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僅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卻有著一個漫長的過去。
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學者們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論觀點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學派。
讓我們擦亮眼睛看看這主流的七大學派各有什麼特點吧!
知識簡介
(一)構造主義
馮特是構造主義的奠基人。這個學派
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他認為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只看重意識的成分,而不管意識內容的來源、意義和作用。
(二)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的創始人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
機能主義學派也主張研究意識,但他們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是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以思維為例,構造主義關心什麼是思維,而機能主義則關心思維在人類適應行為中的作用。
(三)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到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
行為主義認為心理、意識和靈魂是主觀的東西,不可捉摸,又不能加以觀察、測量和證實,作為研究對象,永遠不可能躋身科學之列。
由於它的主張過於極端,因而限制了心理學的健康發展。
(四)格式塔心理學
在美國出現行為主義的同時,德國也湧現出了格式塔心理學學派。格式塔心理學的創始人有韋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該學派堅決反對對任何心理現象進行元素的分析,並把馮特的構造心理學稱之為「磚塊和灰泥的心理學」。
「格式塔」是德文「完整」的譯音,每一種心理現象都是一個格式塔。
(五)精神分析
這是由奧地利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創立的一個學派。它的理論主要來源於治療精神病的臨床實踐經驗。
該學說認為人類的一切個體和社會行為,都根源於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衝動。欲望以無意識的形式支配人,並且表現在人的正常和異常行為中。
(六)人本主義心理學
馬斯洛和羅傑斯是人本主義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人本主義被稱為除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之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
其主張人性本善,注重對人性的研究,具有人文關懷的思想。
人本主義的研究理念衝淡了心理學的純科學色彩。
(七)認知心理學
1967年奈瑟爾發表《認知心理學》標誌著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近年來,認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結合產生了認知神經科學。
科學家們認為,只有揭示心理活動的腦機制,特別是認知功能的神經生理學機制,才能真正揭示腦的秘密,了解人的心理功能的特點。
知識表格
七大學派各有千秋,我們可以通過畫表格(大表哥)的形式,將其共同點與不同點盡收眼底。
思維導圖
大表哥的呈現能夠讓我們對各知識點有一個橫向及縱向的比較,這就屬於記憶的深度加工了。但是僅有記憶的深度加工是不夠的,我們要學會提取。
該提取什麼?以及如何提取呢?這就需要藉助思維導圖了。通過思維導圖,我們需要將各學派的理論要點和關鍵字拿下。
文都比鄰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動手做一下思維導圖,這樣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會更加深刻哦~推薦思維導圖軟體:x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