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糧食自給自足 我國還要進口海外的糧食?

2021-01-15 金投網

近年來隨著我國不斷開放農產品市場,俄羅斯、印度、越南、巴西、阿根廷等重要糧食生產國都爭相對我國增加供應。然而,近日一項數據顯示,我國2018年糧食產量已經突破13000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外界就不禁納悶了,為何在能自給自足的情況下,我國還要進口海外的糧食呢?

數據顯示,自1949年以來,中國糧食年產量增長近5倍,從1949年的2263.6億斤增加到2018年的13157.8億斤;年人均佔有量從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按照我國有關部門公開的數據,2018年中國進口的穀物及穀物粉達到了2046.9萬噸,進口的大豆達到了8803.1萬噸,合計進口的糧食總量達到了1.085億噸,繼續為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

然而,我國糧食夠吃,為什麼還要大量進口呢?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軍指出,「這是因為儘管我國糧食產量大,卻存在結構性短缺的問題。」例如,在我國強勁的消費需求下,玉米已連續兩年出現產需缺口,大豆自給率不足20%。此外,在我國糧食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之下,對優質糧食需求也在持續增加,在國內優質糧食供給不足之下,通過進口來解決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以俄羅斯為例,作為全球第一大小麥出口國,俄羅斯小麥的高質量在國際上是出了名的。

2016年開始,中國允許從俄羅斯六個地區進口小麥。據俄羅斯最大的糧食鐵路運營商Rusagrotrans公司分析中心統計數據,本農業年前9個月(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俄對華的糧食出口量達到12萬噸,刷下歷史新紀錄。

據悉,由於俄羅斯糧食種植區域為位於森林草原與草原帶內由黑鈣土和慄鈣土組成的「黑土帶」,肥沃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水資源為糧食生產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因此,俄羅斯小麥蛋白含量一般都在12.5%,平均蛋白質含量為13.5%,非常適合用來加工中高等級的麵粉。更重要的一點是,與我國國民的食用習慣一樣,俄羅斯也不生產轉基因食品。據悉,早在2016年,俄羅斯就籤署了限制轉基因技術使用的規定。

在我國與俄羅斯的糧食買賣越來越頻繁之下,雙方還共同提出理中俄陸地穀物走廊項目。據悉,此合作項目目前正在外貝加爾斯克建設轉運中心,將俄羅斯的穀物運往中國。業內預計,此項目的鐵路轉運中心每一年的處理能力達800萬噸穀物,預計到第二階段可以擴展至2000萬噸。也就意味著,在項目的糧庫全面落成之後,俄羅斯每年將最多對中國運送2000萬噸的糧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通過進口來解決我國糧食生產的問題,我國也在努力實現進口多元化,以保障我國的糧食供應安全。在小麥的進口上,除了俄羅斯,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等也是我國小麥的重要來源國。在為了保障大豆供應安全,除了巴西、阿根廷等傳統的進口來源地之外,我國近年來還積極地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進口。據悉,今年8月,我國已經宣布全面開放俄羅斯大豆進口。

