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訊 記者黃潔 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和《比較政治學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大變革時代的比較政治:主題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暨第九屆比較政治學論壇於近日在中國政法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辦。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國政法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國防大學、雲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東南大學、河海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山東師範大學等20餘所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政論壇》《國際政治研究》《比較政治學研究》等編輯部代表總共50餘位專家學者參會。與會專家圍繞比較政治學的基本理論、前沿問題與研究方法展開了熱烈討論。
本次論壇開幕式由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龐金友教授主持。龐教授首先代表會議主辦方對各位專家學者的蒞臨表示衷心感謝和熱烈歡迎,對會議論文的提交、遴選、組織過程作了介紹。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佟德志教授和《比較政治學研究》主編、上海師範大學法政學院李路曲教授隨後分别致辭。兩位教授回顧了比較政治學論壇創辦歷程、總結了比較政治學的發展現狀,鼓勵國內相關高校積極開展比較政治學學科建設,促進比較政治學的培育、發展和完善。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潘維教授給出了比較政治學的定義,進而對比較政治學相關議題進行相關闡釋,他認為強調自由、民主、市民社會、制度等要素固然重要,但不能綁架了比較政治學的議題,要避開一些陷阱以促進比較政治學的發展。佟德志教授隨後提出了「治理吸納民主」的概念,逐一分析了當代世界各國國家治理的戰略選擇和實現路徑。吉林大學行政學院馬雪松教授從制度理論出發對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傳統淵源與演進脈絡進行了仔細分析,對新制度主義政治學的演進趨勢進行了細緻闡釋。
天津師範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常士誾教授首先分析了民族國家的時空語境,指出時空壓縮下的多民族發展中國家生存樣態,藉此分析了多民族發展中國家建構問題。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第六研究部執行主任楊雪冬研究員從空間變革的角度對治理現代化進行了闡釋,認為要樹立治理空間意識和空間思維,促進國家治理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