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愛給孩子「潑冷水」的爸媽,是真的蠢!

2021-01-22 阿瓜阿果

最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話說有一位名叫塞爾瑪·拉格洛夫的瑞典女作家,小時候的她,因為疾病無法走路,家人以為她一輩子都不能走路了。有一年,她跟隨父母坐船去旅行。在船上,她聽說船長有一隻天堂鳥,長得非常漂亮,她被別人嘴裡的描述迷住了,一定要看看天堂鳥的樣子。一位不知她不能走路的服務生,在她的強烈請求下,說要帶她去看。在那瞬間,她也忘記了自己的腿病,竟然忘我地慢慢走了起來,一步又一步地……她的腿病竟然奇蹟痊癒了。

最近,我在超市剛好看到了一對母女,引起了我相似的思考。小女孩看到動作靈敏、手指操作得飛快的售貨員,便跟媽媽說:「媽媽,我以後想像那位姐姐一樣,在超市工作!」孩子的媽媽露出嘲弄的表情:「你學習差,以後只配掃大街……」我留意到小女孩的眼神黯淡了很多。

我在後面一直思考那位媽媽的行為,沒有哪位媽媽不愛孩子,但是她卻親手給自己的女兒潑了冷水、剪斷了小鳥想飛翔的翅膀。我也在想,那位媽媽在她的人生中一定也遇過無數被潑冷水的情形吧?她絲毫沒有鼓勵孩子的意識,甚至毫不知情地,自己親手用「玻璃杯」把孩子的人生「罩住」了。難怪外國父母經常喜歡調侃中國父母,把孩子「打進泥裡,卻不懂挖出來……」

梭子魚的「玻璃杯」,因何而來?

在一個池塘裡,有一條梭子魚,它身邊很多小魚遊來遊去,梭子魚飢餓時很方便,只要張開嘴巴便能吃飽小魚。沒多久,有人往梭子魚周圍套了一個玻璃杯,當小魚遊過來時,梭子魚就張開嘴巴,但是什麼也吃不到,梭子魚也嘗試撞擊玻璃杯,但是玻璃杯紋絲不動。在經歷了無數次不成功後,梭子魚最後絕望地放棄嘗試。後來,有人把玻璃杯拿掉,但是梭子魚仍舊一動不動,甚至沉到了池塘底。即使很多小魚在它嘴邊遊,它也懶得張開嘴巴,最後活活餓死了。

別讓孩子成為那條「梭子魚」!失望、挫折、害怕,讓梭子魚習得性無助——「我已經努力了,現在跟過去沒什麼兩樣」;「我的努力於事無補,我還不如儘早放棄」;「爸媽總是說我很差,我就是這樣了」……這便是梭子魚心態,他們大腦中的「害怕蟲」控制了他們的行為。

當你發現孩子很懶惰、不願嘗試、很自卑,甚至經歷了挫折後不想動了……可能就是習得性無助了。不過,習得性無助是心理原因造成的,當然也有心理應對法。

當孩子被生活「潑了冷水」,父母怎麼幫孩子?

巧用自我暗示。

我有個親戚,小時候因為好奇,便學著大人的樣子打開了煤氣爐,但因為不懂正確用法被燙傷。後來他長大了,他的媽媽跟我說:「他再也不願碰煤氣爐,因為被燙傷了一次,讓他對煤氣爐避而遠之……」這位當時已經20歲的年輕人,有一次因為父母外出,寧願吃了一周的方便麵,也不願打開煤氣爐做飯。習得性無助的梭子魚心理,讓他永遠在一件普通廚房用具面前卻步。他給了自己太多負面的自我暗示。

據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兵力不足,一些心理學家需要把監獄裡的犯人,調整成英勇善戰的戰士。這些心理學者讓犯人們給他們的親人寫信,不用他們自己寫,照抄範本便可。但是信的範本有些特別,統一的口吻都是描述自己在前線如何英勇拼搏,如何創立了傲人的戰績。這些犯人重複抄寫了半年後,奇蹟發生,當初那些以為將在監獄度過餘生的毫無鬥志的人,變成了一個個勇敢的士兵,跟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相差無幾。正面的自我暗示,能讓人變得勇敢。

