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戰爭離我們有多遠?溫水煮青蛙,中國種子大量依賴進口的隱憂

2021-01-12 九品丞相pro

為什麼洋種子可以論粒賣,而國產種子只能論斤賣?

因為洋種子在中國即將要進入種子壟斷階段了。以辣椒為例,一粒進口辣椒種子就要2毛錢,一畝地光種子的成本就要1000元以上。而且,農民高價買回來的種子包裝袋上面,還寫著醒目的警告語:不得留種,後果自負!

一、中國農民的困惑——俺種出來的糧食為啥不能留種?

根據新華社旗下的《瞭望》報導:目前有70多家國際種業巨頭已經成功大規模進入中國農業市場,並且深度滲透到了中國的田間。以玉米為例,美國先鋒公司20餘個玉米品種已全覆蓋我國糧食主產區東北、黃淮海地區,比如大名鼎鼎的先玉335。

國外種子公司進入中國種子市場的慣用套路是這樣的:

成立本土化農業科技公司,然後打著服務農民與農業的旗號,利誘農民試種洋種子,從免費到有償提供種子,而這些洋種子,要麼就是根本無法留種子,要麼就是留下來的種子,再種出來的農作物產量非常差。最後農民還得回來乖乖繼續買洋種子回去種。

不得不承認,這一招溫水煮青蛙確實厲害。短短幾十年的時間,中國本土93%的原生種子已經消失了。

二、中國農業種子現實情況有多嚴峻?

2018年我國進口農作物種子7000多萬公斤,進口金額約5億美元,其中蔬菜種子進口金額約3億美元。中國國內目前大量種植的番茄、洋蔥、茄子、胡蘿蔔、辣椒、西藍花的種子都是高度依賴進口。

在主糧水稻與小麥方面,種子我們基本還能自足。但是在玉米,馬鈴薯方面,我們的依賴進口程度也比較高。比如,美國先鋒公司選育的雜交玉米種子"先玉335",已成為東北、華北玉米產區種植的主要品種。

除了植物種子,在動物種子方面,世界三大豬種集團壟斷了我國98%的種豬市場,除了種豬之外,種雞、種牛、種鴨都是依賴大量進口。

三、全球10大種子巨頭有多厲害?美國佔了4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世界種業前十強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65%主要作物的商品種子,這十強公司沒有一家中國公司。美國在全球種業前10強中佔據了4家,剩下那幾家基本也都是美國盟友的公司。而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商業種子市場在2018年僅排名全球19位,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

目前,我國還沒有世界級種業巨頭,種業裡市值最大的大北農,市值才418億,2019年的淨利潤僅5億出頭,還不到國外巨頭的一個零頭。

目前全球排名靠前的種業巨頭有美國的杜邦、孟山都、道化工、Delta & Pine Land,瑞士的先正達,法國的利馬格蘭,墨西哥的聖尼斯,荷蘭的埃德瓦塔,德國的KWS AG,德國法國共有的Aventis。

其中,杜邦是全球最大的種業公司,其玉米種子佔全球雜交玉米市場40%以上;孟山都在棉花、大豆、玉米的種子上面,有巨大的領先優勢;利馬格蘭是全球最大的蔬菜種子公司之一。

我們中國化工集團,在2017年耗資430億美元收購了瑞士的先正達,這家世界排名第三種子農化高科技公司之後,我們才發現我們跟世界種業巨頭之間的差距。

四、中國種源被掐脖子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一,與高大尚的晶片相比,毫不起眼的農業種子習慣性被忽視了。這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沒有多少人平常會關注。在很多中國人的眼裡,農業沒啥地位,農民也沒啥地位,農業還需要國家大量補貼,跟工業製造比起來,農業差不多接近可有可無的程度了。

第二,農業我們更關注的是,耕地還夠不夠,每年的糧食產量又是多少了。我們的農業科技者忽視了種子的研發工作。買買買的思維助長了我們的惰性,既然國外的高產種子輕而易舉就可以買到了,誰還會去費老大勁去研發啊。

一個可怕的數據,那就是我國50強種業企業在種子研發上的總投資僅為15億,只有美國一家公司的研發投入的七分之一。

五、面對農業種子掐脖子,中國如何破局?

今年的高層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出了: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其中有四點都涉及到了增強我國經濟的自主性,擺脫對外國科技、種子和原材料上的依賴,維好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問題: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解決好種子和耕地問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們中國想要破局,有四個關鍵點必須要做到才行。

第一,重視農業,要實現中國農業的第二次工業化反哺;

農業不是工業化的累贅,而應該是工業的核心基礎。

第二,重視農業技術,重視農業人才;

大家看看現在有多少大學生選擇去讀農業方面的專業,農科院畢業的學生,又有多少畢業是真正從事農業技術研發的;

第三,重視農業種子就是農業的晶片的自研發,減少進口;

設立種子保護中心,保護種子多樣性,建立現代化的種子培育基地;

第四,要重點加大對國產種子產業鏈的扶持;

