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時不等人,今天(3月5日)是驚蟄節氣,全國春耕備耕進入關鍵時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就春耕備耕、疫病與蟲害、野生動物禁食、生豬生產、農資保障等問題介紹了情況。
新京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在雙季稻面積下滑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將全力推動恢復雙季稻,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適當提高。
針對野生動物禁食的熱點問題,農業農村部明確,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鱉,及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
■春耕進展
春耕工作指南規格層次之高多年少有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春耕生產工作指南,規格層次之高是多年少有的。
潘文博表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不失時機地抓好春耕生產,確保糧食豐收,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今年春耕面臨的形勢也非常特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一些新問題。春播糧食麵積大約在9億畝左右,佔全年糧食麵積一半以上,按時保質地完成春播任務,對全年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雙季稻7年減產3500萬畝 要全力推動恢復
早稻和雙季晚稻加一起就是「雙季稻」。近幾年我國雙季稻面積出現下滑,主要原因是農資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流轉費用增加,加之稻穀市場價格比較低迷,農民種植收益下降,一部分地區調減雙季稻改種一季稻。2019年雙季稻面積1.4億畝左右,比2012年減少3500萬畝,其中早稻連續7年減了1800萬畝。
潘文博表示,雙季稻面積佔整個稻穀的近1/3,是重要的口糧品種,面積不能再繼續下滑了。雙季稻關鍵在早稻,農業農村部今年要全力推動早稻生產恢復。早秈稻和中晚秈稻最低收購價,在前幾年連續三次調低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同時,積極推進稻穀完全成本保險、收入保險試點,引導農民擴種早稻。
■疫病與蟲害
今年迄今報告1起非洲豬瘟 6起高致病性禽流感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去年全年共發生非洲豬瘟疫情63起,其中家豬60起、野豬3起。去年這個時候發生了12起非洲豬瘟疫情,今年發生了1起,發生在湖北神農架野豬中,同比發生強度大幅降低。
今年迄今報告了4起野鳥和2起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發病強度與近幾年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經過專家會商和綜合研判,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形勢總體平穩。
從通報的非洲豬瘟和禽流感疫情看,今年發生的疫情再次提醒,重大動物疫病的病原種類多、分布廣,特別是非洲豬瘟病毒汙染面很大,我國養殖密度比較高,加之邊境線很長,野生動物活動不易掌控,疫情風險始終存在。
沙漠蝗入侵我國機率很小 4月在雲南組織應急演練
近日糧農組織發布沙漠蝗全球預警,我國西藏、雲南等地也存在入侵風險。潘文博介紹,專家分析認為,沙漠蝗遷飛入侵我國的機率很小。
沙漠蝗喜高溫、耐乾旱,遷移適宜溫度在40攝氏度左右。我國西南邊境地區有崑崙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難越過高海拔山脈遷入,寒冷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氣候不適宜沙漠蝗的生存。
專家認為,即使沙漠蝗遷入我國,我們也有能力應對。我國有上千年治蝗史,蝗災發生程度已顯著減輕,有完善的監測體系、成熟的應急機制和較強的專業防治隊伍,藥劑、器械儲備比較充足,即使沙漠蝗遷入,也能及時有效防控。我國計劃4月在雲南組織應急演練。
草地貪夜蛾今年預計呈「重發生」態勢
潘文博表示,草地貪夜蛾已經入侵我國。草地貪夜蛾是源發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去年首次入侵我國,主要在西南和華南,見蟲面積1600萬畝左右,危害區域控制在雲南、廣西等局部地區。
專家分析認為,草地貪夜蛾在我們國家的西南華南適宜生存,目前在這些地區已經定殖,成為了又一個「北遷南回 周年循環」的重大遷飛性害蟲。據監測,今年的草地貪夜蛾蟲源基數大,北遷的時間要提早,預計是一個重發生的態勢。
潘文博介紹,我國已經在邊境地區、西南華南的源頭區、江淮過渡區和北方防範區加密布設監測網點,全方位全天候監測預警。去年12月以來,組織了雲南、廣西等六省份開展冬防,防治180多萬畝次,有的重點地方打了兩遍藥,把蟲源基數壓下來了,也減輕了往北遷飛的壓力。
■野生動物
絕大多數養殖龜鱉和牛蛙、美國青蛙可以養殖食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通過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那麼,中華鱉、烏龜和牛蛙能否食用?
