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海之濱的江蘇農墾,到天山腳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一望無際的海南天然橡膠林,到肥沃黑土地上的黑龍江墾區,我國現代農業的「農墾答卷」生動璀璨。
「我國農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今年農墾系統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預計總產超過670億斤,比上年增產30多億斤;糧食平均畝產達475公斤,比上年提高12公斤。其他主要農產品的增產幅度也在5%左右。目前,農墾系統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6%,水稻、玉米等高產優質作物面積比重達86%,耕地有效灌溉面積超過5400萬畝。」農業部農墾局局長李偉國說,今年全國農墾棉油糖奶肉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全面增長,增幅普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伴隨農墾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農墾經濟整體也實現了「十連快」,職工收入快速增長,墾區民生明顯改善。今年農墾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預計實現500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連續10年保持12%以上的增長速度。農墾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預計達到10600元,比上年增加1600元以上,增長9.3%以上,實現連續9年較快增長。全年落實農業「四補貼」等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資金近70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0億元。
高產創建全面推廣
增產增收的背後是一張農業科技促進年的「農墾答卷」。放眼全國農墾,圍繞農業科技的研發、創新與推廣,各地積極開展糧棉油糖高產創建、畜牧高產攻關、熱作標準園創建、農產品質量追溯以及科技培訓等……「農墾答卷」不斷書寫著佳績,推動著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促進了全國農業生產水平的整體提升。
糧油高產創建是沒有圍牆的學校,不斷把專家的產量變為農場職工的產量。今年農墾糧棉等萬畝高產創建示範片比去年增加176個,總數達到438個。水田重點推廣應用集中浸種催芽、高速機械插秧、缽形毯式育苗機插等新技術,旱田重點推廣應用模式化栽培、玉米坐水種、種子分級精播等技術,棉田重點推廣應用機採棉種植模式。
如今,從農墾始發的高產創建已從種植業擴展到奶牛、生豬為重點的養殖業。今年農墾系統在138個養殖單位開展高產攻關活動,比去年增加24個。在高產攻關活動的促進下,畜牧業單產和質量水平進一步提高,首農集團北京三元種業公司旗下的29個核心牧場2.5萬頭成母牛,平均每頭年產奶達到10278公斤,創造了我國大群體奶牛單產紀錄。河南墾區養豬成活率達到93.8%,母豬年提供育肥豬21頭以上。
熱帶產業是農墾的優勢產業。通過熱作標準園創建,有效促進了熱作產業的快速、高效發展。今年新增熱作標準化生產示範園創建單位107個,總數達到418個,重點推廣橡膠樹籽苗芽接育苗、「圍洞法」節水抗旱定植、木薯嫩莖快繁、香蕉水肥一體化、荔枝控梢促花保果等標準化生產技術。天然橡膠生產克服了不利氣候的影響,預計今年我國天然橡膠產量再創歷史新高。
提高生產科技含量
高產的同時,優質也是農墾人的追求。從2002年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到2006年率先啟動農產品質量追溯試點工作,農墾系統都走在全國前列。經過10年的探索,農墾已建成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即信息採集系統和網上信息填報系統、消費者查詢系統、生產全過程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實施企業做到了「生產可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今年已有農墾農產品質量追溯創建單位216家。8家部級質檢中心對近300多個批次追溯產品抽樣檢測顯示,合格率達到99.5%。
未來農業的較量是現代種業的競爭。農墾充分發揮優勢,積極發展種業,扶持發展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的大型種業企業,建設一批高標準的種子繁育生產基地。寧夏農墾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依託中國農科院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採取生物工程技術手段對馬鈴薯優良品種進行脫毒快繁和生產原原種。該中心形成了原原種、原種、一級種三級種薯繁育體系,可年產4000萬株脫毒馬鈴薯苗和8000萬粒微型薯。
農業機械是農業科技的物化載體,農機化水平是衡量現代農業的標誌之一。目前,全國墾區農機總動力突破2000萬千瓦,大馬力、高性能、多功能、複式作業的農業機械漸成農業生產的主力。農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多個百分點,部分墾區主要農機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江蘇農墾新洋農場從事農業生產的不到300人,管理的6萬畝良田卻可在1周內完成收穫、翻耕、栽插、播種等工序。黑龍江農墾鶴山農場運用GPS全球衛星定位、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對農機進行信息化管理,農機的調度信息、作業範圍、作業內容等均以3D形式顯示。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最後一公裡」的破題要靠農業科技培訓。據統計,農墾系統全年共舉辦各類技術培訓上萬期,培訓人數近30萬人次。積極開展校企、院企合作,創建企業研發中心近300個,不斷提升墾區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黑龍江墾區完成陽光工程示範性培訓3.8萬人,35%的規模家庭農場經營了82%的耕地,創造了可與世界先進水平比肩的勞動生產率。廣東、海南、雲南、福建等熱作區已舉辦熱作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班180多期,墾區培訓科技示範戶4萬多人次。
在墾區的科技優勢帶動下,附近的農民們也受益匪淺。農墾系統在強化自身建設的同時,注重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創建各類現代農業示範區683個,通過場縣共建、窗口展示、科技服務和跨區作業等方式加快技術擴散、服務輸出和產業銜接。每到夏收和秋收,安徽安墾龍亢農場都及時組織農機服務隊奔赴周邊農村開展農機耕作服務。通過科技輻射的方式,帶動了區域農業發展,農場周邊60萬畝小麥的單產實現突破,達到了1000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