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巨龍引領現代農業之風騷

2020-11-29 南方新聞網

  一組閃光的數字在326萬畝農墾熱土寫下鮮明的註腳——廣東農墾2005年實現社會總產值75億元,比2000年增長435%,五年年均遞增75%;累計「十五」實現3084億元,比「九五」增長19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96億元,比2000年增長970%;累計「十五」完成2396億元,比「九五」增長33%.主營收入實現5304億元,比2000年增長7763%,年均遞增1218%.實現利潤146億元,比2000年扭虧增盈353億元;累計「十五」實現利稅974億元,比「九五」增長2549%.資產總額12508億元,比2000年增長256%.資產負債率由2000年的755%下降到543%.職工年均收入達到10767元,比2000年增長578%,年均遞增95%.廣東農墾的改革發展在創新一個模式:農業產業化孕育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反哺農業基地培育現代農業,工農優勢互補積蓄能量向境外延伸開發短缺型農業資源,實現現代農業的良性循環。2003年8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登載了廣東農墾改革發展長篇紀實通訊;2003年12月底,農業部發文推廣廣東農墾的改革經驗;2004年3月,中宣部把廣東農墾樹為全國「改革創新,服務『三農』」典型,在中央主要媒體廣泛宣傳;2005年9月,新華社以「資源爭奪激烈,開發出現機遇——廣東農墾開發海外資源建立橡膠基地調查」為題,向中央領導報送了內參。

  「龍」騰田野舞藍天

  廣東農墾是農業的國家隊。1951年,葉劍英元帥率領2萬多轉業官兵和大批專家、青年、歸僑組成的20萬墾殖大軍,吹響了向莽莽熱帶叢林進軍的號角,用青春、熱血譜寫了廣東農墾的驕人篇章。改革開放後,珠江三角洲風起雲湧,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發展最快的地區。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農墾再度衝破傳統辦場理論禁區,使廣東墾區的改革發展領先於全國墾區。

  然而,進入90年代中後期,伴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廣東農墾以行政管理為主的傳統體制弊端凸顯。為求發展,廣東農墾提出了轉制為企業集團的實體化改革思路,但由於在具體操作中忽略了墾區整體的集團化,改革不僅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因管理失控導致全墾區在1999年出現393億元巨額虧損和累計數十億元的不良債務,墾區經濟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快速發展跌入歷史低谷。沒有科學發展理念的發展,欠缺科學的決策,幹勁越大離目標越遠。

  2000年廣東農墾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認真反思過去的改革經驗教訓,從戰略高度創新墾區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思路。「講真話、辦實事、求實效」,黨組一班人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迎難而上,確立了「以農為本,調整結構,安居樂業」的工作方針,先後實施了「儘快扭虧、重振優勢、轉換機制、打造產業集團」的「四年四步走」戰略。廣墾人認準一個目標: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培育一系列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專業化集團,以此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實現企業增效、農場職工和農戶增收、國有資產增值、農墾帶動作用增強,為此,他們演出了連臺好戲。

  好戲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重構集團管理體制。打破「總局-管理局-農場」的傳統行政管理模式,明確省集團公司的國有資產運營管理職能,強化決策、投資和運行監控中心地位。強化省集團公司與二級集團公司的母子公司紐帶關係,控股並推行產權多元化,改制、改組、新建一批產業集團和子公司;採取股份、合作、轉讓、租賃、承包等形式對271個包括場辦工業在內的中小企業進行改組改造,放開搞活。農場按產業化公司的生產職能進行定位,有條件成為產業龍頭的組建龍頭企業,不具備產業龍頭條件的農場改為產業基地,小型農場實施改制或拍賣。同時深化農場職能改革,明確生產經營和社區管理職能,精簡管理機構,管理人員按20—30人嚴格定編,競爭上崗。全面推行靈活多樣的用工制度,將大戶承包與職工家庭農場結合起來,完善農業經營體制。

  好戲二:以優勢產業重組整合為主線,調整產業布局和結構,對優勢資源進行跨區域調整、重組、聚合。比如,種植業向優勢農場集中。橡膠產業從粵西湛江墾區逐步退出,向茂名、陽江墾區集中,建設高產穩產橡膠園;甘蔗、菠蘿、劍麻向粵西湛江墾區有種植優勢的農場集中;熱帶、亞熱帶優質、高效水果向茂名高州和粵東地區農場集中。水產養殖向陽江、汕尾墾區沿海農場集中。

