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糧食生產功能區將保我國95%的口糧需求

2020-12-04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田傑雄)12月1日,農業農村部就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答記者問。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我國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後備資源不足。」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談及我國耕地資源時提到,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

對此,《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首先,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其次,一般耕地應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第三,在優先滿足糧食和食用農產品生產基礎上,適度用於非食用農產品生產。對市場明顯過剩的非食用農產品,要加以引導,防止無序發展。

談及糧食生產功能區的監管和建設,有關負責人首先介紹了功能區的定義,他談到,在永久基本農田中,劃定的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相對集中連片的地塊,是確保糧食產能的核心區域,也是穩定口糧種植面積的重要基礎。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要求,目前各地已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並基本完成上圖入庫,精準落實到地塊。據測算,糧食生產功能區建成後,可以保障我國95%的口糧和90%以上的穀物需求。

按照《意見》要求,發揮糧食生產功能區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中的作用,將從兩方面入手。

一方面,加強監管,防止糧食生產功能區弱化糧食生產。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組織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情況「回頭看」,對糧食種植面積大但劃定面積少的進行補劃,對耕地性質已發生改變、不符合劃定標準的予以剔除並及時補劃。引導作物一年兩熟以上的糧食生產功能區至少生產一季糧食,種植非糧作物的要在種植一季後能夠恢復糧食生產。不得擅自調整糧食生產功能區,不得違規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建設種植和養殖設施,不得違規將糧食生產功能區納入退耕還林還草範圍,不得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內超標準建設農田林網。

另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研究制定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的意見,建立精準支持政策體系,推動相關農業資金向糧食生產功能區傾斜,優先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內目標作物種植。把糧食生產功能區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加快建成「一季千斤、兩季一噸」的高標準糧田,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唐崢 校對 楊許麗

相關焦點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布局趨於合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堅實支撐。但是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於文靜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針對如何落實文件要求等問題,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1日進行了解答。
  •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要做好三件大事
    辦好這三件大事,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破解農村金融、人才、土地三大瓶頸。」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11月1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0年會上如此表示。農業農村部部長 韓長賦   韓長賦給出一組數據:「十三五」時期,中國糧食連年豐收,產量一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穩定在470公斤左右,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標準線,糧食安全形勢處在歷史上最好時期。中國的糧食和農業豐收,根本在於中國政府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新華網  作者:於文靜  2020-12-02
  • ...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原標題: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近期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 【共同戰疫】農業農村部:春耕農資有保障 夏糧豐收有基礎
    春耕備耕農資需求有保障  此前,農業農村部把化肥、農藥等農資納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生活物資保障範圍,列入復工復產企業重點名單。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介紹,我國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常年供大於求,供應總量多出需求量1.5倍到2倍以上。
  • 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調度交流半年農機安全生產工作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農業農村部7月15日消息,7月10日,農機化司組織開展半年農機安全生產調度交流活動,調度交流各地上半年農機安全生產情況,分析形勢任務,研究農機安全生產重點舉措。  活動強調,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對農業機械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面臨新的要求、更大壓力。
  • 牛蛙能吃,生豬產能不愁 這幾件事農業農村部都說明白了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春耕備耕、疫病與蟲害、野生動物禁食、生豬生產、農資保障等問題介紹了情況。新京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在雙季稻面積下滑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將全力推動恢復雙季稻,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適當提高。
  • 農業農村部: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 實現蟲口奪糧
    中新網6月26日電 針對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危害對秋糧生產的影響,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26日表示,從前期防控情況和專家分析看,防治草地貪夜蛾有藥劑可用,有技術可支撐,有力量可調配,有經驗可借鑑,只要監測到位、防控及時,草地貪夜蛾還是可防可控的。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堅決打好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 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介紹,2021年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 農業生產躍上新臺階 現代農業擘畫新藍圖
    改革開放後,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標誌的農村改革全面鋪開深化,為農業快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生產躍上新臺階,現代農業發展擘畫新藍圖。
  • 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本報北京7月22日訊 記者喬金亮報導:農業農村部今天舉行農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視頻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介紹,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正在全國全面實施。目前,我國長期保存作物種質資源超過51萬份、畜禽地方品種560多個、農業微生物資源23萬多份,位居世界前列。如今,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70%以上。 張桃林說,近年來我國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成效明顯。
  • 胡春華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變化,這就需要把高質量發展貫穿始終,守牢國家糧食安全底線,堅定不移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加快農業現代化。(一)切實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
  • 農業農村部發布「十三五」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黃垚、董峻)農業農村部日前總結並發布了超級稻畝產突破1000公斤等10項「十三五」期間對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業科技標誌性成果。
  • 應對疫情 穩定農業生產保供基礎性作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勢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持農產品正常生產和及時有效供給提出了嚴格要求。為此,要科學研判疫情形勢,抓好全國農產品生產保供工作,確保春耕工作有序開展,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第一,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生產供給工作。
  • ...農村電商規模將達16860億元;日本生態農業的四種模式;中國農業...
    農業農村部4日消息,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於維護畜牧業正常產銷秩序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一、不得攔截仔畜雛禽及種畜禽運輸車輛。 4、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將建9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 日前,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編制了《山西省2020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實施方案》,2020年,我省將建設9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重點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或比上年提升5個百分點,切實提升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 農業農村部:將推動黑龍江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近日,農業農村部在其網站公布的《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885號建議的答覆》中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整合現有政策和資金項目,加大對黑龍江省的支持指導力度,夯實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現代設施裝備水平,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推動黑龍江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 如何發揮農業收入保險在穩定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2020年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極大挑戰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南方多省遭遇嚴重的洪澇災害,二者形成疊加效應,對我國農業的穩定發展產生嚴重衝擊。  從結果上看,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還是洪澇災害,都會阻礙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導致農業生產者的收入出現下降。然而,從對農業的影響途徑來看,二者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 造良田用良種 施良法——中央財政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近年來,中央財政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核心,積極發揮公共財政職能,著力構建完善支持農業和糧食生產的保障機制,為農業生產穩定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擴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試點補助範圍,將試點範圍擴大到河北、新疆等14個省(區),重點獎補新建的馬鈴薯貯藏窖、果蔬貯藏庫和果蔬烘乾等三類共18種規格的設施,並向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傾斜,逐步解決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