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他畢生的事業!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

2020-11-25 復旦大學

    他視教育為畢生的事業,將自己的學術生涯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先後出版了二十餘本中外文學術專著及教材,培養了大批高端人才。

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

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點線面體能包羅萬象,加減乘除算百味人生。

他言傳身教,教學相長。

他是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

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是繼首屆聞玉梅院士之後,復旦大學教學工作者連續第二屆獲得此項殊榮。該獎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專門針對高等教育教學領域獎勵力度最大的獎項。

李大潛:潤物細無聲,教學兩相長

導師團隊集體指導學生,突破了一名導師帶幾名學生的學術視野局限,學生們可以兼收並蓄,更加全面地了解和吸收該領域的前沿知識和學科發展,這是數學科學學院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最重要的特徵。

這支課題組由李大潛院士領銜的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課題組)成立於1980年代初期,30多年來, 120餘名研究生、20餘名博士後先後進入課題組學習和深造,從中走出了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以及復旦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美國佛羅裡達大學、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的教授。

在李大潛院士的領銜下,在潤物細無聲、教學兩相長的氛圍中,這支團隊已發展為國際上有相當影響,在國內有顯著地位的數學研究和人才培養「三好」團隊。

「在聆聽別人工作的同時,也要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

應用偏微分方程導學團隊(課題組)始終瞄準國際一流的水平及國家發展的需要開展科研和實踐活動。三十多年來,團隊在偏微分方程的理論及應用、分布參數系統的控制理論及工業應用數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要鍛鍊自己,在聆聽別人工作的同時,也要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工作。」這是李大潛對組內師生的教誨,在討論班上,他鼓勵大家積極報告,分享自己的工作,同時講述遇到的困難。

這對團隊的氛圍產生了深刻影響。

在李大潛院士的提倡下,當研究工作中碰到困難時,組內師生首先想到的總是把困難和想法跟課題組裡的其他成員聊一聊,也許不能立刻解決當前困難,但往往能打開新的思路。

對於學生在研究中碰到的棘手難題,不僅是李大潛,課題組的老師也總是儘可能給出建設性意見,通過教學相長,一起圓滿解決問題。

據課題組曾經的博士、現在導師團隊一員的曲鵬副教授回憶,當年去請教問題,導師們會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對學科的整體掌握,向他介紹相關方向的方法,推薦相關的專著、論文,有幾次甚至替他將難以從資料庫中查閱的老論文找到,列印出來給他參考。

正是在這樣的學術研究氛圍中,才產出了一篇篇頂級期刊的文章和一項項具有重要實際意義的專利、成果。

「大家應該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為目標!」

對於團隊成員而言,李大潛既是恩師、也像慈父,學術上,教授專業知識,生活上,教導為人處世的態度。

每學期大討論班的第一堂課,總是由李大潛給課題組師生講講新學期寄語。

「科學研究不能只是為了發表論文,大家應該以成為一名真正的數學家為目標!」這句話讓課題組的2019屆博士畢業生趙娜至今印象至深。

在討論班上,李大潛不僅點評研究的進展,也點評板書的內容和報告的語言,鼓勵大家珍惜每一次討論的機會。無論是要投稿的文章還是會議報告的PPT文稿,李大潛總要反覆修改幾次才定稿,嚴謹的學術態度影響著一屆屆學生。

他不僅對學生的學術研究上心,也關心大家的畢業去向。一到畢業季,他總會認真分析形勢,根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推薦合適的工作單位,甚至曾為組內一個尋求博後深造機會的博士手寫三頁推薦信,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懷。

「課題組每年舉行跨年文藝晚會」

每年元旦,李大潛都會請大家吃「年夜飯」,在這時,師生們暫且放下學術研究工作,各顯神通表演才藝,多年來,做遊戲、互換禮物已經成了年夜飯上的保留節目。

自由而團結,又充滿著人文氣息,這就是應用偏微分方程課題組的團隊氛圍。大家一起討論問題、聽報告,一起上課、複習、組織會議,一起為前途努力,一起為彼此的成績慶祝,這是讓團隊成員們永生難忘的奮鬥時刻。

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屆屆老生離開,一級級新生加入,在李大潛的帶領下,在生生不息的循環中,應用偏微分方程課題組始終綻放著青春活力,為中國和國際數學界輸送著傑出人才。

個人簡歷

李大潛,男,1937年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從教63年來,教書育人,孜孜不倦,先後出版了近十本本科及研究生教材,獲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國家優秀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及兩項上海市教學成果特等獎,曾獲上海市模範教師稱號,連續兩屆擔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數學與統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他大力提倡並推動數學建模的教學,連續二十年擔任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主任,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他努力弘揚與普及數學文化,主編了《數學文化小叢書》,獲得東方講壇2006年度十大名師獎,主編的《十萬個為什麼》數學卷(第六版)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他關心基礎教育,2018年年逾八旬的他主動請纓擔任上海市立德樹人教學改革基地(數學)的主任,認真梳理了中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指導思想,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並親自給中學教師做新教材的培訓。

獎項介紹

為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引導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激勵青年學生更好成長成才,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與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設立這三個專門獎項,「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重在獎勵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傑出貢獻、具有全球卓越教學影響力、紮根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創新創業英才獎」重在獎勵在創新創業浪潮中湧現出來的優秀大學生代表。

