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中國政治、比較、理論)考研經驗...

2020-11-28 搜狐網

原標題:2019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中國政治、比較、理論)考研經驗指導權威發布

2018招生目錄

2018錄取名單

終於有時間梳理一下自己在近一年的考研時間裡的點點心得。回首這一年的路,不是隻言片語就能說得完的,經歷了選擇是否考研和選擇專業的迷茫,泡館靜坐的枯燥,心情鬱悶時的低迷,進入考場的緊張與忐忑,苦苦的等待成績,查尋分數後的興奮,一切又是如此的自然。每一個考研的人都有自己的奮鬥歷程,都有自己的經驗與教訓,都在不斷的超越自己與超越他人。我希望把自己的考研的點點經驗寫出來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它能對後面考研同學有所啟發,有所幫助!

為什麼考北大

對很多人來說北大是一個夢想是一種信仰,之前曾在網上看到很感人的一句話即使倒下也要頭朝著未名湖的方向,這種精神固然可嘉,但其實大可不必。我們選擇考研,還是應該理性冷靜地分析利弊,預估事情的可能性和困難性,爭取最大的成功機率。

我是大三下學期即將結束時才決定考研,當時一直糾結該考本校或者北大。大三放暑假後,我去了趟北京,並諮詢了家裡人的意見,最終在7月8號那天決定報考北大。

我選擇報考北大,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純粹感情的因素,北大清華可以說是每個讀書人的夢想,而我作為文科生也對燕園這一學術聖地極為嚮往。但是我一路前行,從小學到大學,多少曾經的同學已經失去追逐夢想的權利,我為他們惋惜也為自己慶幸,我為自己奮鬥也替他們圓夢。第二,我承認我有些功利的考量,北大有全國最多的資源,最大的平臺,雖然我不能像我們學校很多同學那樣保研,那我一定要考一個最好的。第三,我覺得自己在本專業上讀書太少,還有太多需要繼續學習的地方,我希望通過考上北大來為自己的大學劃上一個圓滿的記號,讓我的青春無悔無憾。

初試如何備考

很多人都關心這個,但其實根本沒有捷徑可走,也沒有萬能的經驗可以效仿,一定要沉靜下來,關鍵就是一個字穩,心態要穩,狀態要穩。要相信水到自然渠成,只要複習方向找準了,複習時間下夠了,複習方法用對了,結果不會差到哪裡去。

具體地說,北大專業課只要有兩個科目,政治學原理和綜合。往年都是政治學原理150分,綜合150分,又細分為三門中國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中共黨史,每門50分。2014年北大增加了一門中國政治思想史,參考書目放在綜合下面,結果考研試卷放在了政治學原理裡面,也就是說政治學原理和中國政治思想史兩門出一張卷子,150分,以政治學原理為主,綜合不變。北大政管給出的參考書目有很多,見最下方,加粗的劃橫線的重點。

1.政治學原理:如果本科就是本專業的話,經過四年薰陶,我覺得問題倒是不大。但是如果跨專業,一定要大量補充,打好基礎。燕繼榮的《現代政治分析原理》俞可平的《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是參考書目裡的重點。王浦劬、李景鵬的簡單看看就好。另外,如果需要補充,看看楊光斌、孫關宏的《政治學導論》。安德魯?海伍德的書《政治理論教程》、《政治學》,在闡述各種理論流派時都會給出歷史背景,這對豐富地理解各種思想十分有幫助。羅斯金的《政治科學》也可以看看。政治學原理中最重要的是價值和意識形態部分,是考試的重點,一定要把握。還有一條不要忘記,多看看燕繼榮老師最近幾年的論文。如果時間不足,就重點看燕繼榮的《現代政治分析原理》,從宏觀上把握其體系。

