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480公斤!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2021-01-11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

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前及元旦春節期間我國糧食和主要農產品市場形勢、生產形勢。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友權介紹,2021年將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確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

新華社資料圖

數據顯示,今年糧食生產形勢比較好,全年糧食麵積達到了17.52億畝,比上年增加1056萬畝,扭轉了連續4年下滑的勢頭;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連續6年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三季糧食季季增產,夏糧、早稻、秋糧分別增產24.2億斤、20.6億斤、67.6億斤。四大作物「三增一平」,稻穀、小麥、大豆分別增產45億斤、13億斤和30億斤,玉米產量持平略減,但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陳友權表示,糧食連年豐收,今年又高位增產,供需總量基本平衡。全國糧食人均佔有量達到了480公斤左右,高於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稻穀、小麥兩大口糧產需平衡有餘,庫存充裕,儘管玉米產量持平略減,加上各方面的庫存,供需也基本平衡。所以「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有保障。

陳友權指出,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奪取糧食豐收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農業農村部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重大的政治任務擺在首要位置,工作再加力、手段再加強、措施再抓實,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7.5億畝以上,同時優化種植結構,增加偏緊的農產品供給,著力提高單產,確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13000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梁澤銘

審籤|吳瑕

實習生|李紫媚

相關焦點

  • 作為我國農業生產重要組成部分的農墾系統,已連續10年保持12%以上...
    從東海之濱的江蘇農墾,到天山腳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一望無際的海南天然橡膠林,到肥沃黑土地上的黑龍江墾區,我國現代農業的「農墾答卷」生動璀璨。 「我國農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今年農墾系統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預計總產超過670億斤,比上年增產30多億斤;糧食平均畝產達475公斤,比上年提高12公斤。
  • 廣東糧食總產量近8年最高
    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王彪 通訊員/粵調)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廣東糧食生產再獲豐收。2020年廣東省糧食總產量1267.6萬噸,比上年增加26.8萬噸,增長2.2%,增幅比全國高出1.3個百分點,總產量達近8年(2013年以來)最高水平。
  • 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什麼?
    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公布。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今年人們比較關注的兩個事件:中美的「晶片之戰」和糧食安全。晶片被人卡了,可以自主研發,哪怕時間長一點,但糧食被人卡了,能否自主生產滿足呢?糧食生產有季節性,從種到收要歷經一百多天,一旦被人卡了,就只能餓肚子!
  • 我國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為什麼這事...
    1月17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正式公布。國家統計局公布,經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9.0865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萬美元的新臺階。這個數字突破不僅有數學意義,實質意義也很大。
  • 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我國還要進口海外的糧食?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開放農產品市場,俄羅斯、印度、越南、巴西、阿根廷等重要糧食生產國都爭相對我國增加供應。然而,近日一項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外界就不禁納悶了,為何在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我國還要進口海外的糧食呢?
  • 中國經濟2021第四章糧食危機: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
    據統計,灌溉條件優質的地區,小麥單產是旱地單產的1.67~1.89倍,玉米單產是旱地單產的1.47~1.53倍。人類還通過提高育種技術促進畝產。以我國雜交水稻為例,通過雜交育種迭代提高稻種質量,讓我國實現了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幫助我國糧食年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億噸以上。另一方面,通過推進農業機械化和普及化學輔料,改進生產方式。
  • 2019年我國浪費的糧食有多少?夠養活荷蘭、澳大利亞加上巴西了
    每年我國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有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總產量的十分之一,相當於兩億多人一年的口糧。糧食真實儲備糧夠吃三年,為什麼只聲稱夠吃一年? 關注@糧罐生活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 袁隆平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養活8000萬人口!
