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簡史:西方歷史,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啟蒙運動的爆發

2020-12-03 晨西講歷史

百家原創作者:晨西講歷史

西方的文藝復興和思想啟蒙運動誕生了許許多多的觀點,有些觀點頗為偏激,小編對這些觀點有點好奇。就調查了下當時著名的學者的個人見解。理性主義史學有論者認為:「西方歷史學由傳統步入近代的開闔的大關鍵,第一幕是文藝復興運動,第二幕是啟蒙運動。」此說很有見地。啟蒙運動不僅迅速地促進著西方社會的變革,而且有力地推動著西方歷史學的進步。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西方史學在18世紀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18世紀的西方史學,總的來說是以理性主義為主導思想的。在當時,理性主義是一股瀰漫整個歐洲的社會思潮,在歷史學領域中也不例外,理性主義史學在該世紀西方史學中也佔據著支配地位。因此,啟蒙時代的歷史學家,大多服膺理性主義(只有少數人例外),持理性主義觀點。在理性主義史家看來,理性的力量被認為是改造社會、拯救黎民百姓的靈丹妙藥和唯一力量,是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然而,人類歷史不可能以理性為主線貫穿始終,理性的力量也不是萬能的,這種對思想意識的力量的過分誇大,正是理性主義史家的共同歷史局限性之所在,他們的歷史觀總的說來還是唯心的。此外,18世紀的一些理性主義史家,在形上學和機械唯物論的影響下,從先驗的原則出發,進行抽象的推理,強調歷史發展進程的必然性和共性,輕視偶然性和個性,這就有可能導致種種非歷史主義的弊端。不過,毋庸置疑,18世紀的西方理性主義史學,在反對宗教神學,推翻專制政權的鬥爭中,曾起過巨大的歷史進步作用。

8世紀的理性主義史學,繼承與發揚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史學的傳統,並把它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他們摒棄虛妄的神學史觀,反對把《聖經》中那些荒誕無稽的東西視為信史,並公開鼓吹「自由平等、博愛」,進而以歷史為資產階級政治服務,這要比人文主義史家在那時還打著復興古典史學的旗號,顯然要堅決得多了。

他們從共同的人性出發,來探求社會歷史變化的規律性,普遍相信歷史運動的前進性和可預見性,認識到人類會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可見這種歷史觀點比起人文主義史學家僅滿足於探討所謂人的價值又深化了;他們努力開拓歷史編纂學的新天地,開始打破西方史學中的政治史傳統,重視經濟因素和文化因素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力圖把人類活動的各個方面都列入歷史研究的領域,並出現了近代意義上的世界通史這與人文主義史家多局限於編撰一城一地的地區史形成鮮明的對照。

但是,歷史上不同階段,尤其是前後相銜接的思想文化運動,常常有著某種合乎邏輯的和歷史的聯繫。如果說1世紀歐洲的理性主義思潮是昔時人文主義思潮在新條件下的繼續,那麼,這時的理性主義史學也是彼時人文主義史學遺產的繼承與發展。其實,在以史學為新興資產階級作鬥爭的武器方面,在努力使史學世俗化並開展對神學史觀的批判方面,在致力於探討歷史事件的因果關係、試圖寫出可信的歷史著作等諸多方面,理性主義史學都繼承了人文主義史學的遺產。只不過與前人相比,由於時代的前進,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主要是自然科學的進步,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史家把西方史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近代史學的體系日見成熟,這就標誌著西方資產階級史學的最終確立。

孟德斯鳩通常認為,從1715年法皇路易十四去世至1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17世紀以降,歐洲文化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法國,在18世紀,它領導了啟蒙運動。法國啟蒙時代的史學,在理性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史家以歷史論證為法國的政治革命服務,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因此,本階段的法國史學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具有更強烈的反封建的革命色彩。

查理·路易·德·塞孔達·孟德斯鳩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思想家,他所提出的政治思想,尤其是「三權分立」說,曾對後世發生過巨大的影響。但他也畢生致力於社會歷史問題的研究,他所寫的《波斯人信札》、《羅馬盛衰原因論》和《論法的精神》三部主要作品,也非常鮮明地體現了他的歷史觀。孟氏的理性決定論,顯示了這一時代理性主義歷史觀的共同特徵,而他提出的「地理史觀」又是特具影響的個人特色的學說;當然,他歷史觀中的精髓則是關於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具有規律性的思想。