  好戲三:以整合優勢產業資源為中心,做大做強產業集團。先後培育了豐收糖業、燕塘乳業兩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和東方劍麻集團等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廣墾橡膠集團打破區域界限,以3個橡膠加工廠聯接16個橡膠農場、4個子公司、1個科研單位、1個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形成總資產95億元的橡膠集團。新建3家年總產橡膠3萬噸的現代化、規模化橡膠加工廠,取代了原來分散在各農場的26個小加工廠,統一了質量標準和品牌,使勞均年加工幹膠由31噸提高到918噸。同時建立起橡膠種苗繁育和技術推廣中心,五年新植更新橡膠60045畝,比「九五」增加338倍,規劃下一個五年國內橡膠面積擴大到65萬畝,加上境外的橡膠項目,達到年總產幹膠35萬噸,形成產值50億元,營業收入50億元的產業集團。

  ——廣墾糖業集團實施製糖企業和部份產糖基地的整合,形成總資產1861億元,集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糖業集團。以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的豐收糖業公司為載體,吸收183億民營資本參與共投入367億元收購整合了三家當地糖廠,經技改擴建,使7家糖廠日榨能力達到4萬噸,形成年產能力50萬噸的規模,輻射帶動農場和周邊農村甘蔗70多萬畝。同時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使精煉糖、蔗渣紙、酒精、生物有機肥等綜合利用項目產值達到30億元,營業收入28億元。僅廣墾糖業豐收公司每年上繳稅收佔雷州市財政收入的1/3強。

  ——廣墾系列產業集團中的燕塘乳業發揮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的品牌技術和管理優勢,擴大規模,在激烈的「乳業大戰」中逐步發展,形成日加工能力300噸,輻射帶動農戶飼養奶牛2萬多頭的產業龍頭,同時向越南輸出技術和管理。省級龍頭企業的東方劍麻集團不斷帶動農場和周邊農村擴大劍麻種植面積達到87萬畝,劍麻產品佔有全國65%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全國最大、國際知名度較高的的劍麻生產加工和出口集團。廣墾水產藉助國家級海洋研究所的技術優勢,以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為載體,在陽江墾區建立集種苗繁殖、生態養殖、冷凍加工、出口銷售等產加銷一體化的水產種苗繁育中心,輻射帶動墾區農場和周邊農村10萬畝海水養殖帶。廣墾水果以名富果業和豐收公司年產1萬噸濃縮菠蘿汁、4000噸果醬以及年加工鮮果達20多萬噸的水果加工龍頭為載體,帶動墾區40萬畝南亞熱帶名優水果樹品牌闖市場。

  「龍」哺農業煥生機

  「龍頭企業最怕無米之炊!」廣東省農墾總局賴詩仁局長一語道破天機:「龍頭企業沒有資源作支撐必成死龍。而龍頭企業反哺農業的關鍵是建設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保障龍頭企業資源供給的主體,是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用現代工業裝備武裝、以現代經營理念組織經營的高效農業,集中體現了科技化、集約化、市場化、產業化、標準化、社會化和國際化的特色。」

  以科技創新激活現代農業成為廣墾人新一輪發展的生命線和靈魂,且看他們使出的「妙招」:妙招一:以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打造現代農業平臺。廣墾糖業豐收公司去年引進世界先進的以色列地埋式滴灌節水技術,首期建設2700多畝甘蔗試驗基地,全部實現電腦自動控制調節水肥,人均管理面積可達千畝。湛江墾區高效循環利用資源,建成多條循環生態產業鏈,正在規劃建設20萬畝高產穩產的甘蔗基地。廣墾橡膠集團高標準建設膠園,使茂名墾區單株產量五年間平均提高30%.一批農場大面積推進「六齡苗」工程,使速生膠樹比傳統種植提前兩年開割。建設中的10個「全國南亞熱作名優基地、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示範農場」成為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的孵化器。

  種苗工程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茂名墾區建成的面積達3000多畝的廣東南亞熱帶農業科技園,其中天然橡膠種苗繁育中心成功引進試種20多個新品種,年出圃種苗達120萬株;南亞熱帶水果良種繁育基地從國內外引進100多個名優品種進行試驗推廣,其中熱帶水果種苗快繁技術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和效益;在湛江墾區建成的糖業科技創新中心引進和推廣早熟、高產、高糖甘蔗品種,上榨季平均糖份達136%,產糖率達到126%,創墾區歷史最好水平。種苗工程基本滿足了墾區和地方農村實施優勢產業集聚升級對名優良種的需求。

