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豐收,不一樣的分量——寫在2020年秋糧豐收已成定局之際

2020-12-05 農民日報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在中國廣袤鄉土大地上,秋景勝過春光之處,莫過於稻飄香、黍金黃、豆滿秧、谷滿倉的豐收景象。

9月23日,農業農村部宣布,目前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高位增產,預計平均畝產提高近兩公斤,總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的水平上。

這豐收的喜訊,無疑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一份沉甸甸的節日大禮。今年在疫情與災害疊加的雙重考驗下,中國糧再次交上了一份彌足珍貴、成績亮眼的答卷,為穩全局、提信心、育新機、開新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支撐。

「兩公斤」的重量

今年的糧食平均畝產預計提高近兩公斤。兩公斤,分量到底有多重?

我們來粗略地算一筆帳,據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41億畝,而據農業農村部消息,預計今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100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提高近兩公斤,意味著由於單產提高全年糧食增產約35億公斤。目前我國年人均消費口糧原糧150公斤左右,那麼增產這部分糧食足夠2300多萬人一年的消費量。從看似簡單的計算中,不難看出這兩公斤的分量和力量。

兩公斤的分量,不僅在數字本身,更在於其來之不易。

回望過去,我國糧食已實現「十六連豐」,各種資源要素可挖掘潛力越來越少,高位護盤尤為不易。聚焦當前,今年糧食生產先後經歷「新冠肺炎疫情關」「洪澇關」「颱風關」「病蟲關」,一波三折後再奪豐收,更顯珍貴。

兩公斤的背後,凝聚著「政策好,科技強,人努力」的多方力量。

政策好是基礎。糧食生產是弱質產業,保障糧食安全,既要發揮市場作用,更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保護,提高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為此,今年在財政「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中央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不減反增,出臺一系列超常規的惠農「大禮包」;農業農村部季季緊抓,環環緊扣,抓實抓細糧食生產。受此帶動,今年全國早稻和晚稻面積雙增長,一舉扭轉了連續7年和連續10年的下滑勢頭,全年糧食麵積同比增加1000萬畝左右,為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強是動力。「藏糧於技」的多年積累,在這個多災之年成為提單產、奪豐收的強勁動力。關鍵農時,農業農村部及時制定30多個技術指導意見,因季節、因災情及時派出40多個專家組,幾十萬基層農技員戰疫情、抗風雨、防病蟲,打通了技術落地的「最後一公裡」。「四條阻擊帶」和「三道防線」嚴防死守草地貪夜蛾和沙漠蝗,實現了「蟲口奪糧」。

人努力是根本。世界上幾乎沒有哪個國家的農民,像中國的農民這樣堅韌不拔。今年春季,人們都在居家抗疫的時候,廣大農民兄弟已經開始在田間忙碌,春耕備耕得以如期開展;長江汛期,南方部分水稻產區受災,他們不分晝夜搶種補種改種,「水退到哪裡,就種到哪裡」,力爭「早稻損失晚稻補」;東北秋收前,連續遭遇3場颱風造成部分地區玉米倒伏,他們創造性地改裝收穫機械,只為確保顆粒歸倉。

「穩」的重要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政協經濟界委員聯組會時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重,但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專致節日祝賀,肯定今年豐收來之不易,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提供了有力支撐。

穩,是大國「糧策」的目標所在。糧食穩,則天下安。「穩」的重要性,在今年這個特殊之年尤為凸顯。

糧食穩,是穩全局的「關鍵防線」。糧食人人離不了,天天都要吃。在中國這樣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多了是經濟問題,是庫存壓力,但少了就會給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帶來壓力。糧食是生命的「養護員」,是社會穩定的「守門員」。守穩了糧食這道「關鍵防線」,我們就能在風雲變幻的局勢中,保有「任憑風浪起,我有壓艙石」的底氣。

糧食穩,是奔小康的根本保障。民以食為天。即使菜餚再豐富再精美,中國人的小康餐桌上,主糧始終是不可或缺的。要讓14億人口吃飽肚子,靠買飯吃、討飯吃是行不通的。就拿秋糧主要作物之一的水稻來說,目前全球每年大米貿易量在700億斤左右,僅相當於我國大米消費量的1/4,所以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裡。除了吃得飽,還要吃得好,這才是小康餐桌應有的樣子。