2.中國政治制度:以楊鳳春老師的為主,謝慶奎老師的做補充。掌握了這兩本書,可以說這部分的50分你已經可以放心了。楊老師的書並非大家想像的那樣主流,是較為客觀的描述加相對中肯的評論,有時候還能看出作者一點點掩不住的鋒芒。此外補充楊光斌老師的《中國政治制度導論》,朱光磊的《中國ZF過程》,反正這部分的東西較為客觀,沒什麼理論深度,記住就好。需要注意的是,楊老師出題可能會偏,所以一些細節千萬不要忽視。

3.西方政治制度:唐曉的書很清楚很詳細,體系也很清楚明白,但它是以制度類型進行編排,我們還需要以此為綱,結合其他相關書籍(以國別分類的書籍)對各主要西方國家制度進行更細化和深入的了解,這樣子的話問題不大。

4.中共黨史:參考書目給出了黨史研究室版本的四大本,我當時是傻兮兮地看了兩遍。但其實用胡繩版本的《中國共產黨七十年》就可以了,也不厚。這部分可以結合公共課政治來學習,重點是理清思路和明確把握線索。有人說毛選最好也看看,有其道理,但如果時間不夠不看也不要緊,我就沒看。2014年黨史出了一道題,毛澤東的一首詞,問你這是什麼時候寫的,當時是何種背景。還好我對毛的詩詞比較感興趣,幾乎都讀過,所以有驚無險答對了,不然十分的簡答直接掛掉。

5.中國政治思想史:我本科是政治學與行政學,當時上過中國政治思想史的課程,而且這門課我自認為學得還不錯,當時翻看過梁啓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蕭公權的《中國政治思想史》劉澤華的《中國政治思想史》。所以,這部分我沒怎麼看,只簡單翻了江榮海的《中國政治思想史九講》,其實九講主要就是體系有所創新,不是按照歷史順序而是按照流派分類來編排,2014年這部分與政治學原理結合考了一道40分的論述題,古今中外的革命思想。

參考書目

考試科目一:654 政治學原理

1、王浦劬主編:《政治學基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萊斯利?裡普森著:《政治學的重大問題》,華夏出版社,2001年版。

3、李景鵬著:《權力政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4、俞可平著:《權利政治與公益政治》,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

5、燕繼榮著:《現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試科目二: 856 綜合(一)

1.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年。

2.G.薩託利著:《政黨與政黨體制》,商務印書館,2006年。

3. [美]加布裡埃爾?A.阿爾蒙德等著:《當代比較政治學:世界視野》,楊紅偉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4. [美]加布裡埃爾?A.阿爾蒙德、西德尼?維巴著:《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徐湘林等譯,東方出版社,2008年。

5. 唐曉、王為、王春英著:《當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6. 梁琴、鍾德濤著:《中外政黨制度比較》,商務印書館,2000年。

7. 謝慶奎主編:《當代中國ZF與政治》,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8. 楊鳳春著:《中國ZF概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9.江榮海主編:《中國政治思想史九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第二版。

10.陳哲夫、江榮海等主編:《現代中國政治思想流派》(上、中、下)當代中國出版社,1999年。

11.陳哲夫著:《20世紀中國思想史》,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

心理篇

考研不僅是考學習能力的問題,更是考學習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問題。考研是一個長久的心理歷練過程,心態始終是最重要的,或許覺得那是老掉牙的話題,但是它確實在磨練我們意志的過程中具有事關全局的的地位。

從我決定考研的那一刻起,就不斷的給自己打氣,首要是相信自己能夠堅持下來,相信自己一定能突破心理的承受極限。大學前三年都是在極其鬆懈的狀態下度過的,一下子就把狀態調整到高三學習的那種緊張學習情緒中,難度確實很大。所以,從一踏入圖書館開始,就不給自己找藉口,不給自己留後路,要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這種心態。沒有什麼可以阻擋我前進的步伐,沒有理由不去朝自己既定的目標靠近,我們應當有這種決心和毅力。

當心態走上正軌的時候,你考研已經成功了三分之一,每天在良好的心態指引下,不學東西都很困難。考研是寂寞的苦旅,在期間,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與之一起努力,能夠互相激勵,相互監督,在枯燥的泡館生涯中是最能平靜心態的涼茶。

