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人口系,現在是跟經濟學院並列的研究機構。學碩的學費是每年八千,但學校提供的獎學金完全可以覆蓋,住宿一般安排在校內,入學後可選雙導師,老師都科研成果眾多並且教學經驗豐富。北大人口所屬於小而美的科研所,整體氛圍會給人以家的溫暖。另外,人口所的就業相當不錯,在人口所接受過系統的定量研究訓練後,能夠掌握很好的數據分析能力,即便拋開北大的牌子,單憑能力在很多行業都會非常吃香。
人口學專業除了中國人民大學曾有招收本科生之外,一般沒有其他院校開設本科專業,考生基本都屬於跨考(即不會限制本科專業),所以不存在有某些本科學習方面的優勢。學碩的考研名額每年只有4個,(也不算少了,北大的學碩不走量,認真培養科研人才),專碩(社會工作專業)每年有10個考研名額。學碩分為四個專業方向:人口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社會學以及政治經濟學。原則上每個方向招一個人,但如果有的方向沒有人進入複試的話,就會把名額自動挪給其他方向的考生。歷年來最後錄取的考生以人口學和社會學為主,原因可能是報考政治經濟學或人口資源與環境方向的考生在初試要求必考數學三,只有當數學三考得非常高才有優勢。而報考人口學或社會學方向的考生可以選考經濟學和社會學。至於報考人數,學碩近幾年一般都只有幾十人報考,報錄比不算很高。下面正式介紹我的專業課初試和複試經驗。
一、專業一——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本來是我高考報志願時最不想報考的專業方向,但是「真香」。我本科沒有學過經濟學相關內容,為了學好經濟學原理,我從4月學到12月,筆記背了六七遍,最後成績也算喜人。人口所的經濟學原理考的內容包括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政治經濟學等。宏觀和微觀我用的是高鴻業先生第七版的《西方經濟學》,外加補充了一些高級宏微觀的考點和論文閱讀。得益於這部分的考點補充,今年押中了一道較偏的名詞解釋,論述題也押中了兩道。此外有條件的同學可以來旁聽一下所內的人資環課程,內有寶藏。
考題類型為名詞解釋、簡答題、證明題or計算題、論述題,基本上都是可以選做的,比如簡答題15選10,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題目做。人口所的經濟學考題偏文科性質,有時會有計算題但難度不大,或者即使難度較大也可不做選擇。重點在於對知識點的深入理解、會發散、會聯繫、會與古今中外的思想交叉結合,所以有些考題乍一看會覺得很難,但理解到位了就能get到老師的匠心獨特。論述題關注宏觀經濟熱點,或是涉及某些細分行業比如金融業、房地產、旅遊業等。
經濟學屬於入門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但學懂了其實會覺得非常有意思,經濟人的理性思維能讓研究者更清楚、全面地看待一些問題。
政治經濟學部分可以單獨看書,也可以先將政治裡馬哲部分的有關內容深入熟悉,再補充人口所的特殊考點即可。
整體上,閱卷情況對跨考學生友好,也不用擔心字跡不佳的問題,老師會認真仔細審閱,力求一個客觀公正的分數。(人口所的老師們是真的超級好!為他們打call!!)所以只要認真準備,盡力作答,最後的得分還是很不錯的。
二、專業二——人口學綜合考試(三)
人口學綜合考試(三)的內容分為兩部分:70%是人口學,30%是社會統計學。今年考題出現較難較偏的題目,導致大家普遍得分都不是很高,具備去年具有考140的能力的考生今年可能只能得110+。人口學部分重點考察人口統計學、人口學理論和學界、業界重大熱點話題,參考書選最經典的書看即可。像查瑞傳老師和喬曉春老師的《人口普查資料分析技術》、喬曉春老師和穆光宗老師的《人口學教程》、彭松建老師的《現代西方人口經濟學教程》以及大師馬爾薩斯的《人口原理》,都是超級經典的教材。建議以所內老師編寫的教材為主,多補充其他方面的知識,也可以用自己整理好的重難點筆記。考試重點相對清晰,可能作為固定考點出現;難點需要著重把握,次重點會成為提分關鍵,力求高分的同學應不遺死角地學習。
社會統計學部分,根據歷年經驗推薦的是盧淑華老師的《社會統計學》,此書偏重計算,可惜我知道得太晚,今年剛好就錯失一道15分的計算題,備考同學應掌握各類具體分析方法的計算公式與計算方式。此外,一些考題出自人口所的老師每年暑假開設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暑期班」課程,有意報考者可以把握機會報名和學習老師的課程,直接跟隨大師學習,學習正宗的統計原理。
三、複試
今年因為疫情原因,複試改為線上面試,面試內容涉及專業課知識、英語口語、面試老師針對個人材料的提問。老師們和藹可親,面試過程輕鬆愉快,相當令人舒適。並且人口所絕對不存在本科歧視的情況,這一點北大做得相當的好。
總的來說,人口所的考試難度不像北大在經濟與管理學部的其他三個大神級學院的那麼大,但考生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也不小,往年出現不少棄考者。但只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堅定念頭,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保持公共課得分良好的情況下,人口所將會是有付出就會有回報的好選擇~
(本文來源新祥旭考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