糧食穩,也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貢獻。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全球將新增1.3億飢餓人口,有6.9億人處於飢餓狀態,世界瀕臨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不僅靠自己的力量解決好吃飯問題,還向其他國家分享糧食安全資源與經驗,對穩定世界糧食生產和供應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字」的重任

特殊的年份,不平凡的豐收。激流險灘中,中國糧再一次壓住了艙、定住了盤,「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這20字再一次體現了其深遠的戰略意義。

「以我為主,立足國內」是時刻不能忘的底線,決不能因為豐收了,就對農業和糧食生產有絲毫麻痺鬆懈。重農抓糧的力度一刻也不能松,要著力「確保產能」,穩住耕地根基,對耕地「非農化」問題零容忍;要強化「科技支撐」,保障眼前糧食產量穩定的同時,形成可持續的競爭力;要管好用好儲備糧,對摺騰糟蹋糧食的「糧耗子」嚴肅查處;要倡導「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理念,減少糧食生產、加工、儲運、消費等環節的浪費和損耗。

在糧食生產升級的同時,我們對糧食的認識也亟須升級。首先,要正確認識適度進口。隨著國內糧食需求增長加快,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光靠我們自己保全部、保所有,既超出生態環境承載力,又不符合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所以,我們在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兩個市場,適度進口一些國內生產滿足不了或對生態破壞較大的短缺品種,是一種主動的戰略選擇。

其次,要理性看待糧價合理上漲。改革開放40多年來,城鎮居民平均收入增長了100多倍,糧價漲了不到10倍。糧食豐收、庫存充裕、價格平穩,為中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廣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為大國復興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但正如《漢書·食貨志》所說,「糴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民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只有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確保糧價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讓農民種糧有效益、讓主產區抓糧不吃虧,大國糧倉才能倉滿庫盈,中國這艘大船才能行穩致遠。

2020年,決戰決勝雙重任務收官,大戰大考雙重考驗疊加。越是在這樣特殊的年份,奪取糧食豐收就越必要和重要。豐收不僅關係著每個人的飯碗,更為風險挑戰中保障經濟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為中華民族千年小康夢圓奠定了堅實基礎。不只是2020年,在未來相當長時期的每一年,豐收之重,「三農」之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來源:農民日報