  妙招二:以科技創新和設備武裝提升現代農業水平。以乳業、糖業加工、劍麻加工、天然藥物、獸藥等5家省部級科技研發中心為依託推進科技創新。廣墾橡膠產業全面推行「D/4+ET」高產低頻割膠技術,全墾區減少割膠工3000多名,人均割膠株數和產膠量分別提高440%和389 %,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製糖企業推進技術改造,廣墾糖業華海公司全面引進計算機網絡技術,對生產環節實行自動化網絡實時監控,操作人員減少一半,人均產糖達220噸,比國內平均水平高出約50%.甘蔗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甘蔗和劍麻種苗組培快繁技術、熱帶高產奶牛克隆胚胎移植技術正展現出美好前景。

  以科技裝備武裝現代農業水平也是科技創新的主體內容。廣墾糖業豐收糖廠引進大馬力拖拉機和甘蔗種植、收穫等配套機械,積極開展甘蔗機械化生產試驗,並配套進行耕作栽培技術改革,為全國甘蔗機械化生產提供示範。廣墾橡膠全面推行新一代膠園的標準化建設,實現山水園林路綜合規劃,機械化開墾備耕,水肥設施全面配套。廣墾人的設施農業試驗項目逐步鋪開,溫室育苗、大棚栽培、移動式現代圓旋噴灌機械等現代農業工程設施大規模應用到農業生產中。

  妙招三:以標準化建設提升現代農業的國際化水平。與國際接軌是一種時尚,更是企業發展的本質需要。全墾區已有40家企業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6種產品通過無公害食品認證,11種產品通過綠色食品認證,10種產品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4個商標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傳統農業只能編織童年的夢想,只有現代科技文明之花,才能結出現代農業的累累碩果。建設現代農業,目的是為龍頭企業蓄勢,而龍頭企業一旦釋放巨大能量,對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發揮後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會展現出無窮威力和遠景。

  「龍」嘯大洋闖市場

  發展必須要有開放的視野。利用自身的組織優勢、產業規模、技術和管理人才,走出去開拓境外短缺型農業資源,延伸產業鏈條,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環節。

  具有55年從事熱帶作物種植和加工歷史的廣墾人,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利用獨特的資源、管理、區位、政策等有利條件,先後承擔了中國對越南、馬裡、幾內亞、柬埔寨、賴比瑞亞、剛果(金)、多哥共和國、獅子山等多個國家20多項農業援外任務,派出大批管理和技術專家隊伍赴受援國進行項目勘查、設計、建設和技術經營指導,在樹立中國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時,也使廣墾人充分地了解了亞非和東南亞市場,熟悉了發展中國家的風土人情和資源狀況,培養和鍛鍊了一大批對外經濟合作的骨幹人才。

  1987年,廣墾人開始探索援外項目的獨立租賃承包經營,以農工商一體化運作方式承包經營多哥阿尼耶製糖聯合企業達10年之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被譽為中國援外企業改革的成功範例,受到外交部和外經貿部的嘉獎。1990年,廣墾人收購了索羅門群島華羅家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運用農墾的管理和技術優勢,很快扭轉了該公司長期虧損的局面。1999年,省農墾集團由於發展境外項目的成功實踐,被外經貿部批准授予對外承包和勞務輸出經營權,之後又被廣東省政府列為重點扶持「走出去」的14家企業集團之一。

  這一切,給廣墾人奠定了創新發展的良好基礎,他們開始著手營造外向發展的新搖籃。

  機遇永遠寵愛有備而來的人。2002年,農業部作出「南(橡)膠北(大)豆」戰略部署。廣墾人針對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來的天然橡膠國內大幅缺口,而廣東農墾的橡膠產業發展在本土受到局限的實際,緊緊抓住「東協自由貿易區」建立的機遇,毅然決定利用墾區的地緣、技術和組織優勢,策劃到東協建立大規模的天然橡膠基地,為確保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盡一份力量。

