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增收帳(關注糧食安全·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2020-12-05 金羊網

一粒種子的增收帳(關注糧食安全·從吃得飽到吃得好)

人民日報  作者:鬱靜嫻  2020-08-19

8月初,江蘇睢寧縣邱集鎮王宇村稻蝦養殖基地,綠油油的水稻隨風搖曳,攢著勁兒拔節、孕穗。

8月初,江蘇睢寧縣邱集鎮王宇村稻蝦養殖基地,綠油油的水稻隨風搖曳,攢著勁兒拔節、孕穗。

「這可不是普通水稻,這是最新優質品種——萬象優111。」種糧大戶孫德標自豪地說,「過去種糧光盯產量,現在要講質量嘍。瞧,這水底下還養著小龍蝦呢!」

種了大半輩子地,今年58歲的孫德標認準一個理兒:「好種子才出好稻米。」

「過去種常規稻,種子、化肥、農藥,一畝投入1000多元,刨去開銷,一畝地剩不下200元。」孫德標覺得,要想種好地,就得換個種法。

這麼多年下來,老孫地裡的稻種更新了四五輪,琢磨的就是精打細算,怎麼最能賺錢。2012年,縣裡統一更新豐良優系品種,單產提高了三四百斤。前年,鎮裡引進中國水稻研究所的第三代優質香米,一斤賣到2.6元。

今年的新品種,更讓孫德標信心十足:「這個品種抗倒伏,生育期短,特別適合稻蝦共作。而且產出的秈稻味道好,煮起飯來嚼勁足,清香濃鬱,口感、外觀趕得上進口香米。」

孫德標的稻田其實也是蝦塘。將水田四周挖出深溝養殖小龍蝦,中間種植水稻,形成「蝦稻共作」模式。稻田不施肥、不打農藥,小龍蝦在良好的生態環境裡自由生長,產生的排洩物又能為水稻提供養分,形成良性循環。

孫德標算了筆帳:水稻新品種抗病性好,一畝省100元農藥錢;稻蝦共作每畝節省100公斤複合肥;綠色稻穀質量好,一斤能貴2元;再加上小龍蝦養殖,算下來一畝地能增收3000多元。

「市場需求優質品種,食味型稻米價格提升空間很大,一斤稻蝦米能賣到10元以上。」邱集鎮副鎮長夏永說。今年,全鎮共種了5萬畝優質水稻,機械化推廣和社會化服務為優質優價保駕護航。

農以種為先。一粒粒小小的種子的背後,凝聚著眾多育種家的辛勤勞動。

「在水稻研究領域,培育一個新品種起碼要經過8代繁殖。」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程式華介紹,水稻所地處浙江,中晚稻一年只能種一次,8年才達到穩定期;而海南四季溫熱,一年可多繁育一代。

為了縮短育種年限,育種工作者們年復一年,南來北往地奔波。平日裡,風吹日曬、蚊叮蟲咬更是尋常。夏季水田裡高溫悶溼,下一次田,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身上早已溼透。

滴滴汗水澆灌出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超級稻「湘兩優900」、優質強筋小麥「泰科麥33」、超高產耐熱害玉米「豫單132」……幾十年來,以矮化育種、雜種優勢利用等為代表,種子研發為農業帶來革命性變化,推動了農業主導品種的更新換代,解決了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推動了由「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

「這些年,育種工作主要圍繞國家戰略需要、市場需求、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和提升國際競爭力這四大需求,在保障糧食產量的基礎上,更多在品質上下功夫,致力於研究出更加綠色、優質的品種。」程式華說。

從種子到種業,我國正加快向現代種業發展轉型升級。目前,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正在全國全面實施。「農業種質資源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重要農產品供給的戰略性資源,是種業原始創新的物質基礎。」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說。