對此,農業農村部官網今天發布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通知,提出中華鱉、烏龜等列入水生動物相關名錄的兩棲爬行類動物,並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介紹,從管理上,水生野生動物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珍貴、瀕危水生野生動物,按照《野生動物保護法》有關要求管理;另一類是其他水生野生動物,按照《漁業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管理。《野生動物保護法》、全國人大相關決定以及有關解讀都明確,魚類等水生野生動物不列入禁食範圍。
介於陸生和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動物,比如龜鱉類和蛙類,按照水生動物還是陸生動物進行管理?上述決定出臺後,為進一步界定兩棲爬行動物的管理,農業農村部與國家林草局協商,將兩棲爬行動物明確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養殖龜鱉,及蛙類中的牛蛙、美國青蛙兩個引進種可以養殖食用。
■生豬生產
有信心全年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生豬生產物資運輸受阻,新建改建豬場不能正常開工,對今年生豬生產有何影響?
楊振海介紹,據監測,能繁母豬存欄連續四個月恢復增長,累計比去年9月份增長了8%,已基本實現了到去年底生豬生產止降回升的目標。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等困難,仍有信心確保全年生豬產能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
針對疫情的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著力解決飼料、屠宰、流通等企業復工復產突出問題,暢通仔豬和種豬的調運,強化存欄肥豬產銷對接。去年實施了「龍頭企業帶萬戶生豬產業扶貧項目」,投入資金447億元,將帶動3.3萬戶農戶發展生豬生產。
■農資保障
農資優先運行 78%的農業縣實現鄉鎮道路通暢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司長張延秋介紹,我國種子、農藥、化肥、農膜常年供大於求,可供應總量多1.5倍到2倍以上。目前主要問題是農資供應產業鏈斷了,運輸阻斷。
交通運輸部、農業農村部前期印發了緊急通知,將農資納入綠色通道,優先運行,目前主動脈基本貫通。從25個省份1500多個農業縣反饋情況看,縣內鄉鎮道路通暢的佔78%。
種子企業復工率達92% 產能恢復62%
目前,農資企業復工已經有較好進展,362家重點種子企業復工率達到92%,產能達到62%,較上周提高10個百分點。化肥尿素企業復工率達到69%,磷酸一銨企業復工率達到62%,二銨企業復工率達到61%,鉀肥企業復工率達到88%,復混肥復工率達到51%。
1400多家農藥企業已經復工70%,特別是當前急需的春管小麥、油菜用藥企業的復工率達到92%,從目前情況看,滿足春耕備耕農資的需求是有保障的。經營門店78%已經恢復,較兩周前提高了30個百分點。
湖北明確農耕生產時間表 中稻種子有一半缺口
張延秋介紹,農資供應難點還是湖北。根據農事的輕重緩急,湖北省列出了時間表:3月10日前完成早稻種子準備,3月15日前完成育秧農資準備,20日前完成小麥的條銹病、油菜菌核病用藥的準備,4月10日前完成中稻種子的準備。
湖北省解決不了的問題,比如中稻種子共需要5000萬公斤,有一半的缺口,農業農村部安排湖南、安徽、江西的種子企業做好準備。動員360多家種子企業、200多家化肥企業、1400家農藥企業和82家農膜企業,只要湖北和疫情較重地區有需求,就通過農資應急調度保供網絡保證春耕農資需求。
責任編輯: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