  具有同樣戰略需求的馬來西亞知知集團老總林偉發闖進了廣墾人的視野,而他們也正在尋找有團隊精神、管理優勢和技術人才的合作夥伴,雙方一拍即合。2005年,在泰國南部沙墩合資建設的年產96萬噸的廣墾橡膠加工廠、在越南胡志明市保稅區建設的3萬噸廣墾橡膠越南加工廠,當年建成當年投產。去年11月中旬,雙方又籤署了在泰國再併購三間「廣墾橡膠」加工廠的合作合同,目前已進入運作。五家橡膠加工廠年生產能力可達30萬噸。同時,在馬來西亞合資併購的年產36億隻乳膠手套廠也已進入運作,廣墾人將利用其品牌、技術、市場網絡以及融資便利,返回國內建立新的橡膠製品生產基地。

  在非洲,廣墾人在貝南共和國建設的食用酒精廠已成為該國最大的農產品加工項目,產品取得出口西非經濟共同體、西非貨幣聯盟國家的許可證。由於該項目在西非國家的影響,目前鄰近的加納共和國客商主動要求我方承建總造價600萬美元的酒精加工廠。

  廣墾人的技術、設備、品牌、人才和管理輸出也同樣出色。廣墾燕塘乳業與越南企業開展技術輸出合作的乳業加工項目實現雙贏;湛江墾區利用劍麻皂素合成甾體激素類藥品的合作項目在南寧中國—東協經濟園區的建設如火如荼;與美國、日本和港資合作鑄造的「享氏米粉」、「明治雪糕」等品牌享譽國內外;利用農場優勢招商引資建設的兩個2000多畝的現代特色農業基地一派生機盎然。去年全墾區出口商品總額達990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14%.廣東農墾,一個集團化、產業化和以跨國經營為特徵的現代南亞熱作產業集群在迅速崛起。

  「龍」沐和諧奔小康

  不謀大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長遠者不足以謀一時。廣墾人打造農業產業化集團、建設現代農業、開拓境外短缺型農業資源,目的是為構建和諧小康墾區提供堅強物質基礎。

  和諧社會是一種美好社會形態,不發展,和諧社會就沒有物質基礎;不和諧,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將難以持續。只有科學發展,才能創造和諧,才能加快發展。

  廣東省農墾總局賴詩仁局長一席話擲地有聲:「企業的發展既要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同時也要關心群眾,使職工受益。改革不是把責任推給政府,把問題推給社會,把包袱甩給群眾。改革必須為群眾謀利益,才能得到群眾的支持。」

  廣東農墾經歷了55年的風雨歷程,在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政治任務,背負了沉重的歷史包袱;另一方面,由於農墾地處我省東西兩翼經濟欠發達地區,從事南亞熱帶農業為主的綜合性經營和社區管理,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目前35萬人中有轉業復退軍人2萬多人、歸僑1萬多人、水庫移民7萬多人、離退休人員7萬多人。能否把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是衡量領導者是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標準,是對領導者政績觀的檢驗。為此,黨組在謀劃發展思路、制定發展目標時,都注意同農墾的實際相結合,在推進各項改革中兼顧好企業和職工的利益,把握好力度,嚴格按政策辦事。

  近年來,廣墾人在國家財政部、農業部的關心下,在省委、省政府以及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在發展中創造和諧,在和諧中加快發展,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的大文章開始破題。

  十項「民心」工程可以佐證:每年由省社保調劑和財政補助1億元、中央財政補助4000萬元,農墾自籌一億多元缺口資金,初步解決了7萬農墾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問題。由省補助1億元、墾區配套4000萬元,用五年時間對安置在農墾的原水庫移民實施危房改造,至2005年已累計投入資金13887萬元,建房面積超過346萬平方米,安置了3329戶共11569人,人均面積達30平方米。推進農場小城鎮建設和安居工程,開展了用電、用水、道路、綠化等工程改造,90%的農場場部道路實現了硬底化。解決了困擾墾區多年的農場電網「兩改一同價」問題,使墾區20多萬人口受益。由農業部和廣東農墾共同扶持七個特困農場發展支柱產業,健全「造血」功能。通過發放小額貸款支持特困職工發展經濟,累計扶持特困職工7434戶,脫貧率達764%.爭取到省政府給予墾區低收入職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免交學費、書雜費和生活補貼的政策。爭取到大部分職工納入醫保,低收入家庭進入低保。清退了歷史拖欠的2億多元職工集資款和產品款。完成30多萬農場職工及家屬全部納入城鎮戶口的工作。墾區呈現熱氣騰騰建設美好家園的和諧局面。

