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班老婆一臉淡然告訴我「今天爸媽過來了,送了一大堆自己地裡種的蔬菜,吃了個午飯,然後下午就走了」,我簡單的應了一聲。因為這樣的事情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見怪不怪,時間長了我也慢慢變得習慣了。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子弟,爸媽更是當了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老農民。所以自幼爸媽就告訴我一定要爭氣,好好努力上學。所以從小我就比別人更努力,更願意吃苦,功夫不負有心人,果不其然,我成了我們那個全是農民大家庭裡唯一的一個大學生。最後大學畢業,上班,結婚,生子一切都按照正常的人生軌跡生活著。並在我們市裡買了房,安了家,老婆是我的高中同學。小日子過得雖然不算富裕,但也有自己的小幸福。
最近我遇到了一件事一直困惑著我,由於今年老婆剛生了寶寶,在家帶孩子做起了全職寶媽。我還是天天上班,老婆一個人帶孩子常常忙的飯都顧不上吃,更別說做了,所以就跟我商量讓一直待在老家的爸媽過來幫忙帶帶孩子,哪怕做做飯也行。
我就給他們打電話讓他們過來,起初爸媽都來了,但是住了一個星期左右,我爸因家裡還有點農活沒幹為由就回去了。留我媽一人照顧,但是又過了不到一個星期,我媽說我爸一個人在家忙不過來也回家了。我開始也沒多想,可能是真的忙。就勸老婆過兩天等他們忙完就該來了。可是這一等就是半個多月。
直到有一天我給孩子辦戶口,就順道回了趟老家,發現我爸去釣魚去了,我媽正在門口跟人家聊天呢,我就小聲的問我媽,家裡活忙完了嗎?老媽說早就幹完了。我就跟她說,忙完還去城裡吧,生活條件比鄉下要好,買東西也方便。我媽的回答卻讓我很詫異,她說「她不想去了」。還跟我商量說要把我老婆和寶寶接到老家來照顧。
我媽也跟我說了不想去的原因,她說他們在農村生活一輩子了,也幹了一輩子的農活,已經習慣了農村的一切,出門有熟悉的鄰裡,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家常。在城市裡總覺得很憋屈,雖然每天做做飯,但是不幹點農活,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所以住個一兩天還可以,時間長了就受不了了。我覺得我媽說的也有道理,就沒有繼續再要求他們回城市。
回到家裡就跟老婆商量回老家的事,老婆一口拒絕了,因為她覺得在老家幹啥都不方便,尤其是冬天,比如上個廁所,大半夜還得起來跑到院子裡,早上起來洗臉刷牙還得燒熱水,買個東西最少也得跑五六公裡外的鎮上,還不敢保證東西的質量。所以老婆的態度是很堅決的,我也沒再說什麼,因為老婆說的也沒錯,畢竟還帶著寶寶。
現在的我真的很困惑,一邊是生我養我的爸媽,一邊是我妻子和寶寶。我原本以為經過我的努力奮鬥在這個城市安了家,過上了城市生活,也想把一直生活在農村的爸媽接過來享享清福,讓他們覺得老有所依。我現在才發現我錯了,雖然爸媽不願意跟我們多住一些日子,但是還是隔三差五的過來給我們送一些自己種的蔬菜,然後看看寶寶當天就回去了。
最後我也想通了,不是爸媽不愛我們了,可能他們真的不習慣,不習慣這裡快節奏的生活,不習慣這裡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不習慣說著普通話的超市小姐姐,不習慣見了幾次面還不打招呼的鄰居,或許他們真的已經無法融入到當初他們曾羨慕的城市生活了,從此我也沒有再強求他們,所以他們就隔三差五的過來,用另一種方式關愛著我們,繼續著我們的幸福小生活。
我覺得給父母最好的愛就是多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遵循他們的意願,給他們一個相對自由快樂的晚年生活。不打擾,不代表不關心;不在身邊,不代表照顧不到;我是一名愛釣魚的養狗人,喜歡的點擊關注,用心去經營我們的幸福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