對於文藝復興與思想啟蒙運動,大家有什麼獨到的個人見解?歡迎來評論區發表自己的看法哦。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高二歷史必修3第七課『啟蒙運動』知識點總結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被稱為「西歐近代三大思想解放運動」,是西方人文主義的形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我之前發過文章了。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啟蒙運動』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西方思想發展的三個階段,西方人「理性的自負」是從何而來的?
    首先,我們來聊聊西方思想的發展,從古希臘開始,西方思想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三階段:我稱之為「理性的再次覺醒」在經歷了上千年的黑暗中世紀之後,歐洲人思想和意識們開始逐漸覺醒,意識到上帝並沒有那麼可靠,隨著從14世紀,一直持續到16世紀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洗禮,最後歐洲終於爆發了工業革命,將歐洲推向了世界的中心。
  • 啟蒙運動是宗教的敵人麼?
    很顯然,如何回答什麼是啟蒙的問題,既關涉事實界定,也突顯出不同的歷史意蘊和價值取向。康德以降的200多年來,對啟蒙運動的研究和評價漲落起伏,始終是各個時代重大思想論爭中的焦點之一,並且呈現出顯著的時代特徵。       大體上看,啟蒙哲人的身後毀譽和啟蒙運動的歷史評價主要圍繞三個主題展開。       首先是法國大革命。
  • 世界歷史: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的發現,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
    歷史愛好者:青絲染霜顏歡迎來到百家號青絲染霜顏,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所謂的啟蒙運動,小編發現,啟蒙運動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一個歷史事件,而是一個歷史發展歷程。小編覺得啟蒙思想是看世界的一個新角度,要求摒棄上帝啟示和傳統教條,強調理性和自然規律,並且相信人類有無限發展的可能。
  • 歐洲歷史上的8大重大事件
    歐洲歷史上有許多重大事件,這些事件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歷程。各國的影響力和力量遠遠超出了大陸,觸及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歐洲不僅因其政治革命和戰爭而聞名,而且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社會文化變革。文藝復興,新教改革和殖民主義各自帶來了一種新的理想主義,其影響在今天仍然存在。
  • 品味啟蒙運動:既愉悅又迷惑的世界
    品味啟蒙運動:既愉悅又迷惑的世界 2008年10月30日 16:30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發表評論 它們塑造了現代文明的風貌,深刻影響近代世界歷史的發展。其中,工業革命奠定近代社會的經濟基礎,法國大革命影響近代政治的發展,而啟蒙運動則型塑了近代文化的精神面貌。   20世紀學界有關啟蒙運動的研究取徑多元,從思想史、文學史到政治理論,成果也很豐碩。
  • 歷史唯物主義對西方現代政治的去蔽
    作為一種政治權力的組織和運行方式,西方現代政治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和鞏固起來。同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等思想文化運動確立了西方現代政治的思想範式。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使人取代上帝成為思想理論的出發點;宗教改革的因信得救原則把人變成了信仰主體,確立了宗教領域的主體主義;啟蒙運動弘揚理性精神,實現了理性主義與主體主義的統一。
  • 文藝復興為什麼是「Renaissance」?
    在西方,文藝復興有著明確的所指,按照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中的說法,它即是指已死的(或者已衰敗的)希臘文明在中世紀晚期對於西方基督教社會(特別是北部和中部義大利)所產生的影響。」與此前1550年出版的瓦薩裡的著作相比,文藝復興這個詞在這裡的首次出現是19世紀上半期,一下就晚了300年,恐怕與事實不符。但該詞由阿諾德將其英語化,並逐漸在英語世界流行起來,或許是可信的。
  •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