閱讀/觀看「勇敢故事」。

美國楊百翰大學家庭學教授莎拉柯尼(Sarah Coyne)曾經研究過迪士尼公主電影對孩子們的影響。他們發現,童話故事讓那些喜歡迪士尼公主故事的男孩子變得勇敢。為什麼?大部分迪士尼公主故事裡的男性角色,比如王子等,都是英勇善戰的。男孩子在聽這些故事時,容易產生代入感。就好比一個孩子看完超人節目就把自己稱為超人那樣。這也叫「性別印象形塑」。

在動畫片和童話故事裡,也有女性的勇敢角色,例如《冰雪奇緣》中勇敢的安娜和艾莎。所以,如果父母想讓孩子變得勇敢,可以在給孩子講故事或看動畫片時,特意選擇有勇敢性格的人物形象。

相信困難可以克服。

當梭子魚不相信「玻璃杯」存在,便能衝破害怕。當一個孩子相信困難可以克服,或者忽視那些讓他們害怕的東西,妨礙他們進步的「玻璃杯」便可能消失。

美國著名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童年有個有趣的故事。據說阿姆斯特朗小時候,有一天在自家的院子裡蹦跳,一邊跳一邊問媽媽:「我可以跳到月球嗎?」媽媽說「當然可以,但上去之後一定要記得回家……」聰明的母親,為孩子的成長掃除了任何「玻璃杯」,而無知的父母呢?常常是那個掐滅孩子夢想的「劊子手」。

所以,勇敢常常是孩子們努力了很久很久的小火苗,父母別再輕易給孩子潑冷水!

關鍵字:習得性無助、幼兒心理、親子關係、育兒習慣、早期教育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焦點