    具體來說,我國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另外我國小麥和稻穀兩大口糧的庫存大體相當於全國一年的消費量。不得不說,這樣的可喜結果,離不開我國長期對糧食生產的持續技術攻關。而剛剛傳來好消息,袁隆平又有大動作——提出發展海水稻目標:年增產300億公斤。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FAO數據指出,今年11月全球糧食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已連續上漲6個月,達到2014年12月以來最高水平,這個指數綜合了穀物、油、乳製品、肉、糖等價格。其中,穀物價格指數按年大漲近20%,為2011年年中之後的最高年度升幅。而全球糧價的飆漲也會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饑荒。聯合國糧農組織一早就發出警號,稱今年至少25個國家將面臨嚴重饑荒風險。
  • 「穿透式」闢謠「中國糧食危機」
    國家存糧「心中有數」中央儲備糧廣州直屬庫有限公司是中央儲備糧食倉庫之一,佔地178畝,儲糧超過10萬噸,足夠100萬人吃上半年。以前,每一個糧倉就是一個獨立的儲糧單位,信息查閱只能靠人力、看報表,「庫區擁有20個倉庫,每個倉庫1500平方米,糧食堆高6米。別說細緻檢查,每個糧倉走一遍都費時費力。」
  • 2019年中國GDP約14.36萬億美元,全球第二名,那人均呢
    來源:南生今世說2019年,中國(本文指的是中國大陸,未包含港澳臺)年終「考試成績單」出來了——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高達66384萬噸,比上年增長0.9%,增產594萬噸;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9%,符合3%左右的預期目標。
  • 武維華:我國糧食浪費驚人 約佔全國總產量25%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武維華在談及我國鋪張浪費的現象時指出,我國糧食浪費的現象目前非常嚴重,總體上保守估計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5%。 武維華指出,我國主流媒體從今年開始議論舌尖上的浪費,這應該是鋪張浪費領域表現比較突出的領域。事實上談到鋪張浪費,不僅僅涉及餐飲和我們日常的飲食,也囊括了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比如開車排量越來越大,住的房子越來越大。
  • 一粒種子的增收帳(關注糧食安全·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2012年,縣裡統一更新豐良優系品種,單產提高了三四百斤。前年,鎮裡引進中國水稻研究所的第三代優質香米,一斤賣到2.6元。今年的新品種,更讓孫德標信心十足:「這個品種抗倒伏,生育期短,特別適合稻蝦共作。而且產出的秈稻味道好,煮起飯來嚼勁足,清香濃鬱,口感、外觀趕得上進口香米。」孫德標的稻田其實也是蝦塘。將水田四周挖出深溝養殖小龍蝦,中間種植水稻,形成「蝦稻共作」模式。
  • 三江平原,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人均糧食產量是全國平均的四倍!
    三江平原地區狹義上的三江平原是完達山脈西北,黑龍江以南的沼澤化低平原,面積4萬多平方公裡。境內人口860萬左右,人口密度為79人/平方公裡,是我國人口面積最低的平原!三江平原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數2400~2500小時,全年平均氣溫1~4℃,7月均溫21~22℃,年降水量500~65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10月。屬於典型的雨熱同期氣候,非常適合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種植的生長!
  • 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為何還強調要有危機意識,為何堅決制止餐飲...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於「緊平衡」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
  •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使節約糧食成為自覺行動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是治國理政需要解決的首要民生問題。餐飲浪費現象直接危及糧食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我們必須時刻緊繃糧食安全這根弦,把節約糧食作為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民以食為天。
  • 一樣的豐收,不一樣的分量——寫在2020年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之際
    9月23日,農業農村部宣布,目前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預計平均畝產提高近兩公斤,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的水平上。這豐收的喜訊,無疑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一份沉甸甸的節日大禮。
  • ...說歷史性跨越——統計數據展現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2017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比1978年翻一番。近年來,我國穀物、肉類、花生、茶葉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產量穩居世界第二位,甘蔗產量穩居世界第三位。工業生產能力不斷提升。2017年,鋼材產量10.5億噸,比1978年增長46.5倍;水泥產量23.4億噸,增長34.8倍;汽車產量2902萬輛,增長193.8倍。
  • 2021年4個「關鍵詞」助推農村發展!農民要了解
    自2018年開始,農村經歷了3年的農村治理工作,為我們農村帶來了很大的變化,村莊的規劃、環境,廁所改革,合村並居都可以肉眼看到一天天向好的方面發展。當然其中的瑕疵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如現在冰天雪地之下,廁所改革沒有切合實際的地方太多,自來水結冰,水泵凍住,水管也不通,上個廁所都成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