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薩克牛頓,影響世界進程的偉大人物!

2020-12-04 國學大觀

導讀:影響世界進程的100人中,他排名第二!他就是艾薩克牛頓。

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者,經典力學的奠基人,和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地發明了微積分。牛頓身後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他寫下過這樣的文字,都是原文,請大家欣賞:

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1、如果物體處於靜止狀態或作勻速直線運動,只要沒有外力作用,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出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原文:Every body continu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upon it.

/2、物體的加速度與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出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原文:The alternation of motion is ever proportional to the motive force impressed; and is mad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right line in which that force is impressed.

/3、兩個物體的相互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出現或消失且作用於同一直線上。

出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原文:To every action there is always opposed an equal reaction; or, the mutual actions of two bodies upon each other are always equal, and directed to contrary parts.

/4、宇宙中每個質點都以一種力吸引其他各個質點。這種力與各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與它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出處:《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1687年)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原文:every particle in the universe attracts every other particle with a force tha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product of their masses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以上就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的文字表述。看似簡單,但短短的文字的影響有多大,顯然不用我多說。歷史已經證明了。 後來的學者對牛頓三大定律,萬有引力,都做了補充和發展。尤其是慣性定律和萬有引力。

我在科普書籍《變化》和《見微知著》中也做了思考。比如慣性定義修改為:在引力場中,物質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叫慣性。

慣性定律擴展為:在引力場中,物體所受外力為零的時候,總保持當下運動狀態的運動,叫慣性運動

意圖很明顯,試著去避開愛因斯坦關於牛頓慣性定律的循環論證。我對於慣性的思考,很有意思。

所以我再次總結一下思考過程和思考觀點:

1、任何過程要考慮時間,考慮時間就要涉及速度。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慣性作用的速度也是光速。超距作用不可想像,沒有理論基礎,也沒有實質想像的實驗,包括量子糾纏也不算。

2、任何具有質量的物質具有慣性,就說明這是一種普遍的性質。就要考慮到物質的整體。而這樣東西就是時空,就是引力場。慣性與距離無關,因為這是一種性質。我們不能說A物質對B物質的慣性是多少。沒有這樣的說法。我們只是說A物質的慣性怎樣,B物質的慣性咋樣?說慣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是說物體抵抗運動狀態改變的速度是光速。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任何時候,物體都具有慣性。也就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刻,都處於在抵抗運動狀態改變態中,且這種反應速度是光速。就好比一個靜止的杯子,它在以「光速」保持靜止的這樣的狀態。這種思維帶來一種「變態」情況,就是任何靜止和運動的物體,都處於隱形「光速」中。所以愛氏的光速不變理論,是真理!就是這一點,才是慣性讓人難以想像的地方!但一定要明白,這種光速不變的性質是由於時空賦予的。我曾經就此寫過文章。在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

再重複一遍,任何物體在任何時刻,都以光速來抵抗運動狀態的改變!即都以「光速」來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就是慣性。這才是慣性的真諦!

3、根據上面的思考,我們可以得出。慣性大小其實和距離沒有關係。因為這是一種性質,處於引力場中的物體,都具有這種性質。你對於地球的慣性是多大,那麼對於其他星球而言也是多大。

4、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相等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同屬一個體系的東西。那就是「引力理論體系」。都與引力場有關。都以質量為量化衡量的標準。慣性強調「自身」狀態是咋樣的,而引力強調「與它物」的作用狀態是咋樣的。與其他物體的作用狀態,就必須考慮距離,和引力常數。這是引力和慣性的區別。

5、所以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是沒有錯的,也是基於此的。引力場中,物體慣性的存在與參考系無關!因為慣性的「光速」作用是恆定的。所以一切坐標系(包括非慣性系)都是平權的,即客觀的真實的物理規律,應該在任意坐標系下均有效。我不知道愛氏本人,是否也思考到關於慣性的這點認識。但他一定是通過引力質量和慣性質量相等去認識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6、而關於質量的產生,必須回歸量子力學的相關理論。也就是說用希格斯場,希格斯機制來實現。所以整個理論體系,一定是一個圓圈。大統一理論的構想,是沒有錯的。數學家精於計算,但不一定也這樣考慮問題。所以我必須說出自己的思考,來告訴人們,簡單的物理現象中【慣性現象】,蘊含著直達宇宙真理的秘密。

不看此文,你無法想像,你時時刻刻在以隱形的「光速」運動,雖然這種光速你看不見,但它確實存在於一切物體之中。

以此短文,致敬牛頓先生。

牛頓還說過下面的話,也是原話,大家欣賞:

1、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

拉丁文原文:Amicus Plato — amicus Aristoteles — magis amica veritas

2、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出處:給羅伯特·胡克的一封信。原文:Pigmaei gigantum humeris impositi plusquam ipsi gigantes vident (If I hav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3、我不知道這個世界會如何看我,但對我自己而言我僅僅是一個在海邊嬉戲的頑童,為時不時發現一粒光滑的石子或一片可愛的貝殼而歡喜,可與此同時對我面前的偉大的真理的海洋熟視無睹。(12月3日名言)

原文:I do not know what I may appear to the world, but to myself I seem to have been only like a boy playing on the sea-shore, and diverting myself in now and then finding a smoother pebble or a prettier shell than ordinary, whilst the great ocean of truth lay all undiscovered before me.

4、我能計算天體運行的軌跡,但無法計算人類的瘋狂。

原文: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the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

5、真理是沉默和不斷冥想的產物

原文:Truth is the offspring of silence and unbroken meditation.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相關焦點

  • 英國歷史人物介紹:艾薩克•牛頓(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歷史人物介紹:艾薩克•牛頓(雙語) 2013-08-09 23:12 來源:滬江英語 作者:
  • 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國文化之歷史人物:艾薩克•牛頓(雙語) 2013-07-29 09:28 來源:滬江 作者:
  • 100位影響世界的科技達人——艾薩克·牛頓
    現在,我將展示這個世界體系的框架——艾薩克·牛頓如果說我們必須從眾多科學家中選擇一位來描述這個世界的規律,那麼他一定是艾薩克·牛頓。他的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幾乎對這個世界體系進行了完美得詮釋,他的成就顯而易見。
  • 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漫像
    中文名:艾薩克·牛頓 外文名:Isaac Newton 國籍:英格蘭 發明反射式望遠鏡和光的色散原理 代表作品:《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 逝世地:英格蘭 倫敦 肯辛頓 研究領域: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神學等 所獲榮耀:皇家學會會長、法國科學院會員等 晚年任職:皇家鑄幣廠廠長和督辦 艾薩克
  • 在世界對於人類進步做出貢獻的偉大人物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有很多人的名字都會被銘記,今天,我們來說說對人類歷史做出貢獻的偉大人物。艾薩克·牛頓,是被稱為「近代史上的偉人」,為人類的進步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切都是去取決於一個蘋果的故事。話說,牛頓從先便是非常人也,腦子轉的非常的快,可能比車輪的轉的都快。有一天,牛頓在蘋果樹下睡覺,本來牛頓睡的本來就是非常的香,可能正夢著自己在吃什麼賊好吃的東西,那叫一個津津有味。但是,一個蘋果打斷了他的夢想。那個蘋果掉在牛頓腦袋上之後,牛頓猛然驚醒,腦袋都起來了一個包,表面笑嘻嘻,心中MMP。但是,我們聰明的牛頓突然回想起來,為啥子蘋果會掉下來呢?
  • 偉大的科學家傳奇之牛頓
    在美國學者麥克·哈特所著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頓名列第2位,僅次於穆罕默德。對牛頓的毛髮進行基因分析,認為牛頓是艾斯伯格症候群攜帶者(精神上太過孤僻的狀態),有XQ28基因(同性戀基因)的表現,這更增添了牛頓的神秘感,但並未影響到他巨人的形象。偉大的牛頓的墓碑上鐫刻著:讓人們歡呼這樣一位多麼偉大的人類榮耀曾經在世界上存在。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吧!
  • 《機械宇宙》之淺談艾薩克·牛頓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是《機械宇宙》,它和偉大的物理數學家—艾薩克·牛頓又有著怎樣的關係。巜機械宇宙》這本書說是以機械命名,其實大體上說的是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史,以及近代物理學發展的奠基人物—牛頓的簡介。
  • 艾薩克·牛頓:半生嚴謹半生瘋
    他在《100位傑出人物》中排名第二,也作為「人類榮耀」在在大咖雲集的西敏寺長眠。牛頓,廣義概念上的全才,也是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我們了解到的,往往只是在課本上呈現出來的成績,但對於他的個人生活卻往往知之甚少。今天,就讓小編帶領著一起走進這位半神本科學的科研大牛的生活吧。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因為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諸多網友的投票來看,我們也一一選出了前100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個別科學家。 第二:牛頓 艾薩克·牛頓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跟愛因斯坦生活的年代並不一樣