監製:杜蘭萍;編輯:裴遜琦

相關焦點

  • 我省今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記者從近日在定西市召開的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上獲悉,甘肅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把抓好糧食生產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加之今年雨水合節,全年糧食豐收已成定局。  根據農情調度,全省完成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006萬畝,預計總產1180萬噸,比上年增長1.5%。
  • 大田新農機 豐收添動力(秋糧探行·追蹤高質量)
    「播種有播種機,噴藥用無人機,澆水有智能灌溉機,收割有收割機,運到倉庫還有烘乾機,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新農機越來越聰明,一點兒不含糊!」曹運國說,與傳統的聯合收割機不同,新型收割機上都安上了智能終端,實時記錄運行時間、收割量、軌跡等數據,一天下來,生產進度清清楚楚。
  • 【豐收·十二時辰·亥時】來年還是豐收年
    【豐收·十二時辰·亥時】來年還是豐收年 2020-09-23 0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每周大事(2020年10月3日~9日)
    每周大事(10月3日~9日)提要 〇習近平向川普總統致慰問電 〇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〇中方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 〇6.37億人次國內遊客激活國慶中秋長假旅遊市場 〇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豐收·十二時辰·戌時】歡慶豐收中的思考
    【豐收·十二時辰·戌時】歡慶豐收中的思考 2020-09-22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馬糞海膽,豐收了!
    馬糞海膽,豐收了! 2020-09-22 1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靳雪晴:豐收記
    兒子很興奮,小孩子都喜歡玩土,他動不動就跑到陽臺上戳戳弄弄的。樂了一段時間,終於樂極生悲了。有一天,他說他肚子疼,帶他去醫院看,說是生蛔蟲了。醫生很驚訝,說現在蛔蟲很稀少了,現在的瓜果蔬菜農藥不超標就不錯了,哪來蛔蟲呀。我明白了,問題出在土上。我們的土是從山上運回來的山土,必然有蟲卵,而幼兒又多有吃手的習慣。那一刻看著兒子不舒服的樣子,我心裡真後悔——好好的種什麼菜呀,要不兒子也就不會生這場病了。
  • 可可豆豐收(2)
    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2月26日 (外代二線)(24)可可豆豐收 這是12月12日在巴西巴伊亞州科阿拉西拍攝的曬乾的可可豆。 巴西巴伊亞州迎來可可豆豐收季節。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2月26日 (外代二線)(31)可可豆豐收 12月13日,在巴西巴伊亞州科阿拉西,一名男子挑選可可豆準備做檢測。 巴西巴伊亞州迎來可可豆豐收季節。
  • 航拍秋收:江蘇各地農作物喜迎豐收
    泰州興化水稻種植面積為137.97萬畝,由於品種選擇、播栽技術和田間管理等方面措施得當,豐收已成定局。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作栽站副站長王繼漢表示,今年水稻畝均產量已經突破650公斤,全市水稻總產有望超過90萬噸,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   蓮藕、玉米、紅薯等農作物也陸續迎來收穫季。
  • 「豐收·十二時辰·申時」豐收是一種幸福
    秋高氣爽,日夜平分在吉林省鶴鄉白城處處上演著豐收大戲——沃土藏金,阡陌納銀稻菽疊浪,碩果飄香吉林·白城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陣陣鑼鼓聲中盛大開幕在鎮賚縣嘎什根鄉金黃的稻田中直升機、無人機植保作業水稻收割機下田開鐮環顧豐收廣場農民們帶來最為豐碩的果實用自家農產慶祝著金秋九月
  • 秋分至 豐收樂
    秋分至 豐收樂 2020-09-22 18:34:21來自:海外網評論全屏下載 1/5 2020年9月17日,甘肅張掖市高臺縣合黎鎮七壩村天驕果蔬專業合作社紅辣椒晾曬基地上農戶們正在晾曬紅辣椒。
  • 中國航天的2020:豐收之年
    嫦娥奔月、天問探火、北鬥建成……對中國航天來說,2020 年是個豐收的年份。在新的一年開端之際,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一年裡,中國航天取得的成績。嫦娥五號成功採樣返回,中國探月工程走到「第二步」2020 年,中國航天最引人注目的成績,莫過於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
  • 【共同戰疫】農業農村部:春耕農資有保障 夏糧豐收有基礎
    春播糧食麵積約9萬畝 夏糧豐收有基礎  3月2日,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發布了《當前春耕的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今年春播糧食麵積大約在9億畝左右,佔全年糧食麵積一半以上,按時保質地完成春播任務,對全年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 邯鄲冀南新區這裡的紅薯豐收啦!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這兩天,邯鄲冀南新區南城鄉王保強第一年種植的紅薯就迎來大豐收,邯鄲冀南新區「慶豐收、享喜悅、奔小康現場品鑑會」也隨著拖拉機的犁鏵拉開帷幕。「今年第一年種紅薯,我的紅薯豐收了,是個大豐收年。紅薯走的是訂單農業,價格是一塊多,利潤在每畝五千元左右。」
  • 【豐收·十二時辰·酉時】豐收舞臺人人都是主角
    【豐收·十二時辰·酉時】豐收舞臺人人都是主角 > 請不要吝嗇 在這個節日露一手 為豐收的喜慶多添一筆亮色
  • 瞰豐收 | 稻香瀋陽
    色彩鮮豔的農作物自成一道靚麗的風景,也為人們帶來豐收的喜悅和富足感。俯瞰遼寧大地,豐收自有另一番顏色。你的家鄉是什麼顏色的?今天起,《瞰豐收》系列航拍視頻,帶你換個角度感受豐收之美!
  • 共話豐收年 相約永興續橙緣
    豐收時節,橙果飄香。11月18日,永興縣「橙戀永興·銀都飄香」2020年永興冰糖橙採摘節·中化農業豐收日暨永興縣鄉村振興戰略招商集中簽約儀式熱情上演。郴州市委副書記闞保勇宣布永興冰糖橙採摘節開幕,副市長陳榮偉出席活動;開幕式由永興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朝暉主持,中共永興縣委書記趙宇參加並致辭。
  • 立春瑞雪兆豐年,詞裡無「雪」,充滿豐收太平的喜悅
    如果在特殊日子來一場雨雪,比如立春,那就是祥瑞了,不但預示著豐收,還預示著天下太平,因為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天開始,萬物復甦。我找來找去,還真找到一首立春下雪的詩詞,不出所料,詩詞裡充滿喜悅。這首詞是南宋詞人陳三聘寫的,他是蘇州人,生活在南宋。因為沒有水旱災害,蘇杭向來被稱為「人間天堂」,「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