  如今置身廣東農墾的326萬畝綠色沃土,你不能不為廣墾人的大手筆所震憾!而更讓人讚嘆的是:廣墾人提出要在「十一五」期間著力抒寫「打造產業集團、建設現代農業、構建和諧墾區」的宏偉篇章,爭取2010年實現主營業收入超100億元、職工收入持續增長、墾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努力把廣東農墾建設成為國家控股的具有現代水平和國際競爭力的農業資源型產業大集團,肩負起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的歷史使命。

  潛龍在淵,蓄勢待發。人們有理由相信,廣東農墾這條躍出大洋的巨龍,正向著更廣闊的天空騰飛。 (編輯:欒春暉)


相關焦點

  • 作為我國農業生產重要組成部分的農墾系統,已連續10年保持12%以上...
    從東海之濱的江蘇農墾,到天山腳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一望無際的海南天然橡膠林,到肥沃黑土地上的黑龍江墾區,我國現代農業的「農墾答卷」生動璀璨。 「我國農墾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今年農墾系統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預計總產超過670億斤,比上年增產30多億斤;糧食平均畝產達475公斤,比上年提高12公斤。
  • 廣東省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改制國有股權轉讓公告
    廣東省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改制國有股權轉讓公告 :  省人民政府將廣東省現代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本部)及其屬下企業廣東省畜牧發展總公司、廣東正大康地有限公司(中方權益)、廣三保養豬有限公司(中方權益)、廣東英維飼料有限公司(中方權益)、順德廣富畜牧有限公司、廣東省水產供銷總公司、廣州保稅區弘粵冷氣工貿有限公司、廣東省水產開發服務公司、廣東海興漁業有限公司、廣東京粵水產聯合公司、廣東省農業發展公司、廣東省農聯地產公司、廣東省農業發展公司供銷部
  • 農業農村部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科技部 自然...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畜牧獸醫、農墾、漁業廳(局、委),林業和草原、發展改革、財政、科技、自然資源、水利主管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內蒙古、吉林、龍江、大興安嶺、長白山森工(林業)集團公司:   根據《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 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2020年度春季招聘簡章
    市農投集團是經貴陽市委、市政府批准,於2015年12月註冊成立的市屬國有企業;2018年12月,按照市屬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工作安排,重組為貴陽市農業農墾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現有註冊資本金14.2億元。
  • 農墾企業對接國際農機展新技術新理念
    對接活動上,程景民對2020年中國國際農機展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對三家協會共同為農墾提供這樣良好的觀摩交流學習機會表示衷心感謝;向與會代表簡要介紹了農墾近年來改革發展的成就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情況;希望與三家協會一道搭建服務平臺,帶動協會與企業共同走進農墾、走入農場、走近農工,研發出更適合農墾現代農業特點的新裝備、新技術,為廣大農墾企業提供裝備和智力支持,更好地推動農墾現代農業發展
  • 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名單公布,雲浮36家企業入選
    △各地市擁有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數量統計農業龍頭企業在推動鄉村產業融合、聚集資源要素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是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的強大引擎,也是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示範標杆,已成為聯農帶農和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引領力量
  • 海南農墾商貿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本網記者張乙集 攝)  本網5月27日消息:今天上午,海南省農墾商貿置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貿置業集團公司」)揭牌成立儀式在海口海角大廈舉行。該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海南農墾直屬工商企業改革又向前邁出了新步伐。
  • 長沙縣:鐵皮石斛引領江背鎮現代生態農業
    長沙縣:鐵皮石斛引領江背鎮現代生態農業新湖南客戶端4月13日訊(記者 李治 範遠志)長沙縣江背鎮近年來推出一款鐵皮石斛生物纖維滋養面膜,其「古方+科技」理念受到消費者追捧。今年一季度銷售已經突破500萬元,記者今天找到了鐵皮石斛面膜生產基地,感受到了長沙縣江背鎮現代生態農業的魅力。 鐵皮石斛面膜生產商、2017中國美妝行業品牌年度人物、天大生物負責人蔣成告訴記者,企業生產的「花草宜」鐵皮石斛面膜原料本身的優勢具備獨特價值。根據史籍記載及現代研究實驗證實,中華九大仙草之首——鐵皮石斛在美容養顏方面,具備無可比擬的功效。
  • 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
    原標題:攜手合作同築夢 拔錨啟航著新章——渭南經開區:酵素產業引領現代農業新發展渭南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渭南經開區」)是渭南市按照整合優勢資源、突出優勢產業、實現錯位發展這一定位,傾力打造的具有發展潛力和競爭優勢的產業新城和經濟強區,也是渭南中心城市「一城三區五大組團」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渭南經濟發展新引擎、新增長極的使命和責任。
  • 感動海南農墾(兵團)知青人物評選結果公示