  • 自我實現=學習動機,家長的愛和尊重,是孩子實現自我的永動機
    爸媽很著急,去鼓勵他:「如果學習成績能達到全班第一名,就獎勵你特別想要的自行車。」當彬彬沒有滿足爸媽的期望,爸媽就會責罵他:「我們怎麼會有你這麼笨的孩子!」小小年紀的彬彬有時候很迷茫,完全不知道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 你真的愛你的孩子嗎?為什麼你的孩子從不知道你愛他們
    有一種愛令人痛心,叫做「指責」;有一種愛令人疲憊,叫做「監視」;有一種愛令人抓狂,叫做「幹預」;有一種愛令人麻木,叫做「強迫」。當家長對孩子說這句話的話時候,回想一下你兒時的場景是否能跳出這「四項基本原則」?家長的心永遠是好的,但凡精神沒有嚴重問題的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好。
  • 最愛的人卻說盡最惡毒的話!親愛的爸媽,我們好好說話可以嗎
    我不知道別人的爸媽吵不吵架,我更不知道別人面對自己的爸媽吵架,會怎麼辦?說實話我很害怕他們吵架。畢竟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媽,都是自己至親至愛的人,哪一個我都不想他們受到傷害。他們一吵架,我感覺我的腦袋就快爆炸了。
  • 「你爸媽不要你了!」管不住嘴的人,請你遠離我的孩子!
    「你爸媽不要你了」、「你是你爸媽撿來的」、「你爸爸媽媽只愛弟弟,不要你了」「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看到這些話你們是不是也是似曾相識的感覺,這是一部分大人動不動對小孩子說的一些話,本以為都2020年,不會再聽到,沒想到還是我太天真了。
  • 愛因斯坦、韓寒……那些愛閱讀的孩子,人生到底有多賺?
    愛閱讀的孩子,人生不會差到哪兒去。先說說猶太人,這個世界上最愛閱讀的民族,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調查表明,在以猶太人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歲以上青少年平均每月讀一本書。說起猶太名人來,個個如雷貫耳:馬克思、畢卡索、普利茲、比爾·蓋茨、洛克菲勒、J.P摩根、馬克·扎克伯格……猶太人懂經商,會賺錢,同樣也重教育,父母從小就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
  • 孩子喜歡吹牛?家長巧用「皮格馬利翁」效應,讓他變得真正優秀
    但事實上,有時候孩子吹牛並不是因為他要說假話,而是在他的認知裡事情就是那樣的,或者是他的表述不清晰讓大人們覺得他在說假話,但對於處在同一個階段的其他孩子來說,這是真的並且可以理解。其實吹牛的孩子,只要家長培養得當也有好處,你知道嗎?
  • 「給某人潑冷水」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給某人潑冷水,它不是真的指用冷水潑人,而是指「讓某人氣餒,打擊某人的熱情」,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pour/throw cold water on 給…潑冷水
  • 5分鐘讓爸媽變身海洋生物專家!
    前一陣,我們推薦過一些動物紀錄片,獲得爸媽們一致好評
  • 《天藍色的彼岸》孩子需要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需要相信愛
    其實哈裡在世時就想像過這樣的畫面,哪一天他不幸離世了,最好是因為見義勇為去世的,人們會哀嚎啜泣,人們會為失去了一個善良、了不起的孩子而感到惋惜痛心。幻想著人們為他的死如此悲傷,他的心裡總是暖乎乎的。但是,現在他真的死了。回到人間的哈裡成了幽靈,他可以自由地飛翔和穿越,只是,沒有人能看到他。
  •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怎麼辦?建議爸媽這樣做
    通過對幼兒園孩子們進餐時的觀察,那些進餐速度快,且能保證自己吃飽的孩子都有以下特徵:本身對吃飯這件事情很積極;牙齒的咀嚼能力和食道的吞咽能力之間非常協調;吃飯過程中專心、不說話,吃完規定的量後時間還很充裕,還能額外添加食物。相反,進餐慢的孩子幾乎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1.
  • 城市兒子與農村爸媽的距離產生的不是美,而是一種不習慣
    最近我遇到了一件事一直困惑著我,由於今年老婆剛生了寶寶,在家帶孩子做起了全職寶媽。我還是天天上班,老婆一個人帶孩子常常忙的飯都顧不上吃,更別說做了,所以就跟我商量讓一直待在老家的爸媽過來幫忙帶帶孩子,哪怕做做飯也行。我就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過來,起初爸媽都來了,但是住了一個星期左右,我爸因家裡還有點農活沒幹為由就回去了。