在最後的衝刺階段,我曾有想放棄的感覺,覺得自己肯定考不上了,看到同學們一個個的找到工作,也想投入到他們的大潮中去,最後,理性告訴我,堅持就是勝利,再堅持一下就到勝利的終點,這個時候最需要和以前考研的高分同學交流,他們的經驗和鼓勵告訴我,挺過了這個階段勝利必將屬於我們。

此原文來自公眾號【PKU燕園考研聯盟】,由佳明老師整理髮布(xxxfenglaoshi)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第一屆北京大學比較政治論壇在京舉行
    比較政治學科對談第一場的主題是「比較政治與國際關係的互通」,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歸泳濤主持,唐士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原院長賈慶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楊光斌、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燕繼榮、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執行院長蘇長和參與對談。
  • 回到歷史:2019年中國政治學回顧
    與此相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楊光斌在《以中國為方法的政治學》中倡議,不僅要以中國本土的話語來解釋政治傳統,還要將它們升格為普遍性的政治學理論。例如中國在兩千年前就有了官僚制政府、大一統思想以及「一種文教、多種宗教」的特殊傳統,它們對中華文明兩千年的興衰有何影響?與現代西方政治學中的各式理論又有何異同?這都是中國政治學對世界的潛在貢獻。
  • 地域性政治經驗的普遍化:美國政治學的身份建構——《政治學手冊》與《政治科學新手冊》的比較閱讀
    王向民,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暨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作為地域性政治經驗的知識總結,美國政治學何以成了西方政治學甚至政治學本身?美國政治學如何實現與歐洲政治學的區隔?如何將教學、政治教育與經世致用排除在外而僅僅成為(專業化科學)研究的跛足巨人?又是如何將歷史分析驅逐出政治學的方法論領地而書寫政治學史?
  • 北京大學比較政治學考研難度分析、報錄比、參考書目、考研真題
    招生目錄招生人數預計招收全日制5人(含推免2人)學習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01.比較政治學理論02.政治哲學與社會傳統03.比較政治與比較文化04.中國政治與世界政治>考試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12政治學概論④868比較政治學(含政治思想史)錄取情況2020錄取進入複試5人,錄取3人,最低錄取初試分365。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的比較政治學
    將中國經驗納入比較政治學一般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和拓展有助於理解和闡釋中國實際問題的政治學理論,成為中國比較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創新點。   一個由比較方法界定的學科   將比較方法運用於政治分析古已有之,比較政治學在二戰以後更是獲得了迅速發展。比較政治學作為一個獨立分支學科的出現,意味著比較研究從思辨政治哲學的一個輔助工具轉變為實證政治科學的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
  • 政治學學科最好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還是北京大學?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開設這個學科的大學很多,筆者根據軟科2019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給大家介紹一下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的政治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更好地理解這個學科的學科未來,在高考報考志願時做出正確的選擇。一、復旦大學政治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始建於20世界初葉。
  • 北京大學行管考研招生信息、參考書、報錄比分析
    大家好,我是育明考研諮詢師,北京大學行管考研信息匯總: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政府管理學院學院下設政治學系、行政管理學系、公共政策系、城市與區域管理系等四個系政府管理學院橫跨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三大學科門類,可授予法學、經濟學、管理學三類學位。學院現設有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與城市管理三個本科專業,七個碩士專業和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點,三個博士後流動站。
  • 政治學類專業介紹+就業分析
    tips: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是一個專業的名稱 一. 政治學與行政學VS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注重理論研究的政治類專業 1. 主要課程:政治學原理、行政學概論、中國政治制度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中國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當代中國地方政府、市政學等 院校推薦 全國開設此專業的院校共118所,近兩年在遼寧招生的有以下幾所:
  • 第九屆比較政治學論壇舉辦