  • 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是誰?德國是愛因斯坦,英國是牛頓,中國呢?
    科研是一條漫長而又艱辛的道路,即便這條路無邊無際,科學家們依舊在黑暗當中尋找希望的太陽,正因為有這些科學家的努力,人們現在的生活才如此豐富多彩,那麼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誰呢?因為世界上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從諸多網友的投票來看,我們也一一選出了前100位偉大的科學家,我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個別科學家。
  • 艾薩克·牛頓與鍊金術
    艾薩克·牛頓與點金石,艾薩克·牛頓爵士於1727年3月31日去世。為了紀念這位「現代科學之父」,化學遺產基金會的專家們研究了他鮮為人知的鍊金術研究及其在科學思想中的作用。化學遺產基金會(CHF)珍本圖書館長詹姆斯·沃克爾(James Voelkel)在2016年2月的拍賣預覽會上一看到艾薩克·牛頓的17世紀手稿,就知道這是真跡。首先,沃克爾熟悉牛頓與眾不同的筆跡。然後是牛頓創作手稿的方法,他取了一張大得多的紙,把它對摺兩次,然後沿著其中一次對摺的一半剪成小冊子。
  • 艾薩克·牛頓爵士瘋狂的16個例子
    鍊金術士把尋找哲學家的石頭稱為「巨著」,拉丁文是偉大的作品。因為它是異端的,在某些方面是非法的,鍊金術士在相互交流中使用了各種語言技巧,包括雙關語和其他文字遊戲以及直截了當的代碼,其中包括牛頓。在牛頓的一生中,科學和迷信之間的區別是模糊的,基督教聖經的字面解釋是佔主導地位的世界觀。
  • 【磨耳朵故事】326.Isaac Newton 艾薩克-牛頓
    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艾薩克-牛頓》,一起來聽吧!Isaac Newton每天一個英語小故事磨耳朵Isaac Newton艾薩克-牛頓Who is Isaac Newton?誰是艾薩克-牛頓?H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scientists (科學家) in history (歷史).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艾薩克·牛頓錯了嗎?科學家的一個異常「空間發現」提出了質疑理論
    據一部紀錄片透露,上世紀70年代,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在星系中發現了一種「異常現象」,此後艾薩克·牛頓的理論受到了密切關注。 牛頓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
  • 話說世界系列: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 | 牛頓
    本文已經獲得話說世界公號授權發布本內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話說世界》20卷叢書2003年,牛頓在英國廣播公司舉行的全球性評選最偉大的英國人活動當中,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大科學家牛頓是真正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是震古爍今的科學巨人。
  • 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的一生
    艾薩克·牛頓牛頓在中學時代學習成績很出眾,愛好讀書,對自然現象有好奇心,例如顏色、日影四季的移動,尤其是幾何學、哥白尼的日心說等等。他還分門別類的記讀書筆記,又喜歡別出心裁地做些小工具、小技巧、小發明、小試驗。[2]當時英國社會滲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頓家裡有兩位都以神父為職業的親戚,這可能是牛頓晚年的宗教生活所受的影響。
  • 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和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相比,誰更「酷」?
    物理學作為一門科學,你認為誰對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更多的貢獻,是艾薩克·牛頓,還是尼古拉·特斯拉呢?為什麼說對牛頓與特斯拉的比較是毫無意義的?毫無疑問,艾薩克·牛頓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這也是大家熟知的。他徹底改變了科學思維和世界觀,為數學分析以及關於力學和引力的形式化觀點奠定了基礎。直到今天,在許多領域,我們都還在運用牛頓的公式。
  • 在光學,力學和數學方面,牛頓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天才和創新人物
    艾薩克·牛頓:「隸屬:聖公會,異端;牛頓出生於聖公會教堂並公開表示符合它。」 在大約30歲時,他開始相信「三位一體論是一種欺詐,而阿里烏斯主義是原始基督教的真正形式。在光學,力學和數學方面,牛頓是一個無可爭議的天才和創新人物
  • 牛頓其實是個鍊金術士
    當然,我們可能還聽過關於牛頓最著名的一個小故事,就是牛頓在一顆蘋果樹下思考問題,卻被一個蘋果砸中了,於是他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我們不必對這個故事的真假性進行辯論。萬有引力定律成為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評選最偉大的英國人活動當中,牛頓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
  • 未來還會出現牛頓和愛因斯坦式的人物嗎?
    第一階段的偉大人物,今天只能在神話傳說中找尋蛛絲馬跡了,如伏羲。秦始皇統一了地球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主大陸,這是人類文明進化樹的主幹,相應的,其他大陸都相當於人類文明進化樹的分支,包括歐洲那個時期漫長的歲月,也包括美洲古老的印第安人。第二個階段,人類共識的特徵是信仰,宗教、倫理文化、哲學觀等。這個階段,肯定是秦始皇最偉大,其次是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