  • 4個部位是孩子「生命線」,爸媽再「手癢」也別碰,別釀成大錯
    很多年輕的父母會說:「我是被打大的,我也知道不能打孩子,但是孩子一犯錯,我控制不住,打他也算是給他一點警示吧。」雖然孩子不聽話,但為人父為人母,我們還是應該要保持最基本的理智,平時孩子實在是調皮不聽話,偶爾打打孩子也可以,但是可不能亂打。因為有些部位是孩子的「生命線」,如果說爸媽不小心碰到了這些地方的話,可能就會「釀成大錯」。
  • 沒有為孩子付出過時間的男人,怎麼會真正地愛孩子呢?
    母嬰我想說孩子是拴不住大人,拴不住婚姻的,即使男人很愛孩子,如果夫妻沒有了感情,他也一樣會選擇離婚的。在當今社會,孩子只是夫妻感情的點綴,並不是婚姻的紐帶。除非男的很有錢,多生孩子可以分家產,不然不建議去用孩子挽救婚姻。男的離婚時根本不會把孩子考慮到第一位,反倒是很多女人寧可離婚時淨身出戶,也要帶著孩子。再有活生生的一個例子就是英達對和宋丹丹生的巴圖不聞不問,極其冷漠,卻對和梁歡生的孩子一片慈父情懷,他不愛宋丹丹也就斷絕了跟巴圖關係,即使巴圖長得跟他一樣也沒用。
  • 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這5個讓孩子愛上學習的方法一次性告訴你
    2020-11-24 06:18:06 來源: 牛牛大事件 舉報   孩子不愛學習常常讓家長們頭疼
  • 美國研究表明,房間雜亂程度與孩子大腦發育有關,爸媽注意兩件事
    研究表明,6月齡~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階段,在這段時間內,孩子的的大腦發育將完成80%~90%,而且此時寶寶的大腦活躍度是成人的2倍。編輯:邱寫寫不少寶媽都發現,在2~3歲這個階段,小傢伙們幾乎成了「萬人煩」,總是把房間弄得亂糟糟,讓爸媽們陷入焦灼。
  • 你以為二哈是真的蠢嗎?看看這份兒狗狗智商排行榜,它才是最蠢的
    哈士奇是一種很多人都喜歡的狗狗,不過在很多小夥伴的印象當中,二哈,蠢哈這樣的稱號總是特別深,那麼二哈真的二,真的蠢嗎?咱們來看看這份狗狗智商排行榜,真的是大吃一驚。還真的是如此,貴賓分為巨貴,標準貴和迷你貴,其中以標準貴的智商最高,這也是很多貴婦喜歡的原因之一,可不僅僅只是它看著特別好玩而已,它其實特別的懂人心,能賣萌撒嬌,而泰迪就是屬於特殊的一種貴賓犬。
  • 孩子3歲前有沒有記憶?爸媽的粗暴對待,不會毫無痕跡
    普及了那麼多兒童早期教育觀念,有時候會碰到網友問,你們整天說教育孩子不能這樣不能那樣,父母的早期教育行為對孩子將來的影響真的有那麼大嗎?咱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個早期教育的前提性問題,孩子三歲前有沒有記憶。我印象中最早畫面,好像是自己上學前班,大概已經6歲了,一個同學穿的小鴨子毛衣我特別喜歡……我問福林爸爸:「你還記得你三歲前發生的事情嗎?」
  • 爸媽營
    羅恩真的是充分詮釋了什麼叫「一個男二的自我修養」,他不是男主角,並沒有肩負「拯救地球」的重任。作為男二,羅恩的人生,真的是輕裝上陣,所以,這孩子既樂又暖。首先,羅恩真的特別逗,因為逗,所以就很治癒。爸媽們一定越看越覺得眼熟,這小孩兒貪玩又貪吃,平凡卻可愛,雖然成績不算頂好,但是總是自得其樂,還特別善良講義氣……這哪是羅恩,這不就是我家娃嗎??有朋友開玩笑說,羅恩留在我們心裡的這19年,真是在實踐「一個男二的自我修養」——溫暖、有擔當,不宣兵奪主卻自帶治癒Buff。。。其實,真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哈利,頭戴主角光環,大殺四方。
  • 別再讓孩子從1數到100,這方法才能鍛鍊智力,多數爸媽忽視了
    研究發現,兒童時期的智力水平有40%是由遺傳決定的,比如爸媽都屬於IQ>125的高智商人群,那麼他們的孩子也大概率天生聰明。編輯:邱寫寫智力伴隨我們的一生,從學生時代一直到步入社會,智力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成績和排名,還會關係到我們的工作和收入。每個爸媽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在智力上「後浪推前浪」,實現大腦的最大程度開發。
  • 2020美國兒童閱讀報告出爐:孩子越大越不愛讀書,是真的
    寒假到了,老母親們都已經在摩(瘋)拳(狂)擦(買)掌(書),打算讓孩子大量閱讀了。不過問題是,每年給孩子買了那麼多書、收集了那麼多書單,孩子真的喜歡讀嗎?能讀完嗎?一份來自美國的最新報告說:很遺憾,家長給選的書,孩子其實並不喜歡。所調查的3000+孩子中,89%表示「他們最喜歡的書,都是自己挑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