    法制網訊 記者黃潔 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和《比較政治學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大變革時代的比較政治:主題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比較政治學論壇於近日在中國政法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
  • 21考研|吉林大學行政學院考試參考書目
    641 公共管理學:1、《公共管理學》(第二版)陳振明,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版;2、《組織與管理研究的實證方法》陳曉萍、沈偉,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834 中外政治思想史、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
  • 2015政治學理論 初試複試真題及經驗
    《政治學原理》(829)   一、簡答題(6*10分)   1.政治體系及其要素   2.政治關係及其層面   3.政治哲學和政治科學   4.政黨及其基本特徵   5.政治社會化及其方法   6.政治參與及其途徑   二、論述題(3*30分,任選三題)
  • 中國比較政治研究的議題、價值與方法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至今,中國比較政治學發展可以分為「制度—行為主義」和「理論與方法自覺」兩個時期。近年來,專業研究機構的相繼成立、研究刊物建設的長足發展和相關學術會議的不斷召開,使得比較政治學出現爆發性的發展勢頭。然而,這當中也存在行業組織缺乏、原創性成果薄弱、國際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 潘維教授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在北大召開
    《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研討會現場 3月30日,由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法治研究中心主辦的「制度文明,中國視角」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順利召開。來自首都政治學、法學等社會科學界的約30位中青年學者和部分黨政政策研究機構的嘉賓參加了研討會,會議圍繞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潘維教授新近出版的新著《比較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就如何理解世界政治文明發展脈絡、構建具有中國學派特點的政治理論,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
  • 趙可金、翟大宇:新時代的中國政治學學科路徑與建設方向
    但作為一門學科,政治學卻是西學東漸的產物。中國政治學成長為一門學科,濫觴於民國初期。受歐美政治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圍繞國家理論、政府理論、政黨理論等領域,民國政治學研究星光燦爛,蔚為大觀。據統計,1949 年以前,在100多所大學中有40餘所大學設立了政治學系。
  • 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
    近年來,比較政治在政治學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視,成為推動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動力。如何培養中國比較政治學的自覺與自信,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也成為學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理論體系vs.理論範式構建中國特色比較政治學離不開理論和方法上的創新。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治學理論專業考博經驗貼
    備考歷程首先介紹一下我的基本情況,我報考的是社科大的政府政策與公共管理系,然後具體的專業是政治學理論。然後我是定向的,所以是在職考生。另外,我還是跨專業考博,學科跨度非常大,由新聞傳播學跨考政治學,最終也是成功上岸,成績也還不錯,專業前列。
  • 人民日報:理性推動比較政治學發展
    釐清人們對比較政治學概念的這些誤解,有助於這一學科的正常發展。   確定分支學科地位   在國際學術界關於政治學分支學科的劃分中,比較政治與政治學理論、本國政治、國際政治以及行政管理共同構成政治學的五大分支。
  • 國際政治的新領域——新邊疆政治學呼之欲出
    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毅力號」探測器,現下都正在太空中朝著火星作無動力飛行。我們如果將視野放得更遠、想像更大膽一些,則會望見宇宙政治學在數千光年尺度下的模糊雛形。無疑,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劉慈欣在《三體》系列中提出的「宇宙社會學」——「黑暗森林」理論,給了我們望向太空政治的第一雙眼。會不會有地外文明?
  • 重磅,北京大學行政管理考研成功經驗
    回首考研路,其間的酸甜苦辣,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這裡我只想選取一些自認為有用的經驗,希望能給考研路上的後來人作個參考。一、基本情況我報考的是北京大學行政管理專業,今年是二戰。初試成績388,政治74,英語76,行政學原理118,綜合(二)120,初試排名第一。我本科華中科技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所以屬於典型的「三跨」考生: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
  • 中國政治學學科發展40年:歷程、挑戰與前景
    政治學最早是哲學和歷史學的一部分,在哲學方面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等關於政治秩序建構的政治著作,就近代學科而言,政治學多從歷史學科中獨立出來。海伍德認為,政治學學科的演化經歷了三個傳統,依次是哲學傳統、經驗傳統和科學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