六、寫給中國愛國者的寄願結語

到底是晶片重要,還是糧食種子重要?我覺得都重要,只不過一個要錢,一個要命罷了!曾經的巴西,阿根廷,皆因種子問題慢慢步入四大糧商的陷阱,今天我們中國決定不能步其後塵。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控制石油,那就控制了所有國家,控制糧食,那就控制了全人類。」列寧也說過:「糧食是一切問題的基礎」。

美國現在把中國當成了21世紀的競爭對手,糧食安全是一個國家的安全基石。全力控制中國的糧食,一直是列強們的美好夢想。對於他們的野心與各種滲透的手段,我們需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

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年代,21世紀的新殖民化控制,就是對經濟的控制與金融財富的掠奪。種子控制,往往是糧食戰爭的第一步,而糧食戰爭,往往又是金融戰爭的探路石。

2019年9月9日金融大鱷索羅斯在《華爾街日報》發布專欄文章:「作為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創始人,我對打敗當下中國的興趣,超過了對美國的國家利益的關心。」

索羅斯又是誰?美國對外發動金融戰的急先鋒,在中國早已兇名遠揚。

相關焦點

  • 中國種子戰略,糧食安全又一局
    一場晶片戰爭讓中國加快了行業布局。一粒種子改變一個世界,種子是農業之母,是農業科技的晶片,是糧食生產的源頭。種子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糧食安全的命脈,如若優質種子大量依賴進口,我國農業將面臨「卡脖子」風險。
  • 溫水煮青蛙,青蛙到底會不會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吧!「溫水煮青蛙」來源於19世紀末美國科學家做過的一個「水煮青蛙實驗」。科學家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不是沸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的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而當科研人員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緩慢加熱(每分鐘上升0.2攝氏度),結果就不一樣了。
  • 溫水煮青蛙的警醒效應適用於家家戶戶
    把青蛙放在鍋裡的水中,蓋上鍋蓋,加溫初期鍋內很安靜,隨著水溫的逐步升高,鍋蓋會被欲逃生的青蛙撞得叮噹響,水溫繼續升高,最終鍋裡安靜了下來。溫水煮青蛙效應,其意義是說居安不思危,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溫水煮青蛙,青娃死就死在鍋蓋上了,青蛙的智商不足以判斷出鍋蓋會阻斷它的逃生之路。從另外一層意義上說,適宜的溫水讓青蛙生存的很舒服,青蛙就沒有了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在溫水煮青蛙致其死亡的過程中,唯有青蛙在入溫水未被蓋上鍋蓋之時才有可能逃生,此時,因為溫水的適宜溫度使其感覺太舒服,因為其貪圖這舒適的享受才最終遭受了死亡的惡運。
  • 我們什麼時候掉進了「溫水煮青蛙」的鍋裡?
    你是不是會想到,你生活在一個「大鍋」裡,一個「溫水煮青蛙」的鍋裡!所有這一切都源自人類對自身智能的充分調動,從而開創了一個對人類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從人類學會製造工具那天起,人類就不斷的推動者改造世界的步伐,這個進程以「加速度」的模式在推進,特別是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深切的感受到:世界似乎每天都在變!
  • 溫水煮青蛙的時候,青蛙會坐以待斃嗎?一起來看看
    在我們的小學一年級課本裡,有一篇富有童趣的課文叫做小小蝌蚪找媽媽,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路程中,然後慢慢的就變成了小青蛙,並且能夠幫助媽媽一起捉害蟲,這個故事就告訴青蛙生長過程的一些科學知識,於是我們就知道了,蝌蚪在長大以後怎麼能夠變成青蛙的,意思是青蛙到了生育的時候,就能夠生產出很多很多的卵,然後把這些卵就產在了水中,好讓它成為蝌蚪,最後能夠孵出蝌蚪的並不是太多,而能夠生存下來的更是很少了
  • 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方式!
    「溫水煮蛙」這個故事並不會使青蛙因為對溫度的敏感度下降使得青蛙被煮死,反之,在溫度達到一定條件下,青蛙會一躍而出。這只不過是所謂的心靈雞湯,莫不要被其所誤導。「溫水煮青蛙」道出了從量變到質變的原理,說明的是由於對漸變的適應性和習慣性,失去戒備而招災的道理。
  • 「溫水煮青蛙」效應,正發生在我們身上
    有一個例子可以完美類比這個現象;既合適又可怕。這就是「溫水煮青蛙」效應,即如果將一隻青蛙放在逐漸加熱的水中,即使它被活生生地煮沸,它也不會注意到周圍環境的緩慢變化,直到無力逃脫。這項對青蛙的觀測結果不再受到廣泛認同,但作為一種比喻,這是非常恰當的,即人類正在泰然自若地朝著一個未來氣候變化無法逆轉的目的地駛去。「這是真正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氣候科學家Frances C.
  • 遠離「溫水煮青蛙」是TM對人生最基本的負責
    什麼是「溫水煮青蛙」說起溫水煮青蛙大家都不陌生,在煮熱的水裡放進一隻青蛙,青蛙受到熱水刺激會很快跳出來,而倖免於難,如果,把青蛙放進正常溫度的水裡,然後慢慢加熱,青蛙不僅不會跳出來,還會隨著溫度上升慢慢的在水裡遊起來