如今,我國糧食總產量已連續五年站穩1.3萬億斤的臺階。遠緣雜交、基因工程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的應用,推動農作物品種完成7—9次更新換代,增產幅度均超過10%。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品種佔95%以上,良種覆蓋率持續保持在96%以上,良種在增產中的貢獻率達到45%以上。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在這樣一場為中國經濟把脈定調的重要會議上,為何要突出強調解決好種子問題?糧食是社稷之本,種業是糧食之基。一粒種子,關係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解決好種子問題,瞄準的是14億中國人的超大內需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差距,特別是核心技術創新不足,亟需加大育種核心技術創新。
  • 讓人們吃得起肉有多重要?糧食安全的重要標誌就是我們有肉吃
    豬肉價格飛漲,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吃不起肉可以吃素,對於我們的生活根本就沒有較大的影響。就連一些知名的經濟學家也認為我們應該放開肉類市場,不用過於關注吃肉的問題。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吃不起肉真的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說吃得起肉是糧食安全的重要標誌,絕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
  •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晶片」,優質高產品種滿足吃好又吃飽的需求
    今年人們比較關注的兩個事件:中美的「晶片之戰」和糧食安全。晶片被人卡了,可以自主研發,哪怕時間長一點,但糧食被人卡了,能否自主生產滿足呢?糧食生產有季節性,從種到收要歷經一百多天,一旦被人卡了,就只能餓肚子!
  • 給鴿子吃什麼糧食是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本文上面的藍色字體「品味賽鴿」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劉春明:願做科學世界的一粒種子
    劉春明袁隆平院士曾經說過:「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這是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一個「砝碼」。2020年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安全日,主題為「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
  • 進階的雜交水稻,從培育一粒種子開始
    既要讓人們能夠吃飽,還要吃好吳俊對2019年的春節還記憶猶新,在三亞,袁隆平帶著團隊成員一起吃了年夜飯,大年初一,大家又都下田了。雜交水稻具有個體高度雜合性,雜種後代出現性狀分離,因此需要年年制種,許多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的科研人員仿佛候鳥一般,每年的冬春季節來到三亞開展育種工作。
  • 活久見,小魚吃了一粒草種子,在肚子裡發芽被撐而亡
    副標題:鬧烏龍,小魚吃了一粒種子後發芽,變成「冬魚夏草」?網友家有個魚缸,養了幾隻小魚,第一次養魚沒啥經驗,逮到啥都喜歡往魚缸裡喂,一個不小心發現了「冬魚夏草」的秘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事情要從一條麥穗魚和幾粒水草種子說起,麥穗魚是農村小河小溪裡常見的小魚,很好養活,比較貪吃,近幾年也會作為觀賞魚飼養。
  • 一粒糧食背後蘊含怎樣的價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應盡的義務中國農業科學院做過估算,我國的糧食全產業鏈總損耗率約為12%,在播種、收穫、儲藏、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本來就因為設備和技術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
  • 又一年農民豐收節:關於糧食安全,國家做得太多了
    糧食安全的宏觀層面:糧食供給與糧價平衡在談糧食安全的時候,我習慣把它分成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糧食安全的微觀層面:農作物的良作率在宏觀的糧價與糧食供給之外,單看農民種植糧食的過程,那也是存在極大的安全風險和隱患。一畝田裡能不能順利地長出好的糧食?這些糧食會不會在成熟之前就被惡劣的環境給扼殺在搖籃之中?這也是當下,特別是耕地環境不斷惡化時,糧食安全的微觀挑戰。
  • 2018年「世界糧食日」紀念活動在浙江舉辦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紀翔 實習記者謝佳妮)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導,昨天是第38個世界糧食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農業農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國婦聯和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浙江大學聯合舉辦2018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系列宣傳主會場活動。  今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是「努力實現零飢餓」。