今年是該獎項設立後第二次評選,經推薦專家提名、評選專家委員會審核,評選出了9位傑出教學獎獲得者,1位教學大師獎獲得者,以及10位創新創業英才獎獲得者。

相關焦點

  • 教育是他畢生的事業!今天,李大潛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
    「他視教育為畢生的事業,將自己的學術生涯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先後出版了二十餘本中外文學術專著及教材,培養了大批高端人才。他關注提升學生及公眾的數學素養,大力弘揚數學建模與數學文化。他主編出版了新的高中數學教材,力求將數學變成學生可親可近、喜聞樂見的課程。
  • 復旦大學李大潛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名單重磅出爐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
  • 清華大學朱邦芬院士榮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右三為朱邦芬院士2020年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物理系朱邦芬院士和其他8位高校教師獲得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教學大師獎和傑出教學獎由教育部支持,由深圳市陳一丹公益慈善基金會與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設立,旨在表彰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突出成績、紮根教學一線、在國家戰略性緊缺人才培養方面作出貢獻、具有卓越影響力的高校教師。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獲得第二屆教學大師獎
    11月20日,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在廣州舉辦典禮,頒發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四川大學馮小明院士獲傑出教學獎、王仕銳校友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11月20日,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林惠青,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出席頒獎典禮。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馮小明院士榮獲傑出教學獎;2006級口腔醫學(八年制)專業王仕銳同學榮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清華大學朱邦芬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北京大學李曉明獲2020年度傑出教學獎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舉辦的第二屆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頒獎典禮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天津中醫藥大學張伯禮校長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李曉明、清華大學朱邦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華明、吉林大學孫正聿、復旦大學李大潛、中國礦業大學於洪珍、華南理工大學朱長江、四川大學馮小明、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等9人獲得傑出教學獎,10位勇攀雙創高峰的「青年創客」獲創新創業英才獎。
  • 李大潛:數學教育應注重人文內涵
    原標題:李大潛:數學教育應注重人文內涵  本報福州1月13日電(記者高建進)「數學不能只講定義、公式和定理,數學教育還要注重人文內涵。」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頒獎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數學科學院教授李大潛針對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榮獲2019年美洲華人遺傳學會傑出教育獎
    在10月18日舉行的美國人類遺傳學會2019年會(ASHG)上,Bio-X研究院賀林院士榮獲2019年美洲華人遺傳學會傑出教育獎,美洲華人遺傳學會黃濤生主席此前特地前往上海交通大學Bio-X研究院為其頒獎。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著名數學家龍以明院士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舉行
    、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龍以明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南開大學舉行,包括五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十多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內的嘉賓、以及師生校友一百五十餘人齊聚省身樓,共同表達對龍以明院士的感佩與敬意。
  • 「為國爭輝南通人」「五院院士」李大潛:渴望中國數學領域出現更多...
    ▲9月13日 南通日報 A1版他頭頂「五院院士」的光環,數十年如一日在應用數學領域辛勤耕耘,成就斐然。在他的參與及推動下,一些重大的國際數學盛會先後在中國召開,越來越多的中國數學家登上了國際數學的最高學術舞臺。人物名片李大潛,1937年生於江蘇南通,復旦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研究領域為偏微分方程、控制理論、工業應用數學。
  • 國際骨髓移植研究中心頒發陸道培院士2016年傑出服務貢獻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榮獲2016年傑出服務貢獻獎。據了解,該獎項是對陸道培院士多年來克服重重困難開創骨髓移植事業,推動中國及國際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發展,積極為骨髓移植工作做出傑出貢獻的表彰。這是迄今為止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中國人,陸道培創造了骨髓移植生存最長病例,贏得業界廣泛讚譽。  陸道培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陳嘉庚醫藥科學獎等國際、國內科學獎項。
  • 姚期智院士獲首屆教學大師獎
    新華網杭州10月16日電(陳夢謠)15日,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在浙江大學舉辦典禮,頒發傑出教學獎、教學大師獎和創新創業英才獎。清華大學姚期智院士獲得教學大師獎,北京大學黃如、復旦大學聞玉梅、南京大學盧德馨、浙江大學吳曉波和西安交通大學何雅玲等5人獲得傑出教學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陳震和李琛、北京理工大學倪俊和史曉剛、南京大學劉靖康、東南大學周全、浙江大學白雲峰和李響、華南理工大學陳第和西北工業大學楊中光等10人獲得創新創業英才獎。
  • 西電焦李成教授榮獲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
    12月10日,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部主任、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人工智慧學院教授焦李成榮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傑出貢獻獎。焦李成是中國人工智慧教育及科研事業的先行者,從碩博時期開始,他就一頭扎進了人工智慧領域開展科學研究,遍嘗科研酸甜,經歷領域起落,為人工智慧學科建設奔走,至今已經30餘載;他的科研及教育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霍英東青年教師一等獎
  • 南通中學著名校友李大潛院士回母校開設專題講座
    我校1953屆校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大潛再回母校,開設了一場別開生面、氣氛熱烈的數學教育專題講座。我校數學學科全體教師聆聽了講座。李大潛院士從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重要性出發,闡釋了為什麼要學好數學,講述了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培養和成長起到的重要作用。
  • 重磅 |《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
    楊元喜院士榮獲「錢學森傑出貢獻獎」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2020 China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副總設計師、《測繪學報》主編楊元喜院士榮獲中國航天基金會的錢學森傑出貢獻獎。該獎項由航天系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評審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評選出,以工作在航天科研、生產、試驗、發射、測控等一線崗位上的個人及航天重大項目為獎勵重點,獎勵了一大批為中國航天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一線科技骨幹力量。2019年度共評選出航天重大項目獎2個,錢學森傑出貢獻獎10名,航天貢獻獎26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