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潛院士:今天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怎麼學好數學?

2021-01-13 騰訊網

日前,由復旦大學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第十二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會暨中學數學教育論壇」在人民教育出版社舉行。「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是國內第一個獎勵從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獎項,也是目前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界的最高獎,在全國中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中享有盛譽。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就數學教育教學的有關問題,專訪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理事會理事長、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李大潛教授。

記者:提到數學,會有相當一些人覺得是一門讓人頭疼的學科。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

李大潛:數學是絕大部分人念得最多的一門功課。中學數學的教學質量,中學數學的教學改革,關係到青少年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關係到一代又一代接班人的成長和前途,無疑是百年大計。學生對數學的印象如何呢?有很多學生特別喜歡數學,但也有不少人覺得數學很難,從而望而生畏,甚至避之唯恐不及,這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教師付出了認真的努力,學生通過學習更加熱愛數學,愈學愈想學,對進一步學好數學充滿了熱情和渴望,但實際的情況和這個差距還比較大。這不能怪這一部分學生不是學數學的材料,從教師的角度,應該更多地認識到,我們的教學方法,包括我們所編的教材,還有很大的改進的空間和餘地。

首先,教師要精準地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定位,要想清楚在中學生這個階段,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些什麼。在教材的編寫及實際的教學中,有時候往往會走向一個極端,就是把大學中的一些知識、一些目前時髦而帶有光環的內容,勉強下放到中學來。對於「中學階段本應打好的知識基礎」這一點反而忘掉了或被擠掉了。這種「搶跑道」的做法,是不符合中學階段的培養目標的,也是不符合廣大中學生的認識規律的。這樣做,看來是好心,也似乎目的在提高中學的「水平」,但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把大學或「時髦」的東西硬性下放到中學,必然把原來中學一些應該好好訓練的偏基礎的東西,加以淡化、甚至給擠掉了,這是不合算的。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把中學階段的基礎內容,非常透徹、非常明確、非常明晰地教給學生,使他們能得心應手地運用,這才真正體現了水平。在教材編寫中,不要搶跑道,不要把不適合這個階段學生認識水平的內容硬塞進來,以免耽誤學生最重要的基礎訓練,也必然會影響學生對數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和熱愛。

第二,數學的本質是簡明扼要、一針見血的。教學中要針對本質,單刀直入、切中要害,不要枝枝蔓蔓太多,一定要把教材裡繁瑣的內容儘量拿掉。好的講課,要嚴謹認真,清晰明快,樸實無華。為此,教師既要對數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要對局部有一個精準的理解,要了解局部在整體中處於一個什麼位置,才能在教學中得心應手、應付自如,使學生能學到並理解問題的本質和核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教師自嘲為「深挖洞」的教學方式,往往並沒有抓住問題的要害,花了很大力氣標新立異,既浪費了時間,消耗了精力,又加重了學生的負擔,甚至使學生的認識偏離了正確的軌道,是值得引起警惕的。

第三,數學教材的編寫要注意語言的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使學生喜聞樂見,且有助於對課本內容的理解。

如果能做到上面這幾點,課時實際上不用那麼多,學生的學習負擔也不會那麼重,把數學變成一門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是可以做到的。這是我們的一個美麗的夢想。現在離這個夢想,雖然還有一段距離,但應該說不是不可以達到的。要做到這點,在新編高中數學教材即將面世之際,對中學數學教師進行認真而有效的培訓,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記者:什麼樣的數學老師才是優秀的數學老師?

李大潛:首先要對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有一個比較好的領悟,對學生、對自己的教書育人工作充滿熱愛,並下決心身體力行。不能只捧著一本教材,要儘量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教好一門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不僅適用於演員,也同樣適用於教師。

第二,好的數學老師,要知道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是從哪兒來的,又可以到哪兒去。如果能引導學生知道,生活和工作中有這麼多問題都需要用數學來解決,學生就有學習數學的持續的積極性了。

第三,是要深入理解數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現在的課堂教學,只講知識,不講精神;只講技巧,不講思想,看來還相當普遍。這樣造成的後果必然是學生難以學到數學的精髓,不能對數學有真正的領悟。

第四,要掌握數學的人文內涵。數學在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類文明的堅實基礎。很多數學知識後面都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有很多故事。結合這些生動的故事來講數學,學生對數學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只有自覺地接受數學文化的薰陶,才能真正走近數學、了解數學、領悟數學並熱愛數學。

記者:有人說學了數學最後到生活中也只是買菜的時候才能用到?您怎麼看待數學學習的作用?

