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介紹:
學什麼——學習與研究人類心理與行為的規律與機制,屬於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注意:北大心理學系僅招收理科生)。
人類科學事業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認識意識與物質或心智與大腦的關係。在這個偉大的事業中,以人(和動物)的外在行為以及認知、情感、意志心理過程和心理結構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心理學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心理學是一門科學,是一門探討人類精神世界和行為模式的科學,是一門綜合使用行為測量和最先進技術手段的、文理交叉的科學,是一門進可研究艱深科學問題、退可直接服務於社會的學問。
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使得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關心人際關係和公平正義;心理學幫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如何影響他人、他人如何影響自己。心理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生活習慣、是職場升華的技能和保障。心理學讓你知道生活的意義,知道「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何在。
做什麼
從事科研(要讀博士,北大心理系本科畢業生每年有1/3-1/2會出國讀博,在國內保研畢業後的也有一部分繼續去國內或國外讀博的,做學術是北大心理系最強勢、最主流、最受鼓勵的出路)
從事能至少部分應用心理學知識的相關工作(一般要讀碩士,北大心理系本科畢業生除了出國深造之外大部分會在國內保研,碩士畢業後工作方向的不完全舉例:人力資源、用戶體驗、商業諮詢、消費者研究、心理諮詢與治療等)
非專業相關的其他工作(本科畢業直接工作的很少,工作內容多與專業關係不大)
課程設置:
主要專業課——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心理測量、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組織管理心理學 、變態(異常)心理學等;
其他——數學、物理、算法與數據結構、SPSS等。
你專業中你覺得有趣的事情?
心理學本身就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科,可以學習和在科研中探索人類心理與行為的有趣規律;
臨床心理學方面的課程則有助於自我了解和成長。
有什麼想吐槽的?
參見《如何讓一個心理系學生吐血身亡》
北大是研究型大學,所以學的和做的主要還是科研、學術、理論,會比較微觀、細節,大部分內容很難直接應用於社會實踐,如果想學以致用,主要需要自己下功夫學習和思考,系裡不會有太多直接的鼓勵和輔導。
如果想學心理諮詢與治療,至少要讀碩士
心理學專業必修物理學,生理學實驗似乎也變成必修了(生理心理學實驗至少是必修),前者跟專業基本毫無關係(培養科學思維我覺得也完全不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後者會很挑戰那些很不忍心傷害小動物(如小白鼠等)的同學們的忍受力,因為實驗通常是要傷害它們甚至讓它們付出生命的——雖然這是它們為科學研究做出的貢獻,但是真的有必要每個學生都去經歷這些麼,那些不做學術的、學術內容與生理學關係不大的同學,就不能放過他們和這些小動物麼……
北大心理系很小,小有小的好處,如跟師兄師姐師弟師妹很容易熟悉,但也有小的壞處,如缺乏存在感(社會上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心理學是什麼,常以為心理學就是催眠、讀心術之類的,不過現在慢慢應該在改善了),覺得跟其他大院系比勢單力薄,容易有受壓迫和不受重視的感覺(其實都在於心態,應該也有改善的)。
本科畢業還好,讀碩和讀博一定要在選擇導師之間做足功課,充分了解導師和研究的內容,多嚮導師現在的學生了解情況,看看是否適合自己 (尤其是導師的厚道程度!嚴師有嚴師的好,但要看你受不受得了……),否則後果很嚴重(比如延期畢業神馬的……)
院系的氛圍如何?
每一屆學生都不一樣,有的特別團結、積極向上,有的一盤散沙、頹喪,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不一樣;
科研氛圍很濃,「很學術」是對人最流行的褒獎,「不學術」則接近貶義詞……但是這種氛圍是把雙刃劍,對學術的同學有福,對本來興趣就不在學術、但在社會實踐上有才能的同學則具有不良的影響,還是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對學術和非學術活動平等對待。
大學四年怎麼規劃?
大一適應環境,學好專業基礎課,摸索這個專業是否是自己未來想幹的,考慮大二要不要開始修雙學位; 大學成績還是很重要的,對出國深造影響最高,其次是國內保研,最次是國內工作,不要完全相信「大學看重能力不看重成績」的說法——本系確實有一些成績很差甚至肄業的傳奇人物,讓人非常佩服,不過你要想想自己有沒有他們那樣足夠NB的能力。
根據需要選擇是否修雙學位,如果本科畢業就想工作,大二畢業的暑假最好找一份公司實習(通常第一份實習很難找到大牌公司,主要在家鄉或者小公司找,獲得一定的經歷);
大二大三的專業課很重,也是最關鍵的時候,本科畢業後的去向基本在這段時間裡定型,後期要開始和完成保研和出國的申請階段;
北大社團活動很豐富,大一大二比較有時間玩社團,如果不往社團骨幹發展到大三大四可能就沒這個精力了;
大四的人通常忙著申請出國或找工作,保研成功的人這時候是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
還可以說說:
哪些證對你的專業很重要?最好從什麼時候開始考起?如果想在高校或中小學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行業,碩士一二年級時最好考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也最好考個教師資格證,最好儘早入黨(這個不限於此行業,對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均適用)——這些東西沒有一個是一定有要求的,但是某些單位會有要求,每年的崗位本來就很少,這個單位要諮詢師證你沒有,那個單位要教師證你沒有,那個單位要求是黨員你不是,最後能去的地方就很少了……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只是如果你想要獲得更多選擇,就儘量讓自己少因為硬體缺失而失去機會吧。你會推薦那些專業方面的書或視頻等資料給學弟學妹?專業書上課後自然會接觸,就不多說了;對看穿別人心理感興趣的推薦《每天學一點行為心理學》,但是告誡一下,書裡面的東西在心理系裡學得很少;對心理諮詢與治療感興趣的推薦《登天的感覺》;對心理成長、幸福感感興趣的推薦哈佛的積極心理學公開課,在優酷上搜索「哈佛幸福課」即可,網易公開課裡也有。但是如果想了解心理學專業學些什麼,最好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導論課程(渠道同上),至少北大心理系是沒有哈佛幸福課這種課的,其他院校我估計也沒有,但可能有一些生命教育、心靈成長類的課程或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