    4、呂勇民,女,廣州知青,1969年下鄉樂中農場(3師17團),在醫院當護士期間努力工作,1984年起榮獲廣東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稱號,廣東省農墾總公司黨委作出《關於在全墾區廣泛、深入開展向呂勇民學習活動的決定》,還榮獲全國邊陲優秀兒女獎章(銅質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稱號,是海南農墾創建50年百名功勳人物之一。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牡丹產業發展是柏鄉縣調整農業結構、構築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一次大膽嘗試。「柏鄉縣是華北平原上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大縣,但是工業基礎薄弱,無法為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條件。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僅能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也能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產業支撐。」柏鄉縣委書記張萬雙說。
  • 連維良到洛陽巨龍通信設備集團公司和華陽孟津電廠項目工地調研
    本報訊(記者 武平樂)1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連維良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洛陽巨龍通信設備集團有限公司和華陽孟津電廠項目工地調研。據介紹,近年來,巨龍通信設備集團公司由於原主導產品的市場日趨飽和,生產經營步履維艱,企業效益大幅滑坡。面對市場競爭的嚴峻形勢,該公司充分挖掘潛力,盤活存量資產及人力資源,大力發展對外加工業務,同時積極推進對外合資合作,逐步形成了有一定市場潛力的系列產品。眼下,該公司正在與外地企業就稅控機系列產品項目、3G手機及基站項目的合作事項進行磋商。
  • 2020(廣東)功能性農業大健康大會中國農民豐收節交易會
    活動由中國經濟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中國國情講壇(清華大學)組委會指導,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食材委員會、中國國際友好城市促進會、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榮成中食微量元素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廣東凱歌展覽有限公司承辦,廣東省網際網路經濟研究會、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廣東省營銷師協會、廣東省保健食品協會、廣東省現代移動網際網路研究院、山東謀定經信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協辦。
  • 農業產業化「國家隊」名單公布,三全思念等豫企在列 | 名單
    黑龍江省建三江農墾雙盛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寶清縣紫香白瓜籽交易市場有限公司齊齊哈爾市星光蔬菜加工有限責任公司*黑龍江中農興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慶老街基農副產品有限公司黑龍江昊天玉米開發有限公司*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雞西市故香米業有限公司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
  • 楊冪玩轉漁網耳環,引領「風騷」,實現時髦大突破
    不不不,楊冪這就帶你來見識一下新事物,楊冪玩轉漁網耳環,引領「風騷」,實現時髦大突破。只聽過漁網襪?小仙女第一眼的注意力,是不是也馬上就集中在黑色的漁網耳環上面呢?鏤空的設計,從細節處就能夠傳達出一種自己獨特的標籤。託腮的姿勢,超級有愛了。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經常用到這種手勢,讓自己放鬆下來。
  • 集約化託管「託舉」現代農業
    當前,隨著高新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物聯網農業、現代農機具、現代農業科技關鍵技術等已經打響農業現代化第一槍,栽植果樹用上了挖坑機,打藥用上了無人植保機,農田澆水用上了自動噴灌,農產品營銷走上網絡銷售。以分散經營的小農戶農業經濟,已經難以適應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態勢,集約化託管的全新模式呼之欲出。集約化託管,引領小農戶向現代農業發展。
  • 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揭牌
    (廣東省僑聯網站)中國僑網1月8日電 據廣東省僑聯網站消息,日前,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正式揭牌。廣東省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惠蓉,華南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陳少雄,華南農業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廣東省僑聯兼職副主席鍾仰進等領導和華南農業大學僑界代表40多人共同見證了廣東省高校首個「僑胞之家」的誕生。華南農業大學僑聯主席、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樂天主持揭牌儀式。謝惠蓉對華南農業大學「僑胞之家」揭牌表示熱烈的祝賀。
  • 首屆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韶關)農業招商...
    大會現場,五地市人民政府籤訂《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將在產業合作、品牌推廣等十個方面進行全面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贏發展,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探索北部生態發展區區域協調發展、現代農業產業共建共享新路。
  • 上海淨信組織研磨機應用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上海淨信Tissuelyser-24全自動樣品組織研磨機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農業科研事業單位,成立於1960年1月,前身是1930年由農學家丁穎教授創辦的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及1956年成立的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