李大潛:如果學數學只是為了上街買菜,那麼在小學裡學了加減乘除就夠了。有人會這麼想,說明我們的數學教師沒有盡到責任,我們數學家更沒有盡到責任。其實,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數學對培養一個人的核心素養有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數學講究嚴格,一個數字錯了,一個正負號錯了,一個小數點錯了,這道題就錯了。假如數學學得比較好的話,就自然會養成一種踏實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數學強調邏輯思維,這不僅對做數學習題重要,在社會上處理各種事情,同樣使人善於抓住主要問題和關鍵,有條不紊地處理與解決有關的工作任務。數學還有一個好處,遇到做不出來的問題,一定要想法做出來為止,而且要求做得盡善盡美,這也就無形中培養了攻堅克難的精神,養成了精益求精的習慣。數學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無疑是有巨大貢獻的。

記者:您怎麼看待現在學奧數的問題?

李大潛:我自己念書的時候是沒有這個問題的。我覺得,學奧數的前提一是學生學有餘力,二是有興趣,三是自願。現在很多參加奧數的學生未見得都符合這三個要求,往往是家長的意志,有很大的功利成分,不完全是很理性的。其實,中小學的課程內容不少,負擔也不輕,如果真的學好,對一個人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應該已經足夠了。小學就學奧數,更是沒有太多必要。過去小學最難的雞兔同籠內容都是六年級教,現在四年級就開始教,現在教材的難度應該說已經相當可以了。

照我的看法,小學生的數學教學,首先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後才是學到一些必要的知識,而現在,恐怕把掌握知識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了。老師布置的習題,學生如果做得不夠好,就要被迫再做100個題目,再不行,還要重做,一直到老師滿意了為止。這樣做,表面上看起來是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但這些「知識」難道真的這麼重要嗎?恐怕只會使學生的學習胃口徹底倒掉,使學生對數學抱有反感,他們能對數學學習有興趣嗎?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嗎?能真正學好數學嗎?

有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如果跑的是100米、200米,起跑當然很重要,但如果跑的是1萬米或者馬拉松,和起跑的關係大嗎?如果開始就跑得很快,能堅持到底嗎?學生的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是一個萬裡長徵,不能像短跑那樣只是衝刺一陣了事。過分強調不要輸在起跑線上,就可能會對學生造成片面的影響,甚至將來會跌倒在人生的道路上。小學的第一名不一定是中學的第一名,中學的第一名不一定是大學的第一名,大學的第一名也不一定是走上社會後的第一名。我們的家長要理性一點,老師要理性一點,社會也要理性一點。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是一個學生一輩子的成才和成長。這個目標是很長遠的,從小學開始,就不應該過分計較考試的成績和名次,而要以更大的注意力促進興趣、習慣、素質和知識這些方面的綜合提高和全面發展。(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張春銘)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id:jiaoyuxinwenwang)