相關焦點

  • 60%靠進口,日本糧食憑什麼比中國安全?
    作者:正解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在《豬肉保衛戰與中國糧食安全》一文中,我局分析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並指出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就是要提高糧食自給率。提高糧食自給率,並不容易。就拿日本來說,人多地少,糧食自給率低於50%,面臨巨大的缺口。但在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中,日本的糧食安全排名卻遠高於中國。日本的秘訣,是海外囤地。1. 布局海外,日本屯地1200萬公頃對不差錢的發達國家來說,海外屯田是基本操作。
  • 中國糧食現狀:一邊進口,一邊浪費
    你也許想像不到,餐桌以外,中國糧食也有著驚人浪費在中國說起糧食浪費,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認為浪費的糧食大多是在餐桌上,全國政協委員、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鄭楚光曾做過推算:我國消費者僅在中等規模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
  • 菲律賓地處熱帶,耕地面積達10萬多平方公裡,為何糧食還需進口
    可是位於我國東南方向的熱帶島國菲律賓卻常年要從國外進口糧食,菲律賓每年要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超過100萬噸的糧食。而菲律賓擁有10.6萬平方公裡的耕地(人口1億左右),比浙江省的面積還要大,單位人口所擁有的耕地面積和我國相當。
  • 曹東勃: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再議海外屯田
    這種澄清是否出於穩定國際糧食市場價格的考慮,以免發生過去中國「賣啥啥便宜,買啥啥貴」的怪現狀,我們不得而知,但筆者以為,海外屯田也不失為一項重要的備選戰略。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數量的增長,我國的糧食需求也必將水漲船高,相應地,對承載這些糧食供應的基本生產要素——土地的需求壓力,也必將逐年加大。
  • 日本在海外屯田備戰糧食危機
    《世界新聞報》特約記者/嚴雄當前,全球糧價居高不下,不少國家都發生了糧食危機。在此背景下,一向對糧食問題非常敏感的日本也不落人後,開始了海外屯田。其實,日本的海外屯田歷史很長,其背後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值得中國借鑑。
  • 我國突然強調!要堅決打擊糧食浪費行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國家突然強調要打擊糧食浪費行為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突然提到要節約糧食,打擊糧食浪費行為。這一提議的出現,也不是空穴來風。首先受到今年的疫情影響,今年國際糧食將會減產20%左右。這麼大幅度的減產,也就意味著國際上正在面臨糧食危機。甚至連越南、澳大利亞這些以出口糧食為主的國家,都開始限制糧食出口,甚至是直接不出口!目前我國雖然也是農業大國,但是有些產物也一樣需要從其他的國家進口,例如我國的大豆就是如此,也正是因為目前出現了國際缺量的情況,我國才會高度重視糧食問題,表示堅決打擊浪費行為。
  • 2020年下半年中國糧食會漲價嗎 預測糧價怎麼走?
    日前,聯合國發布報告警告稱,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輿論好奇,世界糧食安全岌岌可危,中國會不會受到影響?2020年下半年,預測國內糧食價格會漲價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張平:為什麼國家突然強調要打擊糧食浪費?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平 我們國家突然提到要節約糧食,打擊浪費糧食行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國際糧食將減產20%以上,國際上正面臨糧食危機。就連以出口糧食為主的國家,如越南,澳大利亞等,都限制了糧食出口,甚至宣布不出口。
  • 警惕,糧食危機中四大糧商的黑手
    明明可以通過高科技製造業掙錢去外國買糧食,為啥還要辛辛苦苦的種糧食?有錢就能買到糧食嗎?從大豆的世界第一生產者到世界第一大客戶,中國在這上面是吃過大虧的。20世紀下半葉,中國大豆完全自給自足,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大豆產量從80年代的900萬噸增長到1994年的1600萬噸高峰。隨後的幾年裡,產量亦穩步增長。直到90年代,中國仍然是大豆淨出口國。
  • 糧食產量最高的三省,大半個中國都吃他們的糧食,養活無數人
    國內糧食生產量最高的3個省:大部分中國吃他們的糧食,養很多人,民以食為天,任何時代糧食都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之一,生活在這樣強大和平的時代,我很高興,至少我們沒有經歷歷史上的饑荒和災害,我作為屈指可數的農業大國,農業耕作的歷史和規模在世界前列,每年可以生產幾億噸糧食,不僅自給自足,還可以出口。
  • 日韓糧食大部分依賴進口,為何糧食安全指數排名全球前列?
    糧食安全可以說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大事,這也是國民生存和發展的最根本保證。在這方面的研究和投入其實都很多,在2019年12月,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公布「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韓國和日本分別以73.6分和76.5分位列第29和21名。這三個國家排名甚至要高於俄羅斯、阿根廷、巴西等農業大國。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場晶片戰爭讓中國加快了行業布局。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
  • 【糧食公開課】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  中國之聲特別策劃《糧食公開課》,普及中國糧食知識,闡述糧食供需格局,喚起糧食安全危機意識,呼籲遏制「舌尖上的浪費」。8月21日推出:《觸目驚心的糧食浪費》。
  • 爭鳴| 「地板」、「天花板」與中國糧食安全困境
    CFP 資料最近有論調稱,中國糧食生產面臨「地板」上升、「天花板」下壓、農業資源的亮「紅燈」的困境,而糧食進口才能解決問題。同時,中國的糧食進口也確實在迅速增加。2014年,算上大豆,和直接的肉、奶進口折算,糧食總進口量已經突破1億噸,佔全國總消費量的比重接近20%。
  • 一粒糧食背後蘊含怎樣的價值?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應盡的義務中國農業科學院做過估算,我國的糧食全產業鏈總損耗率約為12%,在播種、收穫、儲藏、運輸、加工等各個環節,本來就因為設備和技術局限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損耗。
  • 世界最慘的國家,有12億畝肥沃耕地,每年卻還要進口94億糧食
    大家都知道,很多大國都對糧食以及蔬菜之類的農產品是很少進口的,甚至在很多時候還能夠出口大量的商品然後賺取一定的費用!而那些要糧食蔬菜的國家,一般都是那種地少人多環境不怎麼樣,而且土地相對貧瘠的國家!好比如韓國,以及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他們的人口比較多,還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一些農產品就需要進口了!
  • 糧食戰爭離我們有多遠?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因為洋種子在中國即將要進入種子壟斷階段了。以辣椒為例,一粒進口辣椒種子就要2毛錢,一畝地光種子的成本就要1000元以上。而且,農民高價買回來的種子包裝袋上面,還寫著醒目的警告語:不得留種,後果自負!一、中國農民的困惑——俺種出來的糧食為啥不能留種?
  • 中青報:走出當前國家糧食安全困境
    我國糧食生產已經連續多年增產,2014年實現了十一連增,糧食總產量連續兩年超過6億噸的水平,連續5年超過5.5億噸的水平。而我國用於滿足居民食物消費的原糧數量每年只要大約5億噸就足夠了。可見,總體上說我國糧食產量用於滿足居民的糧食消費是綽綽有餘的。更何況,我國近年進口的糧食超過8000萬噸。
  • 海外擴展農場話題趨熱 中國海外屯田比不上日韓
    糧食、土地、農業等問題,因為扯上中國正變得越來越敏感。「中國考慮在海外『屯田』」的消息,經過英國媒體的炒作也成了個熱門話題。目前,韓日和中東一些產油國都已加入到海外擴展農場的爭奪戰中。而據記者了解,說中國農業「走出去」要成為國家政策的說法並不準確,它只是一種嘗試。很多中國企業和農民早在十幾年前就自發地到海外「置地」種糧種菜,從沒有對世界的糧食生產和供應構成威脅。
  • 重慶糧食集團擬在巴西投資建設大豆基地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11月24日報導:國有大型糧企之一——重慶糧食集團計劃投資5億美元在巴西建立一個集大豆加工、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一體的大豆全產業鏈食品工業園區。新建的工業園區將位於巴西巴伊亞州,該州也是重慶糧食集團在巴西主要的大豆種植基地。巴西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大豆生產和加工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