  • 袁隆平:迷戀一粒種子 痴愛一片稻田
    說明來意後,袁隆平的話匣子立馬打開了……  1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到了我們心坎上!」袁隆平說,十九大開幕時,作為連續三屆黨代會的特邀人士,他有幸坐在主席臺,聆聽報告。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讓他深感「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 袁隆平:做一粒身體、精神、情感都健康的好種子
    袁隆平:做一粒身體、精神、情感都健康的好種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3日 23:19 來源: 來源:新華網老實說,我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沒有別人說的那麼好,那麼偉大。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成就事業靠的是大家,靠的是團結協作,靠的是黨和國家的支持。事業的發展沒有止境,國家的發展也沒有止境,希望仍然在年輕一代人身上。我很願意和大家交流,把我這幾十年對工作和生活的一點感悟奉獻給大家,並通過大家,奉獻給全社會,奉獻給年輕的一代。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
  • 解種子難題 上「種子選手」
    在糧食安全問題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種子和耕地,提出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等著眼長遠的戰略舉措。「種子和耕地問題」得到空前重視,是從保障糧食安全的戰略角度出發。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等內外部複雜生產環境條件下,全省糧食及「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仍有序推進,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
  • 一粒糧食 三代人的堅守
    他幹一行愛一行,也是個愛動腦筋的人,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的存糧技術還比較落後,碰到梅雨季節,存糧很容易黴變,「農民千辛萬苦把一粒粒糧食送到我們這裡,我們決不能讓它變質,更不能讓它危害人民的身體健康。」陳惠軍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為了守好糧庫,他通過上百次試驗,發明了「存氣箱通風技術」,後來這項技術還在湖北省糧油科技刊物上刊載,並在全省多地進行了推廣。
  • 優秀作文點評:《大地上的黃金夢想》,一粒種子,收穫了人生風景
    是啊,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舒適,過得習慣,該是一種多麼愜意的生活。這樣的夢想,放到個人身上,是一種幸福;放到他人身上,則是一種境界。五十多年前,中國人的夢想很簡單——吃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能吃上白蘿蔔飯、紅薯飯,已經算很不錯了,有的地方甚至靠吃野菜、樹葉、觀音土充飢。老人為了不讓孩子鬧著吃飯,總是天還沒黑,就早早哄孩子睡下。
  • 自己在家也能種菜,土裡撒把種子,青菜多得吃不完
    小白菜1、咱們去蔬菜店選種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那種四季小白菜,蛭石和園土在一起1:1就行。2、將小白菜的種子放在溼紙巾上面催芽,當我們看到小白菜得牙發出來,就可以準備種植。2、菠菜種子撒在土壤的表面,然後再覆蓋上薄薄的土壤。3、將種到花盆裡的菠菜放在光照比較充足但是散射光也不充足的環境裡面,一周之內就能長出來。4、為了促進菠菜長得更加壯,要一周用一次複合肥。5、大約一個半月之後,小菠菜就可以吃了。
  • 最大的糧食浪費應該是吃多了再減肥
    因為水災,有些人又開始糧食因災而減產的問題。雖然,我們看到消息是夏糧豐收,但糧食乃國安之本,重視糧食安全還是具有重要意義。說起糧食,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必須提及,那就是糧食浪費。有數據表明,中國的糧食浪費也是很驚人的。
  • 吃葡萄不能嘔吐葡萄皮,但吃好葡萄需要掌握三字訣
    人們相信每個人都吃過葡萄,葡萄作為夏秋兩季不可缺少的水果,因其甘甜細嫩的口感而深受許多人的喜愛。雖然你吃過葡萄,但你確定你會吃葡萄嗎?這次,我們來談談吃葡萄。
  • 一夜之間,糟蹋糧食的大胃王吃播全涼了
    漲價的東西老百姓哪買得起?都被投機商人買走屯著去了,有些商人為了賺錢,甚至還借高利貸去屯布。結果就是國家看他們屯得差不多了,馬上大量低價放貨。上海的布價一天就降了一半,給投機的商人都秀傻了。這件事後來被稱為 「 米棉之戰 」,也是建國後第一場糧食戰爭。當然,我們並不是每次糧食戰爭都能贏的,在 2004 年的時候,吃了大虧。
  • 中國飯碗:讓近14億人吃飽吃好 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
    新世紀以來,超級稻不斷從「高產」向「綠色、高效、品質」邁進,通過推廣稻蝦、稻魚、稻蟹等立體種養模式,節肥節藥、生態綠色,讓人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在中原,豐收的小麥剛剛顆粒歸倉。小麥第一主產省河南,已發展為國人的「主食廚房」。河南開展小麥整建制高產創建,從統一良種、肥水管理到病蟲防控、機械收穫,逐步推行標準化生產。「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當地大力發展糧食加工業和主食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