    文藝復興運動:中世紀時期寶貴的思想光芒14世紀在天主教會長期進行黑暗統治下的歐洲,思想文化處於停滯狀態,很多人甚至已經失去了獨自思考的能力,宗教神學處處壓抑著原本嚮往自由的人性。當時正處於政治分裂狀態下的義大利,由於思想上的相對自由,人們開始尋找世界上的其他神明。而義大利著名的詩人但丁,更是寫下了一首名為《神曲》的長詩,詩中猛烈抨擊了天主教會的卑劣行為,強調了人的自由,這首偉大的長詩仿佛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給無數迷茫中的人指引方向。而文藝復興也由此拉開了序幕。
  • 《影響世界歷史100名人》十大思想巨匠,「世界上不分國籍的人」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歷史老師,今天講的是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人數永遠最少,但他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永遠最大。他們生來就屬於少數,但他們卻為所有人而活著。他們就是思想家,說一說影響世界歷史的十大思想巨匠。第一位: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李耳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哲學家,老聃曾擔任守藏史(藏書室室長)。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史載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關於禮的問題。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
  • 物理學的啟蒙運動
    原來限於當時歷史條件不完整的認識,其中包括亞里斯多德「有不動的推動者才有運動」的觀點和託勒密的地心學說,這時成為阻礙科學進步的教條。無數的科學家和宗教思想不斷鬥爭,促進了科學緩慢的發展。陰陽學說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一個範疇。陰陽的最初含義是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
  • 中世紀文藝復興的出現,終結了西歐文化的沙漠時期
    文藝復興,顧名思義就是要將一種已經興盛過的,具有極大社會影響力的思想文化藝術在新時期得以重新推崇和復甦。 不過文藝復興雖然是以古希臘、古羅馬的輝煌古典文化作為復甦的目標,但是其實際內容卻是中世紀西歐世界,已經備受壓抑的人性在難以忍受的情況下的一種怒吼和爆發。
  • 跟著zero走近西方神秘學,5分鐘入門指津,滿足你的好奇心
    神秘學按地域籠統分為東方神秘學和西方神秘學,下面介紹的是西方神秘學。神秘學概念西方神秘學,或稱「西方神秘傳統」,是對一類西方社會中涉及廣泛、關係鬆散的理論與運動的統稱性學術術語。其與正統猶太-基督信仰和理性主義啟蒙運動都截然不同。
  • 西方文明的曲折發展史:中世紀、「歐盟」、後現代
    否則,如果固步自封、思想僵化、墨守陳規,人類文明就會停滯不前,如果真出現這種情形,將會是黑格爾所說的人類歷史的」終結」。比如西方文明的發展史就很有啟發性,或者說,用割韭菜模式形容西方文明的發展史比較合適。
  • 部隊文職基礎知識:西方文學之文藝復興
    上期結束了中國文學講解,今天咱們繼續總結西方文學中的常見考點。談到西方文學,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藝術成就,代表人物以文學三傑和美術三傑為主。其中文學三傑有: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美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琪羅、拉斐爾。但丁,跨世紀詩人,其代表作《神曲》也是中世紀的巔峰之作。除《神曲》外,但丁還著有《新生》、《詩集》等著作。
  • 啟蒙運動的哲學底蘊
    歐洲18世紀的氣質是偉大,因為有啟蒙運動。提起啟蒙運動,我們會想到很多概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社會契約」。這些現代社會的基本常識都是啟蒙運動的產物,這場運動連帶它的18世紀已經成為人類現代史新的軸心時代。我今天不打算講啟蒙運動中產生的具體觀點,我想聊一聊這些思想背後的基本原則和共識。
  • 2013北京海澱區一模歷史試題解析及點評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間,相比於世界其他地區,歐洲政治和軍事力量獲得顯著發展。這基於兩個原因:(1)亞歐非大陸其他地區的科技文化創新最終傳播到西歐地區。(2)新興火藥武器時代已經到來,而西歐也已準備好迎接挑戰。   在西歐發生的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不斷發展,使得西歐人的思想傳播至世界其他地方,並成為指導人類處理問題的各種方法。
  • 英語的強勢地位與漢語文藝復興
    三  在完成觀念框架的基本轉型後,漢語文化的文藝復興並未結束,而是剛剛踏上了可以稱之為起點的起點。漢語要挑戰英語的強勢地位,還必須進行以自身為本體的宏大建構。一種語言在世界文化家族中的影響既取決於它在文明坐標系上的高度,又依賴於其文本的豐盈程度。英語能夠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固然有眾多的社會-歷史機緣,但其文本的豐盈卻是不可或缺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