本期編輯:項佳楚

相關焦點

  • 李大潛院士:為什麼學數學?因為它能幫助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
    【編者按】被奧數折磨得快「發瘋」的家長和孩子們如今比比皆是,那麼學習數學究竟是為了什麼?復旦大學李大潛院士在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16級新生迎新大會上的講話最近在朋友圈被熱傳,讓我們來聽聽大師的解析,也許對於學生究竟為什麼學數學有不一樣的感受。
  • 李大潛院士:數學建模是開啟數學大門的金鑰匙—新聞—科學網
    3月2日,復旦大學在線開課第一天,該校數學科學學院的同學們迎來了改革後的《數學模型》課程。 為什麼要學習這門課程?怎樣才能學好這門課程?
  • 李大潛:數學教育應注重人文內涵
    原標題:李大潛:數學教育應注重人文內涵  本報福州1月13日電(記者高建進)「數學不能只講定義、公式和定理,數學教育還要注重人文內涵。」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李大潛針對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院士李大潛:高校為競賽開設數學建模課是本末倒置
    新華網成都12月12日電(記者 吳曉穎)「高校開設數學建模課要針對大多數學生的情況和需要,將這門課作為競賽的培訓課程來開,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不可取。」12日,在成都舉行的2015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直言國內數學建模課中存在的問題。
  • 南通中學著名校友李大潛院士回母校開設專題講座
    我校1953屆校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再回母校,開設了一場別開生面、氣氛熱烈的數學教育專題講座。我校數學學科全體教師聆聽了講座。李大潛院士從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重要性出發,闡釋了為什麼要學好數學,講述了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培養和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
  • 「為國爭輝南通人」「五院院士」李大潛:渴望中國數學領域出現更多...
    李大潛回憶,當時上海的公共汽車上全都頂著個大氣包,裡面裝著液化氣用來驅動汽車。石油藏在地底下,油分子藏在巖石細微的孔隙裡,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為油田探明儲量、確定開採的方案?憑藉此前的理論積澱,李大潛從1974年開始數次到油田考察,帶領團隊建立了電阻率測井的數學模型和方法,成功地用於油田開發的實踐。「事實證明,這種以問題驅動的研究方向是非常有生命力的。」
  • 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學好數學
    最近在網絡上看到這麼一個題目:當孩子問:學數學到底有什麼用?我們該怎麼回答看到這麼一個標題時候,我也在心裡問自己,學數學有什麼用?我們常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喜歡數學,這難道不是最好的理由嗎?很多人可能會說,本來我小時候是非常喜歡數學的,為什麼長大了這麼害怕數學呢?那麼小編想問一句:你真的是討厭數學嗎?那麼為什麼那麼多的趣味數學題目還很收大家的歡迎呢?
  • 今天,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
    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點線面體能包羅萬象,加減乘除算百味人生。他言傳身教,教學相長。他是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告訴你,怎樣才能學好數學?
    「我們在學習時很忌諱不講發明,只講證明;不講道理,只講定理。所以我希望數學文化發生改變,變成講道理的學問,變成講發明的科學。」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林群演講實錄:聊聊各個階段的數學林群:各位聽眾,今天很有幸能跟各位談論一點有關數學的事情。
  • 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
    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點線面體能包羅萬象,加減乘除算百味人生。他言傳身教,教學相長。他是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
  • 學Python編程為什麼會對學好數學有幫助呢?
    2、數學模型與編程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數學,學習數學的目的是什麼呢?學習數學僅僅是為了認識數字,會寫會算嗎?我相信大多數同學不會贊同我的回答。我們學習數學不只是要認識數字,會寫會算,還要能通過學過的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並予以解決。
  • 如何學好數學
    要學好數學這門課必須領悟以下幾點:1、要領悟數學「黃金圈思維」。具體來說,一共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數學?第二個問題:怎樣學數學?我歸納了20個字,我們學數學要「端正態度,積極主動,認真聽課,學會思考,學會提問」五項佔比按照100%
  • 42歲就當選院士,孫斌勇直言學好數學:反對題海戰術!注重3個字
    在當選之後,曾有不少媒體採訪過孫斌勇,讓他談談自身的成長經歷、教育經歷;這裡我們找到一次舟山日報對他的採訪,發現——這名在中國院士裡頭可謂頗為年輕的數學家,對關於我們現在的教育、尤其是數學學習的一些看法,也是存在著獨到的見解。
  • 丁玖:數學應該怎麼學?
    多年來,由於奧數的大舉入侵,數學似乎成了許多學生成年前最花心血的一門學科。照理說,校園內外有這麼濃厚的數學氛圍,我們的學生應該是數學的寵兒了,但是我經常聽說大學理工科的許多學生十分怨恨數學,也沒有真正學好數學,甚至包括數學系的那些理想成為職業數學家的新生。這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一個原因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學到大學階段還不知道怎樣學數學。
  • 9名院士進湖南高校為學子作科普報告
    走近學術泰鬥 感受數學之美   9名院士進學校為學子作科普報告   湖南日報10月21日訊(記者 曹輝 通訊員 王成奇)今天,出席中國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的9名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來到湖南高校及中學作數學科普報告,提升大家對數學的認識和了解,
  • 女生不擅長數學嗎?袁亞湘院士這樣說……
    對此,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數學會前理事長袁亞湘院士在接受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應消除這種偏見,通過鼓勵促使女生們樹立起學好數學的自信,並希望在年輕一代熱愛數學的女性中湧現出更多優秀的女數學家,為我國數學學科專業發展乃至世界數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基礎不太好如何學好高中數學?
    高中數學怎麼學好,這個問題說實話很寬泛,要對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可能遇到的問題,每一個層次都展開說的話我可能需要十篇長文。 由於篇幅有限,本篇回答將會涵蓋我高中學習三年以及畢業後一年思考得出的學好高中數學最關鍵最重要的部分。
  • 數學家談:如何學好數學?
    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等職。以下是他在1962年對廣東省數學會會員和中學教師的一次講話中關於「怎樣學好數學」的內容,相信對同學們學好數學會有所教益。 一、基本運算要熟、要快 基本運算不但應當「會」,而且要熟、要快。
  • 中科院院士袁亞湘談數學教育誤區:莫把數學當語文來教
    被空前重視的同時,數學仍被很多學生視為「老大難」科目。當下學數學存在哪些誤區?記者就此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主席袁亞湘。
  • 華羅庚:如何學好數學
    生前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副校長等職。以下是他在1962年對廣東省數學會會員和中學教師的一次講話中關於「怎樣學好數學」的內容,相信對同學們學好數學會有所教益。基本運算不但應當「會」,而且要熟、要快。這樣的要求不但是為了目前的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證進一步學習的進度與質量,是為了運用自如。應當與「會了就可以,習題可以少做」的思想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