人。那麼如何想讓你的妻子也就是這位中年女人重新回到你們最開始認識的那個時候的少女狀態,擁有著滿滿的少女心,也就是提升這位中年女人「荷爾蒙」,所以兩人相處時,不妨試試這三句話。
  • 「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你,找對另一半到底有多重要?
    小潘·心理學課堂「皮格馬利翁效應」,原本指的是教師對於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牽動,從而使學生獲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故事的起源事古希臘神話中的一位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了愛慕之情,他的熱烈渴望最終似得這尊塑像變成了一個真人,兩人相愛並最終結為連理。這位國王的名字就叫做皮格馬利翁。青春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很多一反常態,性情發生巨大變化的人,關鍵的變化點就是在青春期。能在青春期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能讓你在今後對孩子的教育中省去很多心血。
  • 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懂得「皮格馬利翁」效應,走出教育誤區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是非常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的,尤其是父母的評價和期待,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一個孩子被父母貼上什麼樣的標籤,有怎樣的期待,孩子就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這其實就是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皮格馬利翁效應——真誠讚美的力量
    皮格馬利翁國王擅長雕刻,於是在孤寂中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現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久依伴,國王竟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愛慕之情。於是國王祈求愛神阿佛羅狄忒賦予雕像以生命,最終阿佛羅狄忒被國王的真誠所感動,就讓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來。於是皮格馬利翁就稱她為伽拉忒亞,並娶她為妻。在這個故事中,很顯然皮格馬利翁的期待是真誠的,沒有這種真誠,顯然是無法打動愛神的。
  • 皮格馬利翁效應:4個方法洞察人性,構建人與人關係,去感受他人
    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皮格馬利翁效應》。01、人如何創造幻想先說一下什麼是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其實是一個希臘神話中國王的名字,這個國王對凡間的女子都不感興趣,卻愛上了自己精心創造的少女雕像,沒想到女神維納斯被皮格馬利翁的執著感動後,賦予了這座雕像生命。皮格馬利翁美夢終於成真,娶了這位美女為妻。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就用皮格馬利翁效應,來指代人們自我實現的預言。那麼人是如何創造幻想的呢?
  •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產品設計中的4種應用
    在生活中,很多的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校長對教師的期望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期望變成現實,在心理學上這叫皮格馬利翁效應——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有很多產品運用了皮格馬利翁效應,讓用戶充分知覺到情境中的期望,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使情境中的期望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