  • 如果說生活就像溫水煮青蛙,那我們就是那隻青蛙
    終於,在兩年多之後,自己的小農場由於輸出食品的質量優質,頻頻被農業頻道報導,在當地頗有名氣。後來被一個企業老總引薦,一下子在行業內名聲大噪。而此時的劉琦,早已經是年收入過百萬的人了。抹掉尖角作為年輕人,剛開始步入社會可能激情滿滿,隨著時間向死亡走過去,要麼就是各種各樣的壓力讓我們磨平了稜角,隨之也就麻木不堪
  • 溫水煮青蛙,你中招了嗎?
    以前,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人生有一萬種可能…工作以後,在舒適圈的我們忘記了那一萬種可能,覺得只有工作和失業兩種選擇。原來,不知不覺中,我們被溫水煮青蛙了…當下的工作、生活,讓我們失去了鬥志,忘記了自己是否還有夢想。
  • 用溫水煮青蛙,青蛙最後會被活生生的熱死嗎?
    我們習慣了聽別人說溫水煮青蛙會把青蛙煮熟的說法,可是這是真的嗎?有沒有人做過實驗?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
  •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
    婚姻,好像溫水煮青蛙,煮的人不以為然,被煮的人竟也慢知慢覺......女人,總是被冠上許多標籤,擔當許多的角色,結了婚的女人更是如此。去掙錢吧,會被人說成不顧家;在家帶孩子,會被人說成在家裡享清福,一事無成。又掙錢又帶孩子,又會被男人說成不把家收拾好。總之,人們對女性的要求真的都好高呀,好像怎麼做都不對一樣。
  • 工作中如何避免被「溫水煮青蛙」?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青蛙放到一鍋熱水中,那青蛙遇到劇烈的變化,就會立即跳出來,反應很快。 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給水加溫,你會發現青蛙剛開始會很舒適地在水裡遊來遊去。鍋裡的水溫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覺,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樂。
  • 一位女教師做完溫水煮青蛙實驗,青蛙和女教師的結果均出乎意料
    對於耳熟能詳的「流行」知識,我們大多數人都缺少質疑的勇氣和驗證的精神,有時因社會風氣,有時因個人智慧。「溫水煮青蛙」的著名故事,被很多人引用過。大意是這樣的: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
  • 「溫水煮青蛙」「鴕鳥心態」不要侮辱青蛙跟鴕鳥的智商!
    人類自從有文字以來,一些謬誤流傳甚廣,不是侮辱了人的智商,是侮辱了青蛙跟鴕鳥的智慧,看動物不跟人類說話,就惡毒攻擊!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強加給動物的,動物沒有如此蠢!1、溫水煮青蛙流傳甚廣的故事:"溫水煮青蛙"說是將青蛙投入40攝氏度的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
  • 「溫水煮青蛙」的謬論,美國教授為何能欺騙所有的人!
    當溫度達到青蛙所能承受的極限時,青蛙想跳出來,但是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這個實驗告訴人們舒適的環境容易滋生惰性,用中國古話來說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其實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明白這個道理了。就讓學生來做這個實驗,結果卻讓老師大跌眼鏡,一組5個人的實驗中,當每個學生把水溫增加到65℃時,無一例外,所有人的青蛙都跳了出來。「溫水煮青蛙」的說法完全是個「謊言」。
  • 別傻了,青蛙才不會被溫水煮死
    剛求職的時候,你肯定聽過這樣的說法:不要當團隊裡懶惰的「沙丁魚」,要當敢闖敢拼的「鯰魚」;如果選擇了安穩的工作,就會有善意的警告:小心成為溫水裡的「青蛙」。溫水煮青蛙:也不怎麼真鯰魚效應是「假洋鬼子」,但接下來要講到的「溫水煮青蛙」,則是如假包換的舶來品。
  • 及早發現跳出溫水的訊號,別再做溫水煮青蛙
    【一】溫水中的青蛙為何無法逃生?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立即奮力從開水中跳出來得以成功逃生。後來,他們把青蛙先放入裝著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慢慢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倒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
  • 男子實踐溫水煮青蛙,青蛙並沒有死在溫水中,而是靠笨辦法逃生
    小時候都在課文當中學過溫水煮青蛙的故事,由於一開始青蛙呆在比較安逸的環境中,並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隨著溫度的升高,青蛙已經失去了掙扎的能力,最後死在了溫水當中。
  • 水皮:「談股論金」溫水煮青蛙
    但跌停的個股也不少,有39家個股跌停。而且這些跌停的個股都是前期的強勢股,比如正邦科技,金健米業開盤就摁在了跌停板上。對於前期炒作人氣的個股是一個很大的打擊。說句老實話,像糧農板塊,農業板塊增長預期都是相對有限的。包括豬肉板塊也是階段性的,很難指望能夠持續,沒完沒了的上漲。所以大家炒作這些板塊本身要有快進快出的思想準備。金健米業就更是如此,糧食股怎麼能爆炒呢?