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或下雪,古人認為這是天地交媾產生的祥和之氣,意味著天地和睦,會五穀豐登的。如果在特殊日子來一場雨雪,比如立春,那就是祥瑞了,不但預示著豐收,還預示著天下太平,因為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春天開始,萬物復甦。我找來找去,還真找到一首立春下雪的詩詞,不出所料,詩詞裡充滿喜悅。這首詞是南宋詞人陳三聘寫的,他是蘇州人,生活在南宋。因為沒有水旱災害,蘇杭向來被稱為「人間天堂」,「水旱從人,不知饑饉」的成都被稱為「天府之國」是一樣的。在沒有水旱之憂的蘇州,立春日的一場雪,能讓陳三聘如此喜悅,可見老百姓對豐收和太平的憧憬。
朝來和氣滿西山,拄頰小欄杆。柳色野塘幽興,梅花紙帳輕寒。三杯淡酒,玉腴蔬嫩,青縷堆盤。細寫池塘詩夢,玉人剪作春幡。
「丙午立春大雪,是歲十二月九日丑時立春」,是這首詞的小序,看了這小序,我們知道這一天立春。「丑時立春」,是立春的精準時間,我們不用管它,知道這一天是立春就可以了。「朝來和氣滿西山」,「和氣」就是指雪,楊慎的《雪辭》中有「滿天和氣,太平有象」的句子,下雪是豐收、太平的預兆。這「和氣」兩個字,非常關鍵,可以看出陳三聘的著眼點,不是自己賞雪的快樂,而是瑞雪帶給老百姓豐收和太平的希望。「拄頰小欄杆」,是陳三聘在那美滋滋的想著豐收太平的喜悅了。
「柳色野塘幽興,梅花紙帳輕寒」,陳三聘是蘇州人,這景色也是江南的,一年四季都是青翠翠的,不同於北方。他看著柳色在瑞雪中更加青翠,梅花在輕寒中更加抖擻,起了去野塘賞雪探幽的興致。回來後,喜悅不減,「三杯淡酒,玉腴蔬嫩,青縷堆盤」,要喝一杯的。「玉腴」是指魚肉,「青縷」就是鮮嫩的菜蔬了。酒後乘興,要把池塘探幽寫成詩篇,眼前又出現了家家戶戶戴春幡去迎春的場面。「春幡」是立春是佩戴的一種飾品,家中老幼都出動,女孩子戴在頭髮上,也有人戴在衣服上,這是一種立春文化。
一場雪,下在特殊的日子裡,就有特殊的寓意。江南這四季如春的地方,在立春日,下了一場瑞雪,真是好兆頭,難怪陳三聘那麼喜悅。他的這首《朝中措》,讓我們知道曾經的那個立春,江南下了一場瑞雪,讓老百姓滿懷喜悅,憧憬著豐收和太平。這首詞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陳三聘的胸懷,他是樸素善良的,為天下即將豐收、太平而喜